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font color=\"#008080\" size=\"4\"> 【中国人民解放军詹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font></strong>
<p><br/><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 詹才芳中将<br/> 詹才芳(1907-199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br/>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黄陂县游击大队大队长,红一军第一师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营长,第30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2师政治委员,红九军政治委员,红31军政治委员,川西第五纵队司令员。参加了长征。<br/>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br/>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46军军长。<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军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br/> 1955年被授予中将国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1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br/> 詹大南少将<br/> 詹大南(1914-??),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5月在立夏节起义影响下参加革命。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br/>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保卫局战士、班长、特派员,红15军团保卫局科员,红28军3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直罗镇战役中奉军团长徐海东之命,率少共营猛追逃敌,击毙敌少将师长、生俘敌师参谋长。<br/>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4纵队独立营政治教导员,冀热察挺进军第12支队36大队政治委员,营特派员(现在的第1师1团1营)、大特派员兼总支书记,第9团营长,挺进军教导大队大队长,挺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8团团长,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率部与日伪军英勇作战,为开辟和巩固晋西北、冀热察、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br/>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察纵队第9旅旅长,第8旅旅长,冀热辽军区独立第2师师长,冀热察军区代司令员,察哈尔省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张家口警备区司令员、军管会副主任,华北军区第209师师长。参加了解放察哈尔全省、华北镇张家口、平津战役等战斗。<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2师师长,第27军副军长,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副军长,在第二次战役中,亲率4个步兵团全歼美7师第31加强团(北极熊团),击毁和缴获汽车、坦克363辆、火炮139门,创造了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全歼现代化装备美军1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和甘肃省委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br/>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枚。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br/> 詹少联少将<br/> 詹少联(1917-2003),湖北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br/> 土地革命时期,任红25军75师224团看护长,红78师32团卫生队队长,红15军团78师卫生部部长。参加了参加了鄂豫皖历次反围剿和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劳山、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br/>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卫生部医生、医生训练队队长、医务科科长,模范医院院长,白求恩医院院长,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br/>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第3兵团卫生部副部长兼12军卫生部部长。参加了襄樊、淮海、渡江等战役。<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卫生部干部处处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局长、兽医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海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海军后勤部顾问。<br/>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10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008080\"><br/> 詹化雨少将<br/> 詹化雨(1911-1984),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br/>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8军手枪团分队长、团长。坚持了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br/> 抗日战争初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团长,教导大队队长,第9团团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参谋长,第5旅副旅长,第2师兼淮南军区副参谋长。参加庐江、襄安、高塘铺、周家岗、古城集、程道口等战役战斗。<br/>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副司令员,第3野战军25军副军长、政治委员。<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军务局局长,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委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br/>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2月3日在福州逝世,终年73岁。<br/> -------------------------------------------------------------------------------- <br/><strong> 【近代民主革命詹姓高级将领(领导人)、革命烈士生平简介】</strong></font></font></p><strong></strong>
<p><br/><font color=\"#008080\" size=\"4\"> 詹天佑会长</font></p>
<p><font color=\"#008080\" size=\"4\"><br/> 詹天佑(1861.3.17-1919.4.24),字眷诚,西名天佑?杰姆,祖籍江西省婺源县人。清?咸丰十一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一个普通茶商家庭。是中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br/> 1872年(同治十一年),作为首批留美官学生赴美,时年仅11岁。1878年(光绪四年)进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专攻铁路工程。1881年毕业,同年7月回国,是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仅两名获得学位的其中一个。先被派往福州船政局习驾驶,并于1884年参加了中法战争中的马尾之战;后应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聘,任广东博学馆教习。1888年,应中国铁路公司之聘,任工程师,参与修建津沽铁路。这是投身铁路工程之始。此后,又参与了关东铁路、萍醴铁路的修建,并主持修建了新易支线铁路。<br/> 1904年,清政府宣布将由国家筹款修建京张铁路。经勘测,该线中隔高山峻岭,工程极为艰巨。但路成后,其经济价值甚大。在英、俄两国人极力争夺该线工程师位置的情况下,最终受命出任总工程师,并组织了一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建设该线。1905年10月2日正式动工,计划四年完工。在此期间,他集中集体智慧,尽量采用当时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创造性地解决了多项施工难题。在难度最大的关沟段,采用了33‰的坡度,于青龙桥车站修筑了著名的“人”字形线路,开凿了长达一公里的八达岭隧道和其他三条隧道。最终不仅又快又省地建成了这条世人瞩目的铁路,而且为以后的筑路事业培养了第一批中国工程技术人才。1909年7月4日(宣统元年五月十七日),京张铁路全线铺通(10月2日正式通车),全部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两个半月建成,节余工款银达35.6万余两。京张路竣工后,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随后又先后担任了张绥铁路、川汉铁路总工程师,河南铁路公司顾问工程师,商办粤汉铁路粤路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等职。1909年被选为美国工程师学会会员,同年,清廷授予工科进士第一名。<br/> 辛亥革命后,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被国民临时政府任命为粤汉铁路会办、汉粤川铁路会办。1914年被派为督办。1917年任为北洋政府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会长。<br/> 1919年4月24日,因病逝世,终年58岁。著有《京张铁路工程纪略》、《铁路名词表》等书。<br/>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30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02-23 16:56: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