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4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怀内心世界的安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17:3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晨,一看到挂在每个人脸上的无奈,就知道猜测了很久、也争议了很久的他山之人来了。来者不善,也不好相处,心底虽有几分不安的烦燥,但仔细想,没有必要计较那些或道听途说,或亲眼所见的与已无关的事情,有缘同事,何不相逢一笑。看看窗外瞬间集结的云层和轰隆作响的雷声,感觉自己虽然不能完全驾驭快乐,却足可以让自己在躁动和不安中安静下来,管它上天是在眷顾还是在预示着什么?
    走过风风雨雨,看过了可能看不透的事世,都可以拥有一份安静,然后在山雨欲来之前的片刻宁静中,把心“埋”起来,静静的坐在窗前,用眼前的云卷云舒,阻隔远处奔来的风雨雷电,还自己心里一份彻底的安静,安静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记得小时候,顶着小雨去海边看海时,感觉空无一人、云翻云滚、惊涛拍岸的海边,却是心魂最放松的地方,一种无法言喻的宁静,安慰着的内心世界无法言喻的忧虑。
    我需要安静的时候,我会让自己安静得过于彻底;我需要快乐的时候,又过于嘻嘻哈哈,所以,我的同学曾经说我是双重性格,静与动判若两人。其实,那不是双重性格,太沉静和太躁动是极端性格的两个极点。极端的沉静能到表情木然,语言吝啬,用毫无道理、毫无缘由地惆怅、奢望,把自己隔离起来。
    父亲曾经说我是“人中怪”,其怪为个性太强,其怪为吃软不吃硬,其怪为吃东西挑剔(这个应该归为怪癖)。不管怎么怪,倔强让自己在坦然的面对自己的时候,把奢望泛滥成心底的烦忧,然后躲在父亲的背影里,最拙劣的神色伪装自己,面对熟悉和不熟悉的时候都无话可说。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一种情绪走过很长、很长的一段安静,最后,安安静静的在某一个结点上走开。自认为这是一种释怀,其实,那是一种极力掩饰的柔弱,更是一种心甘情愿的失败。想想,语言如果被认为是陈词滥调的时候,安静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尤其对于同是一条路,同是那些人,没有了共同语言,安静就等于诉说了一切。
    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并不是繁衍黑暗,喧嚣着眼前的快乐,也避免不了五彩缤纷的空洞。大千世界,成功的人孤单,失败的人也孤单,我属一介凡人,无所谓成功与失败。自认为,世界纷繁和世间我做不到的事情与我无关,不愿意挣扎在纷扰、无奈和奢望之中,当然,更不愿意为种种的牵挂和种种的诱惑让自已心绪不宁,其实说穿了,我是自甘平庸无为。
    平庸无为的人,如果悄无声息的前行,那应该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悲壮,可是,我真的不想站在人群里,用歇斯底里言笑掩盖内心深处的回声,更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咀嚼那些原本的无奈与无助,所以,就只能在心里用彻底的安静来安慰自己,在放大的孤独之中享受片刻的宁静,然后在这片刻的宁静中,保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尊严。虽然,极端总是让自己撕碎那些天真美好的梦,但是,极端的沉静,足可以让自己平静地置身于生活的现实中,足可以守候心底的那份安宁。
     既然心底那种最深的冷漠与孤僻,已经沉积了那么多年,又何必去想那么多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事情。顺着自己的情绪,用那种淡淡的笑意,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也许是最好也是最理智的安静吧。无法左右那就静观其变,没有必要在意别人的情绪,蹉跎世事中,问心无愧,安静就好。
     记得有人说过:“让我们像大自然一样,从容地过好每一天,不要因为铁轨上的每一个坚果的外壳和蚊子的翅膀而偏离轨道,早晨起身,吃不吃早饭无关紧要,但求身心从容无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4-15 20:46:35 | 只看该作者
我虽然不能完全驾驭自己的快乐,却足可以让自己在躁动和不安中,安静下来。走过风风雨雨,看过了可能看不透的事世,都可以拥有一份安静,然后在山雨欲来之前的片刻宁静中,把心“埋”起来,静静的坐在窗前,用眼前的云卷云舒,阻隔远处奔来的风雨雷电,还自己心里一份彻底的安静,安静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
能有如此的淡泊宁静,真叫人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4-15 20:58:32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像大自然一样,从容地过好每一天,不要因为铁轨上的每一个坚果的外壳和蚊子的翅膀而偏离轨道,早晨起身,吃不吃早饭无关紧要,但求身心从容无忧……
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4-15 21:4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烟锁雾楼

安静彻底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放大的孤寂。问候烟锁雾楼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4-22 22:28:02 | 只看该作者
文理清晰,阐述的也足见功夫。但这种“理”性的东西,想把它说明白,真的很难,要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应变的能力,弄不好就会显得空洞,读之味同嚼蜡。但是,曲径通幽的这篇文章处理的相当到位,虽然有些不太成熟的痕迹,却也有可读之处。辛苦了,问好曲径通幽!
飘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4-22 22:29:31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好晕,我一直进了另外一个论坛,这个帖子我在另外一个论坛也是回复过了的,我说怎么没发现新帖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5-22 05:33 , Processed in 0.01956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