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典故里的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18:4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008080" size="4">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除虎蛇之外,都不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命。很难解释虎蛇进入十二生肖的理由。深山丛林中的虎,何等不可一世,骄横跋扈,很少有什么动物能让它屈服。 <br/><br/>       有句俗语说,虎落平阳被犬欺。我一直对它深怀疑虑。虎大梦醒来,打了个呵欠,摇摇尾巴下山了,一切动物??包括人类,该是何等惊慌失措。一只小小的犬,对虎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br/><br/>      《后汉书》记载,汉朝有两个叫宋均、刘昆的地方官,为政有方,因尽除境内的恶虎而政绩卓著。这个史实后来以虎渡江的名义镌刻史册。恶虎渡江而去,百姓安居乐业。 <br/><br/>       虎项金铃,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典故。若干年前,在金陵城西清凉山上的一个寺院中,秋日的阳光,躲过了黄叶的遮挡,弥漫在香火的气息里。方丈法眼禅师,道行高深,慧眼识人。法灯和尚,性情豪爽洒脱,不肯好好念经,和尚们瞧不起他。但法眼禅师却对他另眼相看。一天,法眼禅师在宣讲佛法以后,问僧徒们:“如果老虎的颈项上系着一只金铃,你们说谁能解得开?”众弟子瞠目结舌,抓耳挠腮。这时,法灯正好从外面回来,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很容易。这个金铃是谁系上去的,谁就一定能解下来。”不认真念经的法灯居然被法眼方丈偏爱,只出一题便让法眼不同寻常。 <br/><br/>      《战国策》里讲述着三人成虎的故事: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起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再问:“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又追问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我不能不信。” <br/><br/>       佛的典故里有舍身饲虎的故事。很久以前,在南瞻部洲有一个大国,叫摩诃罗檀囊,统率着五千多个小国家。国王的三个王子里,小王子摩诃萨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肠。一天,国王和王妃带着王子,出外去游玩。国王游玩了一会觉得有些疲劳,就找了个地方休息。而三位王子如同出笼的小鸟,快活地穿梭在丛林之间。忽然,他们发现一只雌虎正给两只虎仔喂奶,正值寒冬,雌虎面黄饥瘦,为了充饥,似乎正要吞食虎仔。小王子见此情景,顿发慈悲。他让两位哥哥先走一步,自己走到雌虎面前,毫不犹豫地将身体投向虎口,不料,饿虎只朝他望了一眼,却闭着嘴巴不肯吃他。小王子找来一截尖锐的木头,往自己身上猛戳,鲜血汩汩而出。雌虎看到鲜血,立刻吐出鲜红的舌头,舔食王子的鲜血,吞吃王子的肉体。两位哥哥迟迟不见弟弟跟来,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弟弟已经被饿虎吃得精光,只剩下带血的白骨散落一旁。雌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从悬崖上跌下,晕了过去。待它醒来,就跑回小王子的白骨旁徘徊忏悔。舍身饲虎的摩诃萨青王子,死后投生到优美的天界。他对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于是运用天眼,察遍地狱、饿鬼、畜生、修罗和人间五个世界,对父王以及世间的人类发出劝告:为非作歹的人,都会下地狱,凡有善行的人,都会出生天界。你为什么还沉陷于忧愁与烦恼之中,而不能够觉悟呢? <br/><br/>       以身饲虎,在凡人看来并非善事。可是,佛家自有它的道理。它借用了这个典故,表白了一个因果关系,让人积德行善,从而抵达仙界。 <br/><br/>       人类是绝不可能与虎和睦相融的。但在中国文化的底层,虎却成为人类抵御灾害和邪恶的吉祥物。不少乡村人家墙上显赫的位置,悬挂着虎图。这种叶公好龙式的滑稽,承载着乡民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可是,从来就没有人对这种现象说三道四、品头论足。逐渐文明的岁月里,凶猛残暴的虎,已经被人类用笼子养了起来,不再令人望而生畏。凶猛的虎,已经蜕变为人类的精神玩偶。 </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2-05 18:46:4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2-20 11:34:31 | 只看该作者
<b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div id=\"textstyle_1\" style=\"FONT-SIZE: 9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font color=\"#008080\" size=\"4\">  “虎”字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夸赞男子膀阔腰圆是“虎背熊腰”,形容一个人身材魁梧是“彪形大汉”。勇猛的将军,称为“虎将”,《三国演义》中便有著名的“五虎上将”。大将有“虎威”。将军的儿子武艺好,是“将门虎子”,将军的女儿,甚至称“虎女”。关羽瞧不起碧眼紫髯的孙权,当孙权提出要其子与关羽女儿联姻时,关羽断然拒绝,愤然曰:“我虎女岂嫁犬子。”古代称英勇的武士为“虎贲”。《水浒传》中殿前都太尉高俅商议军机大事的厅堂是“白虎节堂”,林冲就是被骗带刀入白虎节堂而刺配沧州。虽然老虎非常凶猛,但当它离开它的“根据地”深山密林时便很失势。俗语说“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所以与虎斗时便需要施“调虎离山”之计,如果虎已被困,就千万不要“放虎归山”,酿成大患。 <br/><br/>       因为虎是兽中之王,雄健威武,人们便常把它与想象出来的神物“龙”并提,如“虎啸龙吟”、“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藏龙卧虎”、“龙争虎斗”。 </font></div></td></tr></tbody></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38 , Processed in 0.01773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