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流水清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雨六十年·我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连载)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5:59:21 | 只看该作者
   二三、叶县共大

1969年11月,在农村三秋大忙之后,生产大队又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我被推荐进了“叶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从教学内容看,叫“叶县农业技术学校”倒是更合适一些。
    叶县共大创办于1968年,第一年办有五个系:卫生系、农业系、机械系、畜牧系、园林系。第二年增办了水产系,也扩大了招生规模。我们大队的另一名同学分到了农业系,我被分配到了水产系。学生上学期间,生产队按出勤对待,给记工分。学生们从家里带来口粮,学校又给予适当补贴。既能学习知识,又不减少劳动收入,可谓两全其美。
水产系的地点在叶县城南,原叶县农场所在地。后来水产系停办后,这里建成了叶县磷肥厂。另外五个系都办在废弃“黄营坡水库”内。黄营坡水库是1958年在灰河流经的洼地上修建的一座平原水库。由于土堤太薄,据说只存过一次水就废弃了。我上初中时曾在水库内走过,那里是蛤蟆窝一片,中间的少量高地是社员们开垦的荒地。1965年灰河疏浚治理后,原洼地水位下降,县农场向水库内发展,分成了几个队。现在,依托这几个队的地盘办了共大的几个系。
叶县共大的任务是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被称为“抗大式”的学校。在那“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年代,同学们既要学技术,又要学政治,学军事,又要参加生产劳动。学习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报纸上的主要文章,我也和不少同学一样,背会了毛主席的《老五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全文以及《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中的一些主要段落。生产劳动占了我们在学校的一大半时间,边上课边劳动的共大师生们,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硬是使这片数千亩的半荒地变成了渠道纵横、绿树成行、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园林系的片片果园也开始挂果。
我们水产系学习的是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两门课程。通过与设在叶县境内的水产部五七干校联系,水产部派来了两名老师教课。周老师讲《家鱼人工繁殖》,张老师讲《织网和捕捞》。四大家鱼包括鲢鱼、鳙鱼(俗称大头鲢子)、草鱼和青鱼,不同种类的鱼,因为食物链的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过去养殖四大家鱼,是从长江里捞取鱼花(小鱼苗),放在鱼苗池里养成大鱼苗,然后再投放进鱼塘或水库里养成成鱼的。1958年,水产部沙市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成功了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加快了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大部分同学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争取毕业后更好地为社会造福。我们自己动手开挖了鱼塘,织成了鱼网,并划起自己打制的小木船,到白龟山水库等处捕捞了种鱼。经过一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家鱼人工繁殖、鱼苗孵化、鱼苗饲养、渔业捕捞等一系列技术要领。
白龟山水库位于平顶山市西南郊,是淮河支流沙河上的重点水利工程,兴建于1958年,拦河主坝长约1.5公里,南侧顺河副坝长约16公里。白龟山水库属于平原水库,水库除原河道外,浅滩地面与库外耕地地面的高程相差不大。因此,库水会通过堤坝下边的砂土层渗向堤坝外面。所以,人们在大坝外增设了300多眼降压井,降压井之间用排水沟或排水管道相连,外渗的库水通过降压井和排水管沟排往下游河道,有效地避免了水库水渗到库外耕地,影响农业生产。我想,这种措施,应该可以推广到那些地上河地段,在河堤外设置适当的降压井及排水系统,应该能够阻止因地下水长时间上浸而造成土地表层的盐碱化。
白龟山水库里放养的是鲢鱼和鳙鱼。那时的鱼苗,是直接投放到水库里,让其自由自在地生长的。捕鱼需要船和渔网。渔网根据用途不同分为撒网(旋网)、拉网、围网、刺网(丝网)等,不同的网使用的材料不同,编织的方法也不一样。编织方法主要有活结、死结、双活结、双死结几种。在水库捕鱼,我们用的网是三层刺网,用尼龙丝采用双死结方法编织而成,中间是小网眼,两边是大网眼。鱼可以从大网眼进去,就会被挡在小网眼上,想再从大网眼里退回来是不可能了。第一天早上,我们荡起双桨,撒下渔网,傍晚时分,根据岸上的参照物,找到渔网的大体位置,看到网上的浮漂,接近渔网,小心翼翼地摘下捕到的家鱼,胜利返回。有一天晚上返回的时候,不巧来了阵风,尽管不停地划动双桨,就是不见小船前行,应该是刮风引起的流水速等于划船速的缘故吧。同学们轮换着使劲划桨,终于划到了水库岸边。随着时代的发展,捕鱼的船也陆续装上机器,大量减轻了渔民的劳动强度。
水库的鱼苗是水库管理部门放养的,捕鱼的除了水库捕捞队外,也有不少附近的渔民。有时免不了会发生矛盾。几年后,我曾经见到几位水库管理人员因收缴渔网与“偷渔者”发生的争执。管理者说:“鱼苗是我们下的,你们为什么捕捞?”渔者说:“我们的好地都被你们修水库淹没了,仅剩一点山坡地,不让捕鱼,你让我们怎么生活?你们管好你们的大坝就行了!”“我们是水库管理局,不是大坝管理局!”……后来网箱养鱼的推广,无疑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水库管理部门和附近的渔民都可以在划定的区域内使用网箱养鱼,这样既便于饲养、又便于管理和捕捞,用不着在整个水库去张网捕鱼了。现在的市场上,水产品极为丰富,除了远海捕捞,池塘养鱼之外,水库和近海的网箱养鱼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龟山水库归来,我们又到位于叶县境内的白龟山水库南干渠上张网捕捞。白龟山水库南干渠,修建于1966年,根据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干支斗农毛同步建设的精神,沿途配套渠系逐步建成。每到秋季,灌区平整的水田里一片金黄,丰收在望。水稻的秆比较矮,产量倒很高,被人们戏称为“吨半稻”。我们的筒网布置在叶县北关干渠联合闸下游,筒网的上口与渠道同宽,只要干渠里有鱼通过,就会钻进筒网,这时拉起变窄的筒网下口,取出家鱼,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有一次,叶县县委书记等几位领导路过此地,特意下来和我们一起拉了一网,又同我们几位同学一一握了手,着实让我们高兴了好一阵子。
捕捞来的种鱼,需要注射专用的药物促其发情排卵,在孵化池里孵化后,在鱼苗池里养成大鱼苗。
鲤鱼的繁殖要比四大家鱼简单得多。我们到叶县西北部十里远的沙河里采集被河水冲出来的柳树须根,回来后先用竹条或藤条弯成环状,上面系满柳树须根(也可以用棕皮代替),放在养鱼池内。清明前后,当水温达到18度左右时,一群群雌雄鲤鱼就会在圆环上穿梭,追逐摆子(排卵)。然后把这些圆环拿到孵化池或孵化缸里,几天后,就会见看到有小鱼花孵出,没有受精的卵子会烂掉。一段时间后,再把这些小鱼苗移到鱼苗池中饲养。当然,不同时段,鱼苗的饲料也是不一样的。再过一段时间,这些鱼苗就可以放入大池饲养或者出售了。
学习的空闲时间,我和几位同学,均自己动手,织了一个旋网(撒网)。毕业离校之后,我曾到村东小河沟里撒了几次鱼。十几年后,夫人带女儿到外地工地看望我时,为了招待她们,我又借了一个旋网,下了一次河。每当你收起撒开的旋网,从网眼上摘下那活蹦乱跳的银色小鱼时,那个痛快劲呀,早把道路的泥泞、衣服的水湿、身体的疲劳,以及盛夏的酷热、冬天的严寒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水产系学制偏短,我们虽是第二届入学,但同其它系第一届学生几乎同时毕业。在其它系一部分学生经学校与公社联系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因上级有关领导变动,下余毕业生去向已无人过问。在那个年代,离开了集体安排是无法发挥自身作用的。我带着学到的知识和不能学以致用的遗憾,重返家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5:5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流水清清 于 2018-9-18 16:00 编辑

  欢迎指导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7:16:28 | 只看该作者
   二四、三尺讲台

1971年4月,我从叶县共大水产系毕业,因家乡条件所限,没有利用学到的知识去从事水产事业,而是作为一名普通劳动力,随大队人马参加了孤石滩水库的重建。
孤石滩水库因孤石滩村而取名,孤石滩村因村南澧河中间挺立的一块大的孤石而得名。该水库1958年大跃进时开始修建,完成土坝即大坝粘土芯墙及输水隧洞后停建。1961年河道段的芯墙部分被扒开过水。1970年水库重建,主要任务是被扒开及冲毁的芯墙重修、大坝芯墙两侧砂卵石坝体铺筑、坝坡护砌和泄洪闸的修建。在机械化相应落后的年代,人民战争显示了无穷的力量。土方施工期间,全县投入民工达两万人。主要运输工具是比土牛先进的架子车,土方摊铺和碾压已经实现了机械作业。土方工程完成后,留下七千民工参加泄洪闸的修建等。我参加了拉土运料、打钎采石、护坡砌石、浇筑混凝土等工作。由于工作踏实,我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领到了一本叶县孤石滩水库指挥部奖给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的五篇著作•毛主席诗词》合订本。参加修建孤石滩水库,使我有机会结识了许昌地区水利施工队的一部分工人师傅,也使我加深了对水利建设的认识和对这一行业的向往。
1971年9•13事件之后,周恩来总理受毛主席委托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极“左”路线得到逐步纠正,教育战线开始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得到重视。1972年初,农村各大队自1968年起在小学基础上办的戴帽中学予以合并。月台学校原为中心小学,现在成了附近几个大队的初中点。这年春节后,回到生产队的我,被推选为民办教师,进入月台学校,登上了三尺讲台。月台学校办有五个年级五个小学班和两个年级四个初中班。学校的负责人是担任十多年小学校长职务的石俊斌老师。学校有十多名教师,其中一半是公办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一半是民师,是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不少已有多年教龄。既然组织上给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
我在担任了半学期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后,根据领导安排,又增加了初中政治、农业常识(包括生物知识)和物理化学课程。除了每周讲二十四节课外,还同时担任了初中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学期的最后一周时间安排是很紧凑的,要出考卷并自己刻印,要自己并再找一人帮忙监考,要改四百份考试卷子,要在担任班主任的一班学生的家长联系单上填写学生各科考试成绩,并写上恰如其分且又能激励同学们学习意志的评语。
为了教好政治课中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我翻阅了不少资料,重温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课堂上,我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重点介绍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从古代史可以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从近代史可以看出,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不能成功;现代史又可以证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通过必要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提高了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再细学毛主席著作,就能够加快、加深理解。
化学课是我讲的一门重头课。一是只有教学提纲而没有课本,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编成的代替物理化学课本的《工业基础知识》,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二是缺少必要的教学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困难难不倒有心人。要当好先生,必须先当好学生,我找来了过去的课本和有关教学用书,重新学习,认真备课。实验课是必需的,我自制了酒精灯,从大队卫生所找来了酒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这就可以制作氧气,就可以做铁、磷、钾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校备有的烧碱和硫酸,加上学生从家里拿来的生石灰块等,这就可以做酸、碱、盐的相关实验。学生们学习化学课的兴趣很高,学习成绩大多不错。当后来考上常村高中的学生回到母校时说,“其它学校的学生化学学的不好,而我们很懂”的时候,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当你得知你教出的学生比别的学生强的时候,作为教师,内心怎能不高兴呢!
二十年后,已担任单位党委书记的我,带领本单位中层干部检查一橡胶坝工程施工情况到达某县时,受到了我曾教过的一位姓许的学生的热情接待。此时的他,已担任该县主要领导职务。当你看到过去你教过的学生学有所成,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曾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无上光荣和自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11:15:25 | 只看该作者
  二五、 备战高考

在学校教学的时间,也是我学习的时间。跨进高中门槛又退出来的我,下决心一定要自学完高中的全部课程。我找来了高中课本,认真学习,一年多的时间,学完了高中知识,做完了高中的作业。
1972年夏,在大学招生停了六年(66年~71年)之后,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开始招生(不算1970年个别院校招生),常村公社分配了一个名额,由于进学校工作较晚,在公社的知名度有限,我没能跨入大学校园。1973年夏,新的机会来了,第二届工农兵大学生招生,而且是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我暗下决心,只要能通过推荐,我一定拿下考试这一关。有人传出话来,说每个大队推荐两名,公社要组织会考选拔,考得好的到县里参加高考。而且对公社不分招生名额,考上的多者多上,考不上的不上。全公社1966年之后的初、高中毕业生大都瞄准了这个机会,投入了紧张的复习。我也一样,边教学,边复习,等待高考的到来。
公社没有组织会考。7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初中课堂上讲课时,突然接到了公社文教助理郭冠亚主任参加高考的电话通知。次日早晨,我赶到公社,同已在那里集中复习的其他六位青年一起前往县城,到达我的初中母校——叶县一中,同数百名考生一道,去竞争这上级分配的仅有的四十个大学生的名额。
到校的当晚,我拜会了初中一年级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王海亮。王老师是1964年秋调到外校,后来又回到叶县一中任教的。凭他丰富的教学经验,王老师推测说:“今年的作文很可能是与工农结合接受再教育方面的题目,你们最好要有所准备。”后来的事实证明,王老师的推测是正确的。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这时我已毕业参加工作,回到叶县水利局帮助搞孤石滩水库水电站设计。晚饭后和同事门一块儿到一中散步,隔着窗户,我看到王老师正在辅导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复习语文知识。他说:“请同学们认真复习《陈涉起义》和《劝学篇》,今年的文言文翻译很有可能在这两篇中出题。”果然,这次又被他说中了。当然,这是后话。
高考前两天是体检,第三天文化考试。考场纪律规定,开卷考试,独立完成试卷。我看到,有些考生带了一尺多厚的资料进入考场。殊不知,考试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一把折扇,两页稿纸伴我走进考场。上午,考试数学和理化,数学占70分,理化占30分。可能是受其它省份考题太难,考生成绩不佳的影响,河南省的考题相当容易。下午考政治和作文,政治占30分,作文占70分。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好老师——记一个关心我成长的人。因为事先有所准备,写起来容易多了。我把存入记忆的腹稿少作改动,一篇作文就写成了。我写了回乡后的一天,由于一位老贫农的言传身教,我由不安心务农转变为决心扎根农村的过程。提前交卷引起了监考老师的重视。事隔一个月后,常村高中的校长谈到此事,他说:“监考老师当时记下了你的名字,加上考试成绩不错,这无疑在招生录取时起了好的作用。”
招生的名额是分配到县直各部门及各公社的。我们常村公社仅分到了一个名额。我以绝对的高分被郑州工学院水利系录取,实现了我向往水利专业的意愿。1973年国庆佳节期间,赴学校途中经过叶县县城时,我见到了一位家居常村的贾姓同学,他是经工作单位即位于叶县境内的四机部五七干校推荐,也在叶县考场通过文化考试,而后被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录取的。1976年8月初,大学毕业在单位报到后回家时,我又在叶县汽车站见到了他,他说,他分配到了北京四机部本部。经他指点,我还去看望了在车站对面旅馆里休息的公社尙书彬书记。该同学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可惜,并不是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这么幸运,我们公社同来参加高考的一位唐姓同学,也考得了183分的好成绩,同样进入了全县考分前十名之列,由于一个公社只分给一个招生名额的限制,他也只能在原来公社广播站站长的岗位上再做贡献。是啊,应该进入大学又没能进入大学的又何止他一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又有多少可塑之才被挡在了大学大门之外,尽管这些人在其后来的岗位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他们潜在的智能没能发挥出来,这对我们国家又是多么大的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4-5 03:06 , Processed in 0.11525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