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论“仁”》之《“仁”人表现》:“色取仁而行违”非仁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20:0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t;论语&gt;论“仁”》之《“仁”人表现》(13)

“色取仁而行违”非仁也


【原文】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颜渊》)

【今译】子张问:“知识分子怎么样才能做到‘达’?”孔子反问:“你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诸侯的邦国里被人人所知,在大夫的家族里被人人所知。”孔子说:“那是出名,不是‘达’。所谓‘达’,是人品正直而遵从礼义,注意别人的想法和情绪,总是考虑着谦让别人。这样的人,无论在邦国还是在家族,一定会得到普遍敬重。而现在那些出名的人,表面装出仁的样子而实际行为完全相反,还自以为成功。这样的人,无论在邦国还是在家族,只是骗到些名声而已。”

【心得】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陈国人,孔子的弟子之一。达: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有多种含义:①通;到。例:四通八达;抵达。②对事理认识得透彻。例:通达事理。③达到;实现。例:目的已达;达成协议。④告知;表达。例:转达;传达。⑤指得到显要的地位。例:显达。从子张的问话和他对孔子的回答来看,他所说的‘达’,好像指得到显要的地位,是“显达”的意思。但孔子不是这么理解。孔子所说的“达”,应与“通达”意义相近,或有两层意思在里面,是以“通达”求得“显达”,通过对礼的透彻认识和自觉实践,来获取大家的普遍尊重。《孟子》中有“五达尊”(天、地、君、亲、师),《中庸》中有“五达道”(指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三达德”(智、仁、勇),都是儒家赋予礼的基本内容,含有尊敬、敬重的意思,当与孔子和子张对话中的“达”有相通之处。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即“闻”与“达”。“闻”指虚假的名声,即便有众多“粉丝”追捧,并可一时获取些名利,但因其“色取仁而行违”,并“居之不疑”,所以被孔子和儒家嗤之,虚名而已,迟早会露怯,被人们唾弃。而“达”则要求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等高尚的德性,以实际的行为来取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敬重,树立自己的名望。这里讲的,还是一个名实相副、表里如一的问题。我在上一篇博文中写过:“孔子把仁看做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品,它主要体现在行动上,靠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而不是靠语言的夸夸其谈。”表面上装出仁的样子,而实际行为却违背仁,或者连表面样子也不做,干脆以低俗的示丑来哗众取宠,博得虚名,其本质一样,都与仁人表现相去十万八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58 , Processed in 0.016929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