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0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制曲填辞必须依谱而作-----以【山坡羊】为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0:4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制曲填辞必须依谱而作,而不可临摹元人某一作品的平仄来作(孤例除外)。依谱,首先必须按选择传统的、由曲家审定的曲谱。然而再好的曲谱也会有疏漏,也会因个人审美不同,其取舍也有所偏好。与唐诗宋词不同的是,很多元代散曲都有音谱可唱。这些音谱主要保存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音乐家孙玄龄先生经过多年悉心研究从中摘取,将公尺谱译成简谱,编订了《元人散曲音乐》一书。
    在创作实践中,如果我们用元人某些曲作文字平仄之特例,来否定曲谱格律之通例,那么大多数元曲曲谱都可以被否定。也就是说,任何曲谱的格律都不能完全符合所有的同调作品的字调。以【中吕山坡羊】为例,以下简称【山坡羊】,我们可以用选出元人的作品曲辞的字调,来否定任何【山坡羊】曲谱的任一字的格律。这样一来曲谱就不复存在。【山坡羊】第一二句定格八字与后出曲谱不一致的,我们至少可以找到以下例证。
    第一字,宋方壶《 道情》“布袍粗袜,山间林下”,第二字、第五字,赵善庆 《燕子》“来世春社,去时秋社”;第三字,张可久《酒友》“刘伶不戒,灵均休怪”;第四字,韵脚,张养浩《渑池怀古》“秦如狼虎,赵如豚鼠”;第五字,乔吉《冬日写怀》“冬寒前后,雪晴时候”第六字,张养浩《未央怀古》“三杰当日,俱会此地”,第七字,曾瑞《妓怨》“春花秋月,歌台舞榭”。第八,字韵脚,张养浩《渑池怀古》“秦如狼虎,赵如豚鼠”。
    有关【山坡羊】第一二句字调,笔者作过粗略统计分析,古人对韵脚要求严格,逢双字、顿处要求较严格,逢单字处较宽松,这大概与作诗的一三五不论的影响有关。
    第一字平声为97%,上声2%,去声1%;第二字平声为97%,上声1%,去声2%;第三字平声为86%,上声11%,去声3%;第四字韵脚,平声无,上声1%,去声99;第五字平声为91%,上声2%,去声7%;第六字平声为98%,上声1%,去声1%;第七字平声为84%,上声13%,去声4%;第八字韵脚,平声无,上声1%,去声99%。
   【山坡羊】第一句第一个字,用平、上、去的例子都有,曲谱要想包容所有作品,就必须定为平仄不拘“十”;第一句第二个字,用平、去的例子也都有,曲谱要想包容所有的作品,也必须定为平仄不拘“十”,第一句第三个字,用平、上、去的例子也都有,曲谱要想包容所有的作品,也必须定为平仄不拘“十”;第一句第四个字,用上、去的例子也都有,曲谱要想包容所有的作品,也必须审定为平仄不拘“仄”.
    其结果就是【山坡羊】的第一句四个字的格律都应该审定为平仄不拘:“十十十仄”。如法炮制,【山坡羊】43个字中的格律,绝大多都成了平仄不拘,因此也就无格律而言。
   元曲曲谱的格律是由其曲调的旋律决定的。【山坡羊】煞,两个三字句首字的音乐旋律是上扬的,因此格律以阳平为好,阴平次之,上声也可以接受。但不宜选用去声字。不管作者用什么声调的字,在这里都必须唱作阳平、升调。因此周德清说【山坡羊】的结句为平去平,“平去上属第二着”。因为,在元代上声的读音和平声的读音很接近,所以曲家也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以上代平。
    宋方壶[元]【中吕山坡羊】道情  “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上面例曲的煞,两个三字句的首字,依照乐谱都必须改变字调来适应曲调,唱成:“贫,其不改;达,直不改”。
    元曲是先有的作品,后定格律文字谱、四声谱。在曲谱出现的前后,都有与曲谱不完全符合的作品,究其缘由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一,作者特意强调作品的意境,忽视了格律,率性而为。其二,曲调在流行中可能略有变化,曲辞字调也随之变化。其三,审音定律、取舍不同。已故台北大学教授郑骞《北曲新谱》审定【山坡羊】的煞为:“十去平(可上)”,这里的“十”,不应包括去声字。如果此处“十”,选用了去声字,不仅与音乐旋律趋向不符,而且和紧接着的去声字构成“去去”连用,这也不符古人曲律的要求。元人翻调制曲大多依据依声填词的方法来作,依声填词就会在平仄上略有差异,因此,为了规范乐府的创作,周德清第一个审定了乐府的文字谱。元曲语言的字调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平上声为一类,去声独为一类。因此制曲必须慎用去声。
    周德清审定的【山坡羊】正格,张可久的《春睡》:“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把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此调由张玉来教授校订)。周氏评曰:“意度平仄具好,只欠对耳”。由此可知,其后流行的【山坡羊】曲调和该谱略有不同。
    不少曲友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后出的【山坡羊】曲谱,如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与周德清的【山坡羊】定格不一致?有的学者说,周德清和朱权听到的曲调略有差异。就此调而言,这个结论值得商榷。元以后流行的曲谱,基本上是参照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增删而来。既然周氏、朱氏二人审定曲谱的歌词都来自同一位作者---张可久,而同一位作者用同一个曲调填辞,怎么会是两个略有差异的曲调呢?其曲辞格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笔者认为,这就是审音定律取舍的不同造成的结果。纵观张可久现存的全部【山坡羊】,《春睡》是唯一一只与后出的曲谱不一致的曲子。这也说明,前人“依声填词”,这个声,对绝大多数填辞者来说,不是曲调之声,而是曲辞四声之声。依据曲辞四声填辞,要比依据曲调旋律填辞容易的得多。相比较而言,依据曲谱填辞更加方便,与音乐也更加和谐。虽然散曲与音乐渐行渐远,但专家学者仍把它视为合乐文学,合乐是散曲的最根本的特质。
    以上说的是元人北曲,是从理论上来认识元曲的格律问题,但就实际创作而言,如果意境好,个别字出律,只要唱不倒字,也可接受。另外,如果过度解读化文为乐,曲的格律也就不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1 15:51:53 | 只看该作者
配服先生治学精神!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13 08:52:50 | 只看该作者
野兔也有同感。。只是说不出道道。。因后两个三字句的中间字去声已固定。。首字若用去声。。形成去去。。一般来讲,应尽可能的不连用去去。。或上上。。谢谢楚山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13 08:53:36 | 只看该作者
加亮共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13 19:43:49 | 只看该作者
再赏好析,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13 23:46:25 | 只看该作者
佩服先生治学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15 09:10: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受益!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17 14:23:31 | 只看该作者
赏学,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0: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 风清气爽 的帖子

风清气爽:配服先生治学精神!问好先生! (2013-11-11 15:51)
多谢风清气爽斑竹光临,已作修改。欢迎提出批评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0: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 兔喜雨 的帖子

兔喜雨:野兔也有同感。。只是说不出道道。。因后两个三字句的中间字去声已固定。。首字若用去声。。形成去去。。一般来讲,应尽可能的不连用去去。。或上上。。谢谢楚山兄。。 (2013-11-13 08:52)
多谢兔弟建议,已作了修改!遥祝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0: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 寒溪幽兰 的帖子

寒溪幽兰:再赏好析,问好先生! (2013-11-13 19:43)
多谢、欢迎批评建议。远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0: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 野谷山人 的帖子

野谷山人:佩服先生治学精神 (2013-11-13 23:46)
多谢山人光临,欢迎批评建议、以利修改。远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0:12:32 | 只看该作者

回 非子若云 的帖子

非子若云:学习受益!问好! (2013-11-15 09:10)
多谢老光临、、欢迎批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11-29 15:37:37 | 只看该作者
再来品读。。受益匪浅。。遥祝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11-30 19:13:02 | 只看该作者
再来品味,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12-7 18:49:1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受益良多。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12-8 20:20:36 | 只看该作者
附议龙山兄,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12-10 21:33:09 | 只看该作者
前来学习。读楚山老师的文章,有学习劲。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12-22 21:57:46 | 只看该作者
再赏制曲技巧,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4-15 16:57 , Processed in 0.02579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