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下榻”的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5 18:4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style="MARGIN: 10.5pt 0px; TEXT-INDENT: 2em"><font lang="ZH-CN" face="宋体" color="#008080" size="4" XMLANG="ZH-CN">  报上经常报道某国家元首来我国访问,在某某处“下榻”。何为“下榻”呢?</font><wbr></p>
<p style="MARGIN: 10.5pt 0px; TEXT-INDENT: 2em"><font lang="ZH-CN" face="宋体" color="#008080" size="4" XMLANG="ZH-CN">  下:放下,系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榻:狭长而较矮的床,实为一种坐具。如《孔雀东南飞》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下榻就是放下榻。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诗句是颂扬滕王阁所在地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区的杰出人才。使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称道徐陈两位贤士。徐孺,即徐孺子,名?,东汉豫章南昌人,品行高洁。“下陈蕃之榻”,使陈蕃放下榻来。陈蕃,时为豫章太守,他不接宾客,只接待徐孺子,并且特置一榻供他卧宿,徐走了就把榻挂起来。《后汉书?徐?传》是这样记载的:“蕃在郡不接宾客,惟@①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汉书?陈王列传》也有类似记载:“郡人周@②,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莫肯至,唯陈蕃能致焉。学而不名,特设一榻,去则县之。”所以陈蕃下榻成了礼贤下士的代称。现在借用“下榻”一词来作为对客人住处的尊称。</font><wbr></p>
<p style="MARGIN: 10.5pt 0px; TEXT-INDENT: 2em"><font lang="ZH-CN" face="宋体" color="#008080" size="4" XMLANG="ZH-CN">  但是,“下榻”也有作“寄宿”用的,如孔尚任的《桃花扇?闹榭》:“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现今也有人出外旅游访问,在什么地方留宿,写作在何处下榻。这就是“下榻”的后起之义了。</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2-05 18:48:4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0 09:42 , Processed in 0.01241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