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雨霏微润春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2 23:2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子过得真快呵,不经意间,柳枝儿泛黄,杏花粉面迎春风...嗨,可不是的,又快清明不是?
    近日看电视,新闻中说,这清明节到了,因此而生出的新鲜事可不少。譬如说有网上推出代为祭祖的行当,据说代理人献花、焚香、烧纸、祭祖,视频全过程,收费仅300元左右。据说在外工作抽不出工夫的主,也方便了去。想俺离家乡近,占尽天时地利,也不敢枉评此举的是与非。遂想,既能记起有这个清明节,而且此时此刻又能想起那些久眠于故土的祖先们,这些人便大可不必被大谴小责的啦。
    昨日,妻子瞧了老黄历对我说:明儿个吉日,诸事皆宜,去扫墓吧?我说中。
    晨起,清风阴冷,天雨犹洒。收拾停当,与妻即刻上路,如约出行。
    虽是周末,机关的人们还没正式放假,可这路上已经是车流不息了。今儿个确是个好日子,光迎来送往的喜车就遇了好几拨呢,就这还是雨天呢。车子到了沟水坡水库上时,雨点似乎密集了不少,上塬的路也真渐渐变成了“水泥”路,泥泞溜滑。还好,小心翼翼地,上了坡垴大路,终至三叔家。三叔家在崤底村,祖坟也在那儿。
    三妈一个人在家,正做早饭呢。见我们来了,挺高兴的,说,怎也不来个电话?你三大去村里打吊什了。我道,想着下雨,你们必在家,所以就直接上来了。其实,我知道,三叔的手机总扔在屋里,很少在身上,电话接上时候的少。
    三叔三妈也六十好几的人了,一个闺女,嫁在临村,女婿在县城上班,三口人在县城租间房凑合住,公公婆婆也长年有病,日子紧紧巴巴的;一个儿子,我那小堂弟呢,自从那个重点大学毕业后就一直远在上海打工,至今尚未成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这,估计是二位老人最最放不下的心病了。三叔三妈也有病,三妈大约是糖尿病,三叔患轻微的梗塞。这不,他早上就是去村上打春季吊针呢。
    屋外的雨仍不驻点,看看也十点多了,三叔的针据说得快十一点半了,一想路上泥泞不堪的情形,我们在商得三妈同意后,决计先去北沟奶奶的坟上去烧点纸,回来再说。背起锨,挽起裤腿,就上坟了。坟地离三叔家还不近,约摸一里地呢。虽然脚下泥泞难行,但春雨和着泥土,以及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黄参参的油菜花所散发出久违的芬芳气息,还是让人觉得心脾俱爽...
    北沟边,朔风夹着冷雨,直扑人面,让人不禁寒意顿生。零散的几株柿树,过膝的蒿草,随风呜咽,那高高地土埝根,就是我那奶奶长眠的地方了。
   爷爷病世的早,我们没什么印象。 对于奶奶,孙辈中我还是有些记忆了。记得她去世时,我还打着幡呢,长孙嘛。她在世时,跟着三叔过,因为祖孙不住一地,也只年节一见,除了她总念叨“好好读书”、“别像你大那般老实”之类的话,基本没有什么印象了。说实话,对她的印象,实不及外婆的深,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奶奶(农村人说的内奶,根儿亲)。那些年,清明时父辈们来上坟,现在父辈们老了,腿脚不方便了,孙辈们来。这些年,兄弟们四处谋生,聚之不易,也就我离家近,能多多祭扫祭扫也算是天之幸也。
    铲去地上的蒿苗儿,深处就是好挖的新土,往那坟堆上添些新土,填塞上鼠穴枯洞,正正方向,再上去踩实;妻子与我又爬上在坟上蒿枝上挂些纸条条、埋些纸条条,像个新坟的样子。坟前挖个坑儿,跪下燃纸钱啦,口中念念有词。成想着风大雨急点纸不着,谁知打火机只一打,纸竟着啦,纸儿、冥币见火就着,夹杂着过膝的风儿,真是熊熊烈焰即刻灰,随风旋转四下飞...忽然,还是细雨丝儿的水滴倾刻化成许多飞舞的雪花儿,我忙对妻子惊呼道:你看,雪!是不是雪?妻子抬头睁大了眼与我对视:是啊,就是雪花!我赶紧将那挂鞭炮燃起,噼里啪啦,团团清烟从地上的蒿丛中骤然升起,笼罩坟头,然后随风散去...望着眼前的一切,从不信邪的我和妻子惊呆了:难道这就是奶奶的在天之灵么?妻子说,也算是老人家对咱们诚心的回应吧,我今天真高兴,没白来!
    踩着泥路返回,腿脚都觉得格外轻,心情也格外爽:真是苍天长有眼,人鬼未了情啊!
    回到三叔家,雨仍在下,三叔仍未回。我与妻嘱三妈,三叔回了也别让他老去,路不好走。遂又去南坡垴爷爷坟上去了。
    爷奶的坟不在一块儿,爷爷去得早,据说在南坡恼道旁找个风水挺好的地方葬了。可后来整大寨田,却生生将坟给平了去。后来奶奶去世,就孤零零地留在北沟畔。因那地儿窄狭,坟儿至今保存完好。想想,那阴阳先生也真有看不透的世相啊!

    去爷爷的坟也有一里多路程,等走到跟时竟让人目瞪口呆:爷爷的坟地那些苹果树早刨了,地也让犁给翻过了,去年拍的小土堆也不见了。凭着印象,我与妻子在相应地地方又拍一个小土堆,东南西北向的。正要烧纸时,只见三叔也匆匆赶来。他说,位置稍有偏差,但不碍事的。遂烧纸,祭拜了事。
    返回的时候才发现他老推着自行车来的,大概是回了家听说我们去了坟上,就赶紧折来的。
    回家洗罢手,三妈就将饭弄好端上了,齐齐素素的农家饭,用着很是可口。
    饭毕,询问了他们的身体情况及堂妹堂弟诸事,二老都道挺好。其实,我知道这“挺好”是什么滋味。  
    但我还是好奇,便问及当年爷爷为什么要搬至塬上住以及我原先好些不知道的事,他老就把当年库区移民及六十年代初的情景一一拎来细说。说了许多,可这许多事,对于一个快奔五的后生来讲还是一个个谜,真觉得自己有点无知。看来,听叔叔“痛说革命家史”还是要的呐。
    我于是又问:依你这般阅历,你说当今国家是三十年前好还是现在好?我料想,对于他这必是一个难以决断的话题。
    谁知,一听我问这,他竟爽朗朗地断言道:“当然是现在好啊!过去的人,成天斗来斗去争个权,啥正事不干,净弄些虚的,末了连肚子的问题都解决不了。60年那会儿,每天四大两,清汤寡水,谁受得了?饿死的人多了去,谁敢说?那“信阳事件”你们听说过吧?别提有多残......现在别的不说,没人为吃为穿犯愁了多好。就说今天我还骑着自行车,村子里骑自行车的人没几个喽,放那会儿,谁家有辆自行车,那是多光彩的事?现在咱这个小小的村子大汽车小汽车摩托车三轮车多了去,也没啥可稀罕的。还听说什么高速列车,一小时跑300多公里,那多快!你小时候来,农村路是啥现在是啥,不可同日而语啊!就说看病吧,我村的医生比乡里的水平还高,药也全也多,过去连青霉素都弄不来呢。要搁现在,你爷那点病还算病?他老人家起码多活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可是也不能说过去不好,社会在发展嘛。再说,这什么时候社会上的人都有高有低,十指伸出还不能一般般齐哩。人啊,得想开、知足才行!
     ......还说呢,近来看电视,想想日本,又是地震又是海啸又是什么核污染,岛子那么小,想跑都没处跑,哪像咱这儿,四川一地震,全国都去帮!地大好,人多好哎。这几天又说美国打利比亚啦,这世界上好折腾的就那几个大国,小国家哪能折腾起,打仗就是打钱哪,还是咱中国好,无灾无难,老百姓多安生.......”
    三叔一席话真让我大吃一惊:这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竟能说出这样知趣知理又知足的话,刮目相看啊!其实他这番话电视新闻上天天说,总觉得是“神马浮云”般地虚,可经他这么一说,咋恁有理呢?!想想三叔一家,收入微薄,生活并不宽裕,好多愁事待字中,可他却如此通情豁达;再想想自己有时那股劲,真是说不出那个“小”来啊!遂又联想,那些总患“抑郁症”的伙计,是不是该多来来乡村体验一把,洗耳恭听这些已逾华甲者现身免费讲座呢?
    雨终于驻了。别了二老,启程回家。归途中,回家后,反复回味一天所历,遂想:严严冬雪不全是苦涩的记忆,春风化育后的细雨霏微,才是最幸福的滋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4-3 21:25:56 | 只看该作者
春心荡漾在清明时节,往事今情化细雨霏微。欣赏黄河风版主在清明时节给我们带来的感怀文章,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5-22 05:52 , Processed in 0.01423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