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e:试论曲韵的平分,请删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6:2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又名《中州音韵》、《中原音韵类编》、《北腔韵类》、《中州韵》,元代燕山卓从之编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北曲韵书,其明显的特点是平分三声,即平声阴、平声阳、平声阴阳。高安周德清在“正语作词起例”中说“《中原音韵》‘的本’内‘平声如此字、阳如此字’(平分两声),萧存存(周德清的朋友)欲锓梓以启后学,值其早逝。嘉定甲子以后,尝写数十本(今天学者称之为‘墨本’),散之江湖,其韵内平声‘阴如此字、阳如此字、阴阳如此字’(平分三声)。夫一字不属阴则属阳,不属阳则属阴,岂有一字而属阴又属阳也哉?此盖传写之误。”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中原音韵》之“的本”本来是平分二声,“散之江湖”的《中原音韵》“墨本”是平分三声。周德清搞不清平分三声的原因,武断地说是“传写之误”。究其原因,平分三声不是周德清的发现。也就是说周德清在编述《中原音韵》时,见过卓氏的平分三声韵谱。因为周德清不能正确理解和阐述卓氏的平分三声法,他将卓氏平分三声之韵谱合并为平分两声之韵谱,并作了补充、修订、加上“正语作词起例”合并刊行于世,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定本《中原音韵》。

    众所周知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声不分阴阳。宋元以后古代的平声字调逐渐演变分化为为阴、阳两个声调。汉语单字,就像周德清说的那样“不属阴则属阳,不属阳则属阴”,一个字怎么可能即读阴平,又读阳平。如“芒”,只读阳平,而不能读阴平。又如“江”,只读阴平,不能读阳平。周氏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与卓从之的平分三声观点是风马牛不相及。卓氏的观点为:“wang”这个音节,既有读阴平声的字,如“汪”;又有读阳平上的字,如“王”。卓氏把众多如“汪王”的这类字,另归一类----“阴阳”。

   事实证明卓从之的平分三声是非常科学的,是为北曲填词、唱曲而编述的。遗憾的是后世很多学者,包括周德清没有搞清卓从之的真正用意。在宋元之际,生活中的口语已经陆续出现了平分二声,而曲唱要求字正腔圆,不倒字。何谓不倒字?简而言之就是,改变字调而唱,不会引起误解。卓从之平分三声告诉我们,歌唱平声阴和歌唱平声阳这两类字,无论是把阴唱成阳,还是把阳唱作阴,都不会引起误解。因为平声阴字中,没有同音的阳声字;而平声阳字中,没有同音的阴声字。但歌唱第三类阴阳这类字时,必须严格区别阴阳。因为这一类字中,都有相对应的阴平、阳平同音字。请看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江阳韵的平分三声。
一阴平声,这一类字的音节没有阳声,如姜江疆等,没有相对应的阳声字。
姜江釭薑疆0邦梆帮0双霜孀鸘0章樟张障0彰瘴0商伤觞0浆螿将0庄妆装樁0冈刚钢纲亢杠缸扛玒0桑丧0康糠0光胱0当珰
二平声阳,这一类音节没有阴声,如忙芒邙,没有对应的阴声字。

忙茫哤尨邙芒铓0良涼量粮梁粱0穰攘瀼0忘亡0娘0郎琅琊郎榔廊狼0航行杭颃0囊0昂
三阴阳,这一类音节都有相对应的阴声字和阳声字,如汪和汪。

牎疮0床幢撞0香乡0降0镑雱0傍庞0腔央殃秧0阳扬飏羊佯0方芳枋妨0房防0昌菖娼阊0长肠场常裳偿苌0汤0唐塘棠糖0湘相箱襄厢0详祥翔0枪镪0牆戗樯墙0匡筐眶0狂0汪0王0仓苍0藏0荒肓0黄皇簧隍凰惶遑。

   当代语言学家,《中原音韵》研究专家宁忌浮先生解释卓氏平分三声说,它有利于今天平声不分阴阳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太原人想了一个办法:按声母划类分别去辨认记忆。p,t,k,ʨ,ʦ,tɕ声母字,如邦当光江浆赃庄张等,可划一类,一律读阴平。m n l r声母字,如忙囊狼瓤等,可划一类,一律读阳平。p't'k'ʨ'ʦ'tɕ'f s ʂ x ø声母为一类,这类字很麻烦,如方与房、汤与糖、仓与藏、窗与床、昌与长、枪腔与墙强、湘香与详降、筐与狂、荒与黄、汪与王、央与洋声韵调完全相同,而普通话则是一阴一阳。分辨这类字的阴阳,太原人大概要下苦功夫。”“声韵调完全相同”宁忌浮先生的这一判断有失误。因为第三类字不完全是,声韵调相同。卓从之将声母相同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的字,严格地分开排列,很显然宁先生的结论忽略了这一点。

    当代另一位语言学家,《中原音韵》研究专家杨耐思先生解释卓氏平分三声说:“他(周德清)的平声阴来自中古的清音字,平声阳来自中古浊音字。塞音、塞擦音的清音分全清(不送气)次清(送气)两类。塞音、塞擦音的浊音清化后,是变同全清,还是变同次清,这一点《中原音韵》韵谱本身无法显示出来。只有参证《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才能得到了解。《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平声分别为三类阴、阳、阴阳、所谓阴阳是指同一个声母的字而能阴阳成配偶的一类。”杨耐思先生从宋元语音清浊演变的角度,正确地阐地述了卓氏平分三声对的来龙去脉,但对卓氏平分三声的目的和作用只字未提。

    曲学大师吴梅先生为弟子卢前刊印《中州乐府音韵类编》一书作序说:“周氏分阴阳仅及平声,范氏平去皆分阴阳,较德清为细。故平声之可阴可阳者,独卓氏此书有之。此自来度曲家所未及知者也。往歌北词遇阳平字,辄有高腔,尝疑不能释,今遂恍然。世之制南北词者于周、范二家外,又得一平声阴阳通假之诀,岂不大快乎。”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吴梅先生是正确解读卓氏平分三声的第一人。吴梅为什么说:“往歌北词遇阳平字,辄有高腔。”吴梅后来解释说“周氏以清者为阴,拙者为阳,故于北曲中凡揭起皆曰阳(从低至高曰揭)抑下字皆曰阴(从高至低曰抑)。而南曲正好相反,南曲凡清声字皆揭而起,凡浊声字皆抑而下。  话句话说,唱北词遇到平声阳字,本来应为低腔,但很多情况下却作高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类作高腔的平声阳,实际上就是卓从之的平声阴阳。千古之谜顿时豁然开朗,因此吴梅说:“岂不大快乎”!

   上述三家的观点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平分三声的来龙去脉和平分三声的作用。卓氏《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反映了宋元之际北方的生活语言,一种大家都明白无误的语言,因此没有注音和释义。它是为乐府填词、演唱而编的工具书,非常简便实用。举个现代的例子,如“娘”,即可以按照本调唱平生阴,也可以改变字调唱平声阳,因为汉字“娘”这个音节没有平声阴,唱作平声阴也不会引起误解。这种变通字调的唱法在今天各类戏曲歌曲中仍被普遍采纳。如洪湖赤卫队插曲,“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大路旁.....”,这里的“娘”字,本调为平声阳,但必须唱成平声阴。歌唱者遇到第三阴阳类的字,如“窗”就必须按照本调平声阴来唱,不可改变字调而唱作平声阳,唱作阳声就成了“床”字。
   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用阴字法云“点绛唇首句,韵脚必用阴字。试以天地玄黄为句歌之,则歌黄字为荒字,非也。若以宇宙洪荒为句,协矣。盖荒字属阴,黄字属阳。”周德清用阳字法云“寄生草末句七字内,第五字必用阳字,以归来饱饭黄昏后歌之,协矣。若以昏黄后歌之,则歌昏字为混字,非也。盖黄字属阳,昏字属阴。”显而易见,周德清作词阴阳之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歌曲的曲调必须是固定,字调绝对服从乐调。卓从之平分三声的方法给填词唱曲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法。第一类平声阴,有阴无阳;第二类平声阳,有阳无阴;第三类字,有阴有阳。周德清注意到了元曲歌唱,平声阴阳有别的现象,但仍未探明卓氏平分三声的良苦用心。

   明代魏良辅发明的昆曲唱法与周德清的唱法不同,他在《曲律》中说“五音以四声为主,四声不得其宜,则五音废矣。平上去入,逐一考完,务得正中。如或苟且舛误,声调自乖,虽具绕梁,终不足取。其或上声扭做平声,去声混做入声,交付不明,皆做腔卖弄之故,知者辨之。”魏良辅的昆曲唱法是,音乐曲调之五音,即宫、商、角、徵、羽,简谱记作1、2、3、5、6,工尺谱记作上、尺、工、六、五,必须服从字调四声,即平上去入。魏良辅《曲律》讲的是南曲,南曲音乐一般为五音阶,而北曲为七音阶。
    总之,元曲是音乐文学,必须结合音乐的特点和歌唱的功能,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卓从之平分三声是按照汉字音节的声调来划分的;周德清平分二声是按照单字字调划分的。周德清从《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平分三声中获得启发,把汉字平声三分,合为阴、阳二声,这对后世的汉语发展,对今天普通话的形成,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我们绝不应该忘记卓从之的开创之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6-4 21:47:35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先收藏了,问好楚山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板凳
发表于 2014-6-6 14:23:1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51 , Processed in 0.01682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