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河喽! 开河喽! 远远传来人们的欢呼,我感觉到了东风的浩荡,拂面轻柔而温暖;我感觉到了衰草离披下的泥土开始松软,甚至我好像听到了泛着绿意的柳条在绽开芽苞的声响;我感觉到了桃红李艳,我甚至已经闻到了百花怒放的馨香…… 是的,沉睡了一个许久的春天,她苏醒了,她也正款步向我们走来…… 你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论语>新得知》,掀起了百家讲坛对古典文化精髓的研究、探讨与传播,不是吗?现在,无论是文化高层的人士,还是平民百姓,对《论语》的好奇与喜爱,温度在逐渐提升,甚至西方人也大声地嚷嚷,说什么,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想生存,必须到东方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东西方开始把学《论语》,当作一件大事来重视,把它提升为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真乃《论语》的幸事,中国的幸事,全世界人民的幸事! 想想那曾经冰封的岁月,真是…… 还记得在几千年前,那是周王朝的末期,贵族政治趋于崩溃,宗法秩序日益混乱,旧社会秩序开始瓦解,各地诸侯也开始背叛周朝天子,争城掠地,企图争霸。所以,可以想见,那个时候,应该是刀光剑影,狼烟四起,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惨不刀忍睹啊,耳不忍闻啊!谁能挺身而出来拯救黎民苍生?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个伟大的圣人应运而生了,他勇敢地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开始深沉地思考:中华民族该如何生存?该如何改变这种失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的动乱现状,还社会一个安定、和谐的美好?他四处求教,访老子,拜师襄,从郯子……他开始研究周礼,学习《易经》,整理《诗经》等古文化典藉,他想明白了,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有秩序的,而有秩序的社会也一定是懂礼的,而懂礼的社会的人也必定是仁德的,一个仁德的人,他也一定会自处,更会处世……对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才是完美的人格啊…… 他长吁一口气:原来如此…… 于是,他开始出世,他决心要改变这样无道的社会现状,还天下百姓一片明净的天空,还天下百姓一片详和的宁静,还天下百姓一种怡然与快乐…… 怀着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他在鲁国做了三年的政务,取得显著的业绩,令三桓震惊,怜邻国胆寒,齐听说他在鲁任政,怕威胁到自己的发展,便施计于鲁,不得已,他的仕途被堵死了!可是,他不灰心,不气馁,不屈服,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鲁,带领他的弟子们,一边讲学,一边周游列国,宣传他的“道”…… 我仿佛看见,他坐着木轮车,颠簸于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千辛,历万苦;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宋地讲学,却被人拔去了讲堂边的大树;我仿佛看见,他们在陈蔡之间被围困长达七天之久,师徒被饿得昏昏然欲倒;我仿佛看见他们问渡口时,被长沮等人无端嘲笑与讥讽……执政者的冷漠,众生的迷惑与不解,传道的艰辛与无奈……可又有什么能击败他坚强的意志与拯救天下苍生的决心呢?正是这样的一种理想,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坚定了他传道的信心,让他的木轮车在坎坎坷坷的中华大地上勇敢地奔驰…… 终于,有一天,他苍老地死去了,但是,他留下的木轮车,依然行进在中华的大地上,穿越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之中…… 从大汉王朝的兴起,“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他的理想之树不但在中华大地生根了,而且开始茁壮地成长起来,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如果没有他的“道”做根基,可以想见,社会的稳固将会是怎么样的;如果没有他的“道”,可以想见,我们的民族还会不会是一个知仁懂礼的通达民族;如果没有他的“道”,可以想见,我们的国家还敢不敢在世界上自称为“礼仪之邦”……几千年来,无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黎民百姓,哪怕是妇女和儿童,谁不知道他是谁?谁不知道《论语》?谁不会背《三字经》?谁不懂得百善孝为先?谁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谁不知道尊师重道?可是,他的木轮车穿越历史的沧桑走到现代的时候,却被他的子孙们给推翻了! 你还记得五四新文化运动吗?大量西方思想潮流涌入国门,人们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蜂拥着追随过去,他们开始变得开放,完全为西方思潮所倾倒,人们把他的木轮车推翻了,因为他们觉得他的木轮车太陈旧了,阻碍了他们的步伐,因为他们觉得他的“道”也太陈旧了,束缚了他们不羁的思想,他们不加思考地就把他的木轮车彻底推翻,把他的“道”一股脑推到了垃圾堆里,让历史把它们尘封起来。于是,现代人们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驾着木轮车激情地周游列国,更不知道他的“道”是什么,或者有人知道一点点,因为不理解,或者是断章取义,把他的“道”看成是洪水猛兽!你还记得十年内乱吗?“批林批孔”运动遍及全国,人们把他从几千年前的沉睡中揪出来进行批斗,还要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他蒙了,他一心要拯救黎民苍生的,他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他一心要改变天下无道的…… 可是,他无奈,张大了历史的眼睛瞪视着…… 是的,我跟他一样,看到了秩序的混乱,伦理的丧失,道德的滑坡…… 忧心如焚啊,忧心如焚…… 谁不在内心里呐喊秩序的稳定?谁不在内心里呐喊伦理的回归?谁不在心里呐喊道德的提升? 长夜漫漫,严冬冰封,守望着,守望着那一声美好的春讯…… 于丹,站在时代的前沿,叩响了他的心门,《论语》如开河的清水,款款地流向你,流向我,流向他,流向整个解冻的中华大地…… “开河喽!” 美妙的一声声欢唱,让我们在企盼中望见他的《论语》正在春天里生根发芽,并正绽开着姹紫嫣红般的美妙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