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掇旧》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2:0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生掇旧》序
最近,军人出身的尹锁龙先生居然出个人传记了,尽管这本仅仅只不过几万字的小册子,内容涉及面过于狭隘了一点,所反映的视角还不全面,并未将人生其他许多方面统统罗列进来,读来使人难免会产生过于单薄,从而引发不太过瘾的味道,在人类社会高耸入云的书山,浩瀚无涯的学海面前,不过九牛一毛而已,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只要假以时日,他完全可以进一步继续深入下去,写出人生中更丰富的内容,更详细的经历,更细腻的思维,更深沉的感悟,这一点也不成问题,一来,几十年中所经历过的人与事何止于此?二来,老先生早就退休在家,有的是时间慢慢去追忆,哪怕是在记忆库房里的旮旮旯旯处再仔细地扫一扫,遗漏的人和事少不了,添枝加叶的事件多得很,盘踞、留存于大脑深深处的人情物事旧迹新痕至今尚盘踞脑海,浮现眸底。诸如从社会交际、人情世故、儿孙亲情、天伦乐趣、父母祭奠、旅游见闻、颐养糗事、闲居幽思等等方面再挖一挖,不愁找不到新的素材。但有一点可以明瞭,那就是入编文章所反映的人与事本身的轻重与主次问题,弄不好很容易会产生参差不齐的琐碎之感,那样就难免会产生拖沓并冲淡主题之嫌,“画蛇添足”的事少做为宜;“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不做更佳。就凭这么一本小册子,已足以在原丹阳市乡镇工业局范围内睥睨他人,从而形成另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爆炸性新闻了,也更能被视为惊爆众目的稀奇事,不可能不引起轰动效应,原因就在于来到滚滚红尘上走一遭的人多之又多,但能以一己之名的作品留贻后代,传世弥久的却是少之又少。尹锁龙先生在有生之年,能勇举妙笔,畅叙人生,行他人所不敢行之事,发他人所不敢发之言,若非人中之杰,断不敢鼓噪而进,大胆施为也!细论起来,尹先生文化并不太高,虽说进入人民军队之后,曾有幸上过军校,但却是在国家处于特殊环境下,为加速专业人才培养所採取的应急之举,用这种突击性的教育方式所教出来的学子,知识面相对较窄,系统性有所不足,兼有揠苗助长之实。况且当时所授课程,主要是工程技术类知识,具有较为突出的专业性和单一性,对提升写作技能方面关联不大。然而,即便如此,先生在文革期间遭受某些人严重的政治迫害之后,在不得不彻底改变人生主攻目标与发展方向的被动局面下,依然能坚持人性的本份,恪守自己的底线,从而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学习方面,始终能以一颗平常之心看待社会上的一切,不因人心之扭曲而失其常态,不以分配之偏颇而耿耿于怀,不以贫富之悬殊而泯灭公心,坚持主导性,发挥正能量,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高度的无私情怀与非同寻常的人格魅力。这一点,在时下人们浮躁心态甚嚣尘上之际,尤为令人钦敬有加,莫可仰止。
照实而言,先生笔下所叙,文间所列,心底所抒,在章法上均有所欠缺,而且在状事或言情两方面都颇有不得要领之嫌,距文从字面顺,词达情意彰的要求相差尚远。但那也无可厚非,更是无伤大雅,因为他毕竟有别于专业作家,随意挥洒言之不尽,纵情运笔颇难达意,这种情况的出现原本就是难免的,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足为奇,但并不可怕,只需再经笔者稍加抡斤斧削便可昭彰人目,怡人神智。敝人通过此番对《人生掇旧》一书的打造,透过先生所提供的历史记录、人生漫忆及平时书报摘录资料手抄本中搜寻所积累的文字记录之窥探,不难发现先生对中外历史、五洲珍闻、名家高论、先贤哲言、育才理念、人生感悟、病征药理、健身要旨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均有所涉猎,且感怀颇深。而其在几十年人生之旅中坚持了一个“实”字,奉行了一个“干”字,讲究了一个“诚”字,突出了一个“孝”字这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先生入伍之后,对父母及家庭的反哺更能说明问题,按照当时的规定,每个陆军战士只有6元/月的津贴,先生居然能硬是从这里面挤出5元钱来孝敬父母,滋润家庭,单就从这一感人至深、令人惊讶的行动中,便更能读懂先生孝心之可嘉!对于这一点,我想,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养尊处优、不顾他人,许多公民孝思泯灭的当今社会,无论是各地、各级以及各阶层人士都应该就此猛醒,且更有必要认认真真地呼吁一下——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不能丢,龙的传人精神标杆必须树,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当高举!“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义廉”的人生信条要发扬!
“天道酬勤”,“持之以恒”,成败之路铺展于每个人的脚下,贵在坚持,便能成功。“勤能补拙”,这是集一代又一代前贤经验之大成所总结出来处世为人的法则,也是人类教学活动的真谛。尹锁龙先生借助这条足以促人进步,使人丰满,使人聪慧的成才之道,充分运用自己“勤学、敏思、善问、强记”这一优点,终以乌龟那种勤奋不息的执着劲头,超越了兔子的天然优势,获得了成功,极为难能可贵。这对我们身边所有的人,无疑都是很值得借鉴的一条捷径;它对于尘世间、社会上无数的人而言,又何尝不是打开光辉之门的一把烨烨闪光的金钥匙呢?
时值炎夏盛暑,热浪翻滚。高温炙烤,尤为扰神。掇旧脱稿,略表悃忱。坦心掏肺,聊发至诚!愿这篇薄薄的拙文,能对我们的后昆不无裨益!
爰于为序        
    时维戊戌孟夏(2018年8月2日)余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3 19:34 , Processed in 0.02390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