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话] 关于“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3:1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仆”


      关于“仆”这个字,今天在华夏戎狄先生的一篇短文看到有关评论,有很多人误解这个字在诗中意义,往大了说就是令人心忧国学普及之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往小了说,就是要有敬畏之心,虚心学习之心。
      华夏戎狄先生引用老杜《北征》诗中“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句,有人认为仆是跌倒,有人认为是仆人。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翻译过来就是----我已经走到河边,我的仆人还在山上的树林边,我从山上往下来,我走在前面,仆人跟在后面,但是距离很远了。

      据考,这首诗描述的过程中,诗人是带仆人的。当时是在职的左拾遗。就在此后不久,杜甫便弃官了。相关生平如下——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其一生正值唐朝由盛而衰之转变时期,安史之乱乃此转变之关键,杜甫一生经历与创作,与其时代之兴衰密切相联。青年时代正值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747),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十载,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十四载十月,始授河西尉,不受,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十一月安史乱发,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改元至德。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司功参军。次年七月弃官,由华州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年底达成都,于西郊建草堂,生活相对安定。代宗宝应元年(762)因避乱又漂泊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764)重返成都,剑南节度使严武聘杜甫为节度使署中参谋,又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夏春之交,离成都,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近2年,作诗430多首。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抵湖北江陵,又转公安、岳阳。辗转漂泊于江湘之间。大历五年冬,诗人病死于由长沙至岳阳之小舟中。
      关于《北征》,这首长篇叙事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闰八月写的,共一百四十句。它象是用诗歌体裁写的陈情表,是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自己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全诗五大段,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小所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自己与仆从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它象上表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的不安,次叙征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显然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不妨摘录如下-------

      北征
      作者:杜甫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阔下,怵惕久末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鸮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住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绸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这首诗,首二十句写得假探亲,并抒发忧愤国事,不忍遽去的感情。 紧接着的三十六句写归途观感,描绘出一幅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悲惨图景。 再三十六句备述杜甫到家后,悲喜交集的情形。 再二十八句写国事,叙说对时局的估计和复国策略的建议。 再二十句表示平乱在即、中兴在望的热情期待。其中,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说的是, 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坡陡以致仆人好像在树梢)-------看看这一句刻画描写的多么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如在目前!

      看到一个词我非常欣赏,就是敬畏,对于经典,我们要敬畏。

      以上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09:11 , Processed in 0.01154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