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三台 1.楚阳台(即古阳台) 在巫山城北约二里的高邱山(一名高都山)上,台高一百丈,面对浩浩长江;半山腰有“观”,名叫高唐观,古庙已废。据史书记载,巫山之口阳台高唐,是因楚国宋玉作《高唐赋》而名始传。 一。楚阳台 阳台古观景难寻,千载风流寄春心。 云雨高唐幽梦后,空留惆怅任君吟。 2.授书台 位于巫山十二峰的飞凤山麓,在青石的西面,与神女峰隔江相对。这里有一个石坛,地势平矿。传说古时候,瑶姬带领众姐妹游东海回到巫山,见大禹正帮助三峡黎民百姓治水,正遇到困难。瑶姬就向大禹授天书于此平台,因此得名。 二。授书台 水患无情恶浪狂,禹王无计正?徨。 仙书台上殷殷授,从此山民不再伤。 3.斩龙台 位于巫山县西部长江南岸的错开峡,距县城八十里,离黛溪镇约十里。黛溪水由南注入长江,峡谷幽深,两岸山势犬牙交错。东面的岩戥上,立着一根顶细底粗、高约60多米的圆形石柱,叫锁龙柱。隔峡相对的西面,有一个半环形的石岩,向上望去,形如同石鼓,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曾经锁龙之处,名斩龙台。 三。斩龙台 错开峡谷锁龙身,石鼓曾经泣鬼神。 船上游人夸石柱,传奇一笑许成真。 巫山八景
巫山城东之象鼻山下,碧绿清澈之大宁河水,缓缓流入长江,天朗气清,每至日暮,霞光灿烂,烟雾横江。《巫山县志》有诗云:“ 千条白练罩江边,无数歌声透晚烟,棹到中流真知在,浑如天上坐春船。” 一。宁河晚渡 一棹金波醉晚霞,横江薄雾淡飞纱。 清风不识逍遥曲,却向云山拂落花。 青溪渔钓 青溪在巫山城南下游十华里处,一山涧小溪流入长江,溪边绿竹夹洞,半露桥石,流水声声,环境特别幽静,是钓鱼的佳境。 | 孤舟蓑笠,荣辱云烟,桃源归去,鱼乐悠然。
二。青溪渔钓 竹径幽深翠满天,小桥流水柳如烟。 一竿闲钓溪边醉,只醉山云不慕仙。 阳台暮雨 位于城西约二里的高都山上,原是楚阳台古址。 | 乃宋玉所作《高唐赋》中,楚襄王梦断巫山云雨,巫山神女降临之仙境。阳台古址上,旧有古代殿宇高唐观,每至日暮,烟雾凝结,云霞迷离。
三。阳台暮雨 烟迷雾绕晚来幽,旧苑荒台任梦游。 云雨何须书画卷,空将离恨负风流。
南陵春晓 南陵山在巫山城对岸。山势巍峨,卉木丛生,山顶有古南陵观。每到春时,桃红梨白,飞瀑流湍,春意盎然。特别有趣的是南陵雄鸡,报晓最早。好似那巫山城一片明媚春光,都由南陵而来。 |
四。南陵春晓 群芳争艳唤春归,如梦晨风鸟语催。 信步南陵观秀色,已然陶醉几千回。 夕霞晚照 城隔岸东南,夕阳落时,光线被遮,但唯有杨柳坪石柱缝中,红霞一线射出。绿树千丛,霞光中分外逗人喜爱。 | 《巫山县志》云:“ 石柱擎天起,霞光一线天,苍苍横翠黛,疑是赤城中。”
五。夕霞晚照 一线霞光映树红,青山如沐赤城中。 传奇石柱真情在,依旧卿卿醉晚风。 凡临秋季,月光如练,潭面如镜,倒映明媚之秋月,宛若水中之仙。
六。澄潭秋月 千尺澄潭月影娇,谁将秋水化琼瑶。 嫦娥偷会江中客,犹学高唐舞楚腰。 巫山城东北之五凤山有秀峰寺,明代时曾建有殿宇,周围苍树翠柏,烟云鸟语,婉转不绝。至身其间,心旷神怡。
七。秀峰禅刹 暮鼓晨钟颂古今,遗踪何处渡禅心。 苍松翠柏云中寺,只在儿孙梦里寻。
女观贞石 在城北四里的女观山上,有一石矗立,如人形,相传昔有女人,其夫宦蜀,登山望夫,因化为石,故名望夫石。 | 古往今来,望夫石朝朝暮暮,立于山巅,凝视天边。
八。女观贞石 相思化石望夫归,独伫山巅日月陪。 泪共桑田沧海变,春心漫剪万千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