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北曲之别论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6 13:5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欲辨南北曲之别,首先必须弄清曲的的定义。曲的本质是合乐之文体,它和音乐结合,由歌唱者歌唱才能构成完整有意义的曲,所以说曲包括三个部分,曲辞(这里和下文为了和诗余区别开,我不用曲词这一概念年)、曲乐、和曲唱。古今很多人自觉与不自觉地把三者混为一谈。把三者联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讨论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还必须细辨三者之间的之区别。只有细辨三者各自的特点才能理清曲的创作、谱曲、歌唱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格律上来讲,曲分为律曲和非律曲。俚歌、民歌、山歌、小曲,小调,等为非律曲;元杂剧、北散曲、南戏之南曲、传奇之南曲为律曲。
南北曲之南北,不是个地理概念,也不是作者籍贯之别,但曲又和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曲辞
1.北曲曲辞的特点是入派三声,平声尚存阴阳之别。北曲填辞必须考虑已经派入三声的入声字的字调。
2.南曲曲辞保留入声,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作者可以不考虑入声,和诗余一样,只要把入声当做仄声用即可,也可以全用入声字押韵,但也有的专家认为不宜用入声押韵。古今南曲谱有的在曲辞旁注明入声,主要是考虑谱曲、歌唱需要,这与曲辞的创作几无关系。今人填辞往往误解为,凡曲谱标的入声字必用入声,虽然人们可以这样依谱来作,但并非必须如此,也无必要。只要我们细心研读同调作品就可以明白。请看《钦定曲谱》凡例云:“入声在北曲悉尊《中原音韵》,派作平上去三声,不可互易。而在南曲则与上去同为仄声,故应用仄而遇入声但注,一如上去。惟应用平声者注云,作平”。这里讲得非常清楚,在列举的范曲里,该用去声的地方,遇到了入声,就会注明这里用了入声字。这绝不是要求后人填辞也必须按照入声去填。再者,该谱遇到例曲中有闭口字的,也会圈出。难道曲谱会要求填辞者也必须在此处,选用闭口字吗?这显然不可能!
    另外,古今审定曲谱者,不明“过腔”,把同调作品,因字声、字数、句数不同而另立为别格、异格、变格等,是个极大的误会。实际上一只新曲流传始初只有一定格。后继者因喜欢而填上自己的词,可能与原创的曲辞字声并不完全一致,这时谱曲者或歌唱者为了追求与新辞,字声的完美结合,就会易乐腔以就字声,于是各种变格出现了。填的新辞越多,变格就越多。今人有为牡丹亭文字定律就是最好的证明。曲圣魏良辅创立了过腔口法,在明代沈宠绥之后不久就已经失传了。直到上个世纪几十年代洛地先生重现发现了过腔唱法,我们才可能解开变格的真正成因和审谱失误的根源。(以后详论)。
二,曲乐,
1.北曲曲乐是七音阶大多节奏明快,风格为粗狂、豪放;
2.南曲曲乐只有五个音阶,大多节奏舒缓、风格委婉、细腻。
三,曲唱
中国的曲唱是世界唱的艺术中独一无二的,曲唱的本质特征在字腔,(绝不是仅指入声字),曲唱的字腔必须完全按照字声来唱,必须做到尽可的能完美的结合,乐腔必须完全按照字声来定。曲唱的艺术的特征在于过腔。现在流行的简谱、五线谱根本无法表示中国曲唱的艺术特质,只有工尺谱,才能反映出曲唱的艺术特征。所以传统的昆曲艺人必须依掌握工尺谱。世界三大男高音在伟大但他们面对五线谱是唱不出昆曲的韵味的,曲唱还必须有传承,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曲唱大多是清代叶氏的唱法,俞振飞及其弟子就是其传人。但是叶派未能将昆曲过腔传下来。我们今天听到的昆曲,与魏良辅的昆曲有些差别,差别就在过腔上。今人会唱过腔的人已是凤毛麟角。青春版牡丹亭很美,但还不能说是很完美。因为唱者仍未采用过腔接字的艺术。呼吸之间尚有不谐之处,问题就出在过腔上。我听了青春版牡丹亭唱念指导人毛伟志的讲课录像,内容主要是讲昆曲唱法的,但毛先生对过腔只字未提。可见回复过腔这一古老的艺术,还需待时日。
北曲散曲、杂剧虽尚有大量的乐谱存世,只是北曲的唱法失传,明以后至今艺人是、以用昆曲化的唱法歌唱它,昆曲化的唱法意味着北曲字声平上去仍有阴阳之别。南、北非格律曲,元曲北曲的音乐旋律是相对固定的,唱者是“易字声依就乐腔”。举大家最熟悉东方红,推而知之。东方红歌词第一段,东方红,太阳升.....;第二段,共产党,像太阳.......,仅从这两句大家就可以感知“依辞传乐”的特点。东和共,是阴平和去声共唱一个乐符;方和产是阴平声和上声共唱一个乐符,红和党,阳平声和上声共唱相同的乐符。试问“同一乐符”怎们能,在甲处上扬,而在乙处又下降呢?要实现唱得和谐悦耳,要么改变“字声以就乐腔,要么“改变乐腔以就字声”。北曲和非律曲唱法雷同,是“改变字声以就乐腔”(这点我和传统的观点一致,但和洛地观点不一致,详辩见另文)。
2.南北曲的唱法除了入声字外大体相同。都是以昆曲化的口法来唱。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粟庐曲谱》。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入声字的唱法。
   南曲曲唱逢入必断,有个专业的名词即断腔。断腔的具体唱法有: 1.只按入声唱,出口即断。2.先按入声唱,出口即断,然后立即,按入代三声接着唱;按入代三声唱,不是固定的不变的,要根据乐腔的走向来确定平、上、去三声之一种。同一个入声字,在甲处唱平声,在乙处可能唱上声,而在丙处又可能唱去声。这就是南曲入代三声“代”的含义。断腔,绝不是“收”!在曲唱中,“收”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用词,指的是“韵尾”行腔之末的“音位”。比如唱“线”字xian,韵尾是n, “收”是指行腔由x-i-an,必须把音收在a-n上!
       总而言之,南北区最根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声、腔”,包括字声和乐腔上,而不是表现在文字上。任何一支曲子,只要不用方言,我们是无法从文字上辨别,哪个是南曲,哪个是北曲?曲,在明初已经完成了格律化进程,从明代中期又开始向非格律化转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常看到很多“不”合律的,或者那么多的异体、异格、南北之曲。古今习曲之填辞之人无不纠结在格律问题上,牡丹亭就是非格律化进程中的杰出代表作,传奇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实现非格律化,如新昆曲传奇。我们坚守格律曲只是为了保留元曲的香火。
    另外,南北之曲尚有其他区别,如伴奏乐器、板眼、衬字、宫调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此处略而不论。入声的唱法很复杂,入代三声,实际曲唱应为“入代六声”,因为南曲的平上去各有阴阳二声,而入声本身亦有阴阳。这些都说唱的技巧,与填辞关系不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寒溪幽兰 + 3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6-6 14:28:50 | 只看该作者
优秀文章,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6 14:29:26 | 只看该作者
总而言之,南北区最根本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声、腔”,包括字声和乐腔上,而不是表现在文字上。任何一支曲子,只要不用方言,我们是无法从文字上辨别,哪个是南曲,哪个是北曲?曲,在明初已经完成了格律化进程,从明代中期又开始向非格律化转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常看到很多“不”合律的,或者那么多的异体、异格、南北之曲。古今习曲之填辞之人无不纠结在格律问题上,牡丹亭就是非格律化进程中的杰出代表作,传奇发展到今天已经完全实现非格律化,如新昆曲传奇。我们坚守格律曲只是为了保留元曲的香火。

继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6 14:29:54 | 只看该作者
加亮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7 07:54:3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13 16:33: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14 07:12:46 | 只看该作者
再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6-14 07:28:21 | 只看该作者
再赏,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3 19:30 , Processed in 0.019709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