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乾卦第一(下乾上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14:3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卦]
《乾》卦为《周易》64卦之首,卦象同卦相叠,下乾上乾,又称“乾为天”。“乾”,本义为草木萌生曲折上长,用作卦名取其“生生不息”之意。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天之大无所不包,地之广无所不载,天地之间衍生万物,犹如父母孕育生命,古人认识直观于天地之间,是以《乾》《坤》二卦排列最前,《乾》卦第一,《坤》卦第二,《乾》《坤》两卦相耦相错,这类关系其后也将两两出现,每相耦两卦综错,关系也密切关联,然惟《乾》、《坤》两卦顺序要并列看待。
《乾》卦六爻皆阳,乃纯阳之象,卦辞在极限意义上说明“阳刚”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阳刚,故以之比“天”、比“龙”。“天”者凌驾于万物之上,阳光雨露自然灾害大多从天而降,这使古人对天直观地崇拜和畏惧。世界古代各民族都有过天地崇拜,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天地相对,天在上属阳,地在下属阴,二者性质相对,又非本质对立,它们统一于更高一级存在。
天地之后是自然物像,物像一般与具体生存环境有关,在中国阳刚物像是“龙”,龙原始形象是鳄鱼,这种动物在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刘姓始祖刘累就曾饲养之。与众不同的是,中国古人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在鳄鱼基础上发挥,把多种生物最具阳刚性部分组合,竟创造了“龙”这种幻像。古人认定龙在自然界最大、最刚、最强,它强大于自然万物之上,纯阳致极,惟王者堪与共称。
不过无论天还是龙,都是用作形象比喻,理解《乾》卦,时刻不能忘其刚强之性,失之刚强也就不成其为乾了。乾者纯阳,象天、象龙、象一切最大最刚最强,卦辞以龙喻,其潜也乾,其悔也乾,初生柔弱就有刚强之基,过分致悔也是刚强之悔。刚强性质主动,一切因此诞生,故64卦以《乾》开篇。夫子注《易》多有谬误,然其为《乾》卦所做《象传》却一语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经辞]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音替)若,厉,无咎(音旧)。
九四:或跃于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音抗)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原义]
卦辞
“《乾》:元,亨,利,贞。”“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元既指事物之初,又有根本、首、大、广之内涵;亨,亨通,顺利、强大;利者指有利于自身,若获得环境佐助,发展会更快获利会更多,因而又有“和”意。和以寻求环境佐助,当然也要自身主动争取,不能等待命运;贞者正也,正指符合客观规律,还要具体为用,非指合乎什么儒家道德规范、正统思想。《乾》卦卦辞是说:某种事物性质阳刚,发展可能性基础非常强大,只要顺应客观规律,主动使规律具体成用,可以一切顺利亨通,这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若再加之环境佐助,甚至可实现更大发展,直到超越自身。注:本卦六爻皆阳主指事物性质阳刚,处于某种极限状态,次指基础实力雄厚,具有强大发展前景。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初九为内卦下爻,阳爻居阳位,当位不当中,爻辞当以主解。因属事物初始阶段,故虽“龙”“勿用”。“潜”,潜在,未实现。喻基础可能性极好之事物孕育诞生之初,其基础虽佳,但还处于潜在未实现状态,因而不可为用,尚需养成等待时机。此时若急于求成如偃苗助长,很可能造成事物夭亡,极好的发展可能性基础就此断送,显然非常可惜。以此喻诸人生初始,孩子血缘遗传属性可能性和初生环境很好,可能通过培养成为栋梁之材,但操之过急或为之太过,反可能胎死腹中或意外伤害,培养神童必以损害健康及遗患成长挫折为代价。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为内卦中爻,阳爻居阴位,不当位当中,爻辞应以客解。“见”,同现;“在田”指已出现在田(大地)上,这是指经过一段时间成长,“龙”已经长大,但此时还只能游行于地上,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外在条件还不完备,尤其人和这个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利见大人”。“利”,有利;“见”,遇到;“大人”应为有地位有能力,可能并肯于帮助自己的人,这需要主动争取。比如童子成长过程中已展露出某些天赋,这时要引导培养,引荐高人教导。对于一般事物,这一阶段在自身努力基础上,还需要机缘偶合和争取机会,不可盲目狂妄。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为内卦上爻,阳爻居阳位,当位不当中,爻辞当以主解。“君子”,理性事物本身;“终日”,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也就是指人做事之时段;“乾乾”,精力充沛努力进取状;“夕”,晚夜;“惕”,警惕、谨慎;“若”,助词,此处无实义;“厉”,危险、窘迫、严厉;“无咎”,没有过错。爻意为:自身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正确做法就该勤奋作为努力进取,做事要雷厉风行,静下来还要深入反思,每天都要总结经验教训,如此也还可能有失误甚至陷入危险窘迫,这样做没有错误。比如孩子莽撞可能犯错,毕竟经验教训不足,理性需要必要亲历才能同于自身,犯错误不可怕,但对错误必须反省,这是成长必要过程。
“九四:或跃于渊,无咎。”九四为外卦下爻,至此进入作为阶段,阳爻居阴位,不当位不当中,爻辞主客双解。“或”,有时,也许;“跃于渊”即跳进深渊,“无咎”,没有过错也没有灾祸。九四不当位不当中,自身不当环境不利,进取过程中可能遭遇不利状况,有时要像“龙”一样潜回深渊暂且后退。“龙”入渊为躲避凶险以求自保,这么做没有错误也没有灾祸。喻一般事物就是形势不利时可暂取守势,不要一味逞匹夫之勇,保全自身才有机会东山再起,这正是所谓以退为进。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为外卦中爻,阳爻居阳位,当位当中,爻辞当以正解。“飞龙在天”,这是“龙”实现自身之最高境界;“利见大人”,还是需要有可能帮助自己又肯帮助自己的人佐助,那样才能获得超越自身的实现,这是一种辉煌顶峰。极好的属性可能性,更获得超越自身的实现,那已是事业达到了极点,不止位极人臣,更应该是指成为九五之尊,“九五之尊”一说正源于此。成就如此何以还需“利见大人”?原因简单,最高统治者也需相临下层支持,否则代表地位不保。这里“九五之尊”不要狭隘理解,只要超越自身实现了可能的最高成就即是。以成就帝王之伟业为喻,只是说明获得了最大实现,具体到每个人,只要能实现自身可能的最好,并进而超越自身地获得实现就够了,用不着和别人比较。
“上九:亢龙,有悔。”上九为外卦上爻,阳爻居阴位,不当位不当中,爻辞当以主客双解。“亢”,亢奋,激烈,过分了。龙已飞到天上,再过分就没处去了,事过犹不及,飞得太高失去依靠,可能使自己后悔之事就会发生。如开国皇帝以武力开创王朝基业,继之仍渎武黔兵严刑峻法,不与百姓修养生息稳固基础,天下必然干戈再起……物极必反,习惯性地就容易过分,因此在上者尤其需要收敛狂妄,处世可极限不可极端。不可把握的同步性而外,这里有两种状况可能造成“有悔”,一是失去相临下层支持地位不保;二是肆意妄为直接动摇根本,前者是技术性不当之“亢”,后者则是全面过“亢”。刚极之患能上不能下,知进不知退,肆用其刚是以成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九”,《乾》卦特有爻题,其意义却覆盖《周易》各卦所有阳爻、阳位,《坤》卦纯阴无阳爻有阳位,64卦遇阳爻阳位皆应“用九”。用九,其本意即遇到阳爻阳位即以此论之,用九《乾》卦特有却各卦通用。“见”,同现,见群龙无首指出现或遇到群龙无首局面。用九爻辞原义即:阳爻、阳位刚强之性,遇群龙无首局面,那将大为吉祥最容易成功,这里说明某种同步性或偶然性,寓意有二,一是阳刚之性者遇到这种时机要抓住,二是遇到这种时机以阳刚之性更易成功。所谓乱世出英雄,时无英雄,才更容易成为英雄!这显然具有普遍意义。
此爻后来《易》注者多有误解,一是用九被局限于《乾》卦,二是自孔子始基本意义也弄反了,说什么这是指“群龙同飞,但都不以自己为首领”,那不是成了一盘散沙?都不为首领就都是首领,可国不可一日无君,又不能一国二君多君,群龙同飞各不为首,天下必然大乱又焉有吉祥!这里明显是指要“龙”趁时而起当仁不让把握时机,却被孔子反其义强曲为谦让退缩!孔子先入为主,后来注《易》者多盲目追随;儒家思想后来占据统治地位,其本质就是要忽悠人们驯服,这才使这个明显谬误延续至今无人纠正,流毒甚广且从根本上歪曲了《周易》原义。这一错误出现在首卦注释,更忽略了其普遍意义,这对后人理解其后64卦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52 , Processed in 0.01420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