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论“仁”》之《成“仁”之难》:子张仁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20:2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t;论语&gt;论“仁”》之《成“仁”之难》(6)

子张仁乎?


【原文】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子张》)

【今译】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是一位难能可贵的人才,但是他并未达到仁的标准。

【心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sup]1[/sup],属于孔子弟子中最年轻的一辈。不知是不是年龄差异过大造成“代沟”,影响到孔子对他的看法。在孔子眼里,子张的性格似乎有点夸张和偏激,所以曾批评“师也过”[sup]2[/sup]、“师也辟[sup]3[/sup]。《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说,子张容貌好,性情豁达,善于交际。但他只注重打理自己的生活,不注重仁义方面的修为。所以,孔子的弟子们对他友好却不敬佩[sup]4[/sup]。看来子游同学就是这样,喜欢他但对他的德行评价不高。子游的年龄,史籍记载有所不同。《史记》说他“少孔子四十五岁”,《孔子家语》说他“少孔子三十五岁”。如果《史记》说得对,则子张比子游只小三岁,基本上算同龄人。如果《家语》说得对,则子张比子游小十三岁,这足以使他们在同学中间不相为群。无论是同龄人之间还是年龄相差较大的同学之间,有些互相不顺眼,合不来,时有相互嫉妒而至于贬低的情况,并不奇怪。我这么说,不是有证据为子张开脱,认为他的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批评有什么不对,只是想把他们拉到普通人的圈子里,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避免陷入片面和教条,把仁弄成一种高不可攀的东西,好像仁人都得像颜回那样不得志而“不改其乐”[sup]5[/sup]。若真是那样,仁就不会成为多数人追求的目标,对现代社会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其实,即便在同辈师兄弟中,对子张的评价也分歧很大。曾参就说:“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子张》)他说的“堂堂”不像是单指子张的容貌,也应该指其品德形象,是“堂堂正正”的意思。他说“难与并为仁”,是自己承认在为仁方面无法与子张相提并论。从《论语》中记录的子张与孔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是比较关心人的道德品行的。他向孔子问崇德辨惑[sup]6[/sup],问行[sup]7[/sup]。他说过:掌握了仁德而不去弘扬,信奉大道而不能坚持,这该算是有德有道?还是该说无德无道?[sup]8[/sup]他还说过:士人君子在危急时刻要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面对利益时要想到是不是合乎道义,祭祀时要虔诚敬重,丧葬时要悲伤哀痛,能做到这些就可以了。[sup]9[/sup]从这些话里,我觉得子张德性还是不错的。可能是子张有志于做官,他曾多次向孔子问政。但在孔子众多弟子中,问政的不止他一个,问得最多的也不是他,颜回也曾经问过如何治理国家[sup]10[/sup]。孔子对弟子为官从政,向来是支持和鼓励的。也许与别人不同的是,子张向孔子学干禄(如何得到或保住自己的官位和薪酬)[sup]11[/sup],还请教过怎样才能出名[sup]12[/sup]。但孔子对此似乎并不很反感。尤其是在他学干禄时,孔子的回答可谓耐心。孔子细细地指教子张:首先,要多听别人怎么说,把疑点问题放在心里,明白了的也要谨慎发言表态,这样才能少说错话;其次,要多看情况是怎么样的,把有风险的事先放一放,有把握的也要慎重付诸实施,这样才能少失误后悔。说话别冒失,办事少失误,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自然也就在其中了。[sup]13[/sup]说老实话,我读了孔子这段话,心里感觉不怎么舒服。我想,这不孔子也通晓官场潜规则吗?但反过来再想,子张的问话和孔子的回答无可厚非。既然当官就当个好官,为国家和人民尽到责任,获取正当的报酬也是应该的,别贪污受贿就行了。
把这一篇博文放在《成“仁”之难》里发表,我是出于两种考虑:第一,孔子提出的仁人标准确实很高,像子张这样有思想、有抱负、品行端正、头脑灵活的“难能”人才都达不到,我们就更得加倍努力了。第二,不管子游对子张的批评是不是客观公正,他把才能和德行分开,认为才能高的人不见得德行就好,是对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选拔任用干部时,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并且要把道德标准放在首位。作为个人,我们一定要切忌恃才傲物,忘乎所以,自我膨胀,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放松道德品质的修养,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德完美的人。


注:
1.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2.原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3.原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先进》)
4.原文:“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资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不务立于仁义之行。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
5.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见《颜渊》。
7.见《卫灵公》。
8.原文:“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
9.原文:“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
10.见《卫灵公》。
11.见《为政》。
12.见《颜渊》。
13.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19 , Processed in 0.01881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