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染清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两首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22:43:37 | 只看该作者

回 19楼(观风禅) 的帖子

观风禅:钱仲书是小说家、学问家,于诗,连个高明的读者都算不上的,论诗不免浅见。兄所言“典丽,雄浑,飘逸,含蓄”是流非源,面目而已,诗的本质不在此。宋人多解传灯录,境界不免下乘,直露过之者更不足取。见解有别,宜各存已论。诗忌俗语之说,古人定论,不是我发明的观点。白乐天有 .. (2012-08-21 22:34)
这个我只能拜读了,钱钟书对《锦瑟》的理解却少有共鸣,不过说《谈艺录》是浅见怕是有点武断了,诗的本质是言志,诗忌俗古人亦未达成共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8-22 00:12:46 | 只看该作者
两律均得诗味,学赏!看二位在此间交流,在下不揣冒昧,斗胆说点自己的看法: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大多数是通俗易懂的,但作为诗歌,又要求蕴藏深遂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容,而这浅和深的矛盾不容易解决。“词简而味长,正难率意措手”确实,诗歌创作难就难于此,其妙也在于此。窃以为,能把这对矛盾统一在作品中,就是好诗。
至于楼主提到的《锦瑟》等诗,即便看不甚懂,也给人以美感,而不是生涩晦暗之诗所能并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08:07:38 | 只看该作者

回 21楼(潇潇一剑) 的帖子

潇潇一剑:两律均得诗味,学赏!看二位在此间交流,在下不揣冒昧,斗胆说点自己的看法: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大多数是通俗易懂的,但作为诗歌,又要求蕴藏深遂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容,而这浅和深的矛盾不容易解决。“词简而味长,正难率意措手”确实,诗歌创作难就难于此,其妙也在于此。窃 .. (2012-08-22 00:12)
谢谢临赏,问好!
曲突徙薪宜鉴!朋友们的意见对我都是有益的,日后会努力向大家学习的。这是以前的作品,如今重新咀嚼,发现了诸多不足,还望多多指正,待集各位品评之渊薮,我再斟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8-28 15:23:50 | 只看该作者
21楼说的对。且主旨零散,什么都说等于什么都没说,诗歌要给读者一个想象的意境空间,功夫要体现在清丽平白的韵律意象上,讲究的是巧妙自然,而不是精工雕琢。一首好诗能把读者带入主观景物的意象中,给人不厌其烦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8-28 20:35:02 | 只看该作者
愚以为,语浅而情深,言近而旨远,乃诗之化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 23楼(伴江吟) 的帖子

伴江吟:       21楼说的对。且主旨零散,什么都说等于什么都没说,诗歌要给读者一个想象的意境空间,功夫要体现在清丽平白的韵律意象上,讲究的是巧妙自然,而不是精工雕琢。一首好诗能把读者带入主观景物的意象中,给人不厌其烦的感觉。
  &nbs .. (2012-08-28 15:23)
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22:08:23 | 只看该作者

回 24楼(司马长风) 的帖子

司马长风:愚以为,语浅而情深,言近而旨远,乃诗之化境。 (2012-08-28 20:35)
谢谢,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8-30 23:29:02 | 只看该作者
诗,评,一起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8-31 11:40:25 | 只看该作者
末学本不敢妄评。但飘答,侵澄窃以为妙绝,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8-31 19:09: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染老师好诗及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2-8-31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 19楼(观风禅) 的帖子

观风禅:钱仲书是小说家、学问家,于诗,连个高明的读者都算不上的,论诗不免浅见。兄所言“典丽,雄浑,飘逸,含蓄”是流非源,面目而已,诗的本质不在此。宋人多解传灯录,境界不免下乘,直露过之者更不足取。见解有别,宜各存已论。诗忌俗语之说,古人定论,不是我发明的观点。白乐天有 .. (2012-08-21 22:34)
能说出钱钟书不是高明读者的人,只有一种可能,有点轻狂无知,呵呵~菊斋亦见过兄台大作,古词语集合,加之缩化前句,难免晦涩,陈散原说实在话就是旁门左道,比之左韩学识不如,法不及杜,想学山谷又不得其妙,终非正道,实不可取,多学无益,观兄台诗论源非正流,实在是坐井观天,插足交流,莫怪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8-31 22:29:04 | 只看该作者
生于半郭半村里,学就非今非古身。欣赏!裁对工整,造语新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9-1 11:51:31 | 只看该作者
陈散原,公认为中国最后一位真正的旧体诗人,若视为旁门左道,其余人算什么呢?散原精舍集所收作品为陈氏49岁以后所作,49岁以前作品被诗人自己删去,我亦认真读过。对于多数人来说,或许陈散原49岁以前诗更容易接受些。与唐宋诸大家相提并论,陈氏或有不及,然而实是高于余子太多。没有读懂就去批评是个不好的习惯,妨碍的不是别人而是读者自己的境界。诗必须有新的探索与发展才有生命力,若只守着唐宋诗风不变,就不必写了,因为想在旧有风格上超越是没有可能的。黄遵宪评陈三立:“遵宪当帅后世诸子百拜而谢之”,诗人对诗人的评价或更有参考价值。至于我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学到散原诗法,不过爱慕而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每个人在批评别人前可以先自问一下,自己操了几曲,观了几剑,这更有意义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9-1 15:19:29 | 只看该作者
读了这么多,自我感觉收益匪浅!诗无达诂,何必持“执著”念?
个人认同司马兄的见解!语浅情深,言近旨远。
问候诸位秋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7-2 01:15 , Processed in 0.02241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