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论>“仁” 》之《“仁”有何用?》:“仁”与礼乐之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19:3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lt;语论&gt;“仁”》之《“仁”有何用?》(1)

“仁”与礼乐之教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今译】孔子说:“作为人而不具有仁德,如何能遵循‘礼’的规范?作为人而不具有仁德,‘乐’对他有什么用呢?”

【心得】在这里,孔子讲的是“仁”与礼乐之教的关系。孔子根据春秋末年形势需要,为把弟子培养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君子”,将当时的主要文化资源加以整理,创建了“六艺之教”,即把“诗、书、礼、乐、射、御”作为教育学生的六门基本功课。勉强套用现在学校的学科划分来进行附会,其中“诗”为文学课,以《诗经》为教材;“书”为历史课,以《尚书》为教材;“礼”为政治课,可能是以孔子自己采集编纂的《仪礼》为教材;“乐”为艺术课,大概重点教古典音乐理论和演奏,我没弄明白他是使用什么作教材;“射”和“御”,既是体育课,又是技能课,分别传授射箭的武功和驾车的技能,这在当时好像是君子(社会地位较高的人)都应该会的。在“六艺”中,孔子特别重视“礼”, 似乎对“乐”也相当重视,因为这两样“教化”人的作用最大。《礼记》记载了孔子论“礼”的一段话:“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婚、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礼运》)《礼记》中还说:“夫礼者,所以定亲属,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曲礼上》)可见,在当时那个等级制的社会中,“礼”的内容十分宽泛,而且既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法度,又是个人行为规范,所谓“礼教”就是用“礼”来“教化”人们。而音乐是人内心之感情的真诚流露,又可以深入人心发挥“教化”功能。《礼记》中专门有《乐记》一篇,其中说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这是说,音乐的发生是人的情感受到外部刺激的反映,不同的情感反映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旋律和演奏(唱)方法,“乐”是“先王”教化众人治理天下的四种主要方式(“四达”)之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这是说,“乐”和“礼”的性质不同,其教化功能也不一样。“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恭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这是说,不同的音乐会对人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影响。“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是说,“乐教”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民知道好歹,端正道德,这样便可以使人的心境平和,社会风气得到改善,稳定也就有了保证。孔子非常喜欢音乐,最为人知的是《论语》记载他曾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述而》)。他可能还整理过当时的音乐,自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他认为君子之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他还憧憬理想社会表演的都是优雅的古典音乐舞蹈??“乐则韶舞”,并对“郑声”等流行音乐表示反感(《卫灵公》)。
然而,孔子认为“仁”是礼乐之教的基础,“礼”和“乐”都必须与人内心的仁德相一致。孔子曾把“仁”的意思解释为“爱人”(《颜渊》)。孟子曾说“仁者爱人”(《离娄下》)。我想正是在“爱人”这一层意思上,“仁”和“礼”、“乐”才是分不开的。只有将“仁”具于心中,从仁爱之心出发,有“与人为善”的情怀,才能够自觉执“礼”以待人,也才能够演奏出和谐而美轮美奂的乐曲,或唱出充满爱心的曼妙歌声来。反言之,如果良心丧尽,只想着满足个人的欲望,只想着在市场上卖假货发不义之财,即使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种种规定,你怎么能自觉遵守呢?或者只想着讨要高额出场费,一不如意就甩脸子罢演,即使有好的音乐创作,你怎么能够用心演唱并且打动听众的心呢?礼乐之教之于当代中国的意义,就是要用公正的制度约束每个公民的行为,用健康的艺术陶冶社会大众的情操。而如果社会和个人都不讲道德,只讲利益,则这种“约束”和“陶冶”就都不能起效,各种乱七八糟的丑事就会从出不穷,越来越多。君不见,靠“不要脸”也能赚取眼球挣得大把大把的票子,毫无廉耻之心者也能身居官位并屡屡升迁,而且都敢在大庭广众面前大言不惭地炫耀自己,还真的有那么多人甘心为他们“捧臭脚”吗?
人之不仁,如礼何?如乐何?
悲乎哉!痛也哉!呜呼哀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31 , Processed in 0.01233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