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1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多少闲愁在心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4 16:4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face="新宋体" size="1"></font></p>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4"></font> </p>
<p><font size="2"><font face="新宋体"><font size="4">   <font face="楷体_GB2312"> 时时想刻刻想,让自己手中的笔穿越千年去描绘这个不属于凡尘的女子?李清照。却恐自己苍白的灵魂亵渎了这个被墨香浸透的精灵,恨不早生千年去一睹那前无古人的倾城秀色。</font></font></font></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font></p>
<p><font size="4"></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4">笔起自何处?几许相思,多少闲愁,软弱的躯体里还有多少剑指河山的飒爽英姿。如何让这个女子如清词小令般跃然纸上,着实让我费了一翻思量。故起笔之时焚香净手,将她的词句细细的读慢慢的赏,女儿家心事本就难懂,何况是这相隔千年的玲珑之心。“古人云:言为心声。情景交融。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这是李清照对文章的理解,起笔之时此话萦绕心头,不敢刻意的去修饰前辈的音容笑貌,只是将多年的钦佩欣赏化为词汇涌自笔端。</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4">千百年呀!那词那句中的宋时风月,丝丝缕缕的缠绕了后世多少人的灵魂。闲愁处轻舟难载,正是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三两声轻叹,纠结成了万世文人心中的结。她以蹴吧秋千逗弄花草的闲情雅致,慵懒的将中文演绎到极致,就如同给自己梳一个宝鸭发髻般随心所欲。梁衡先生说她是乱世中的美神,但笔者固执的认为这个美字恰恰是对这个女子的亵渎。如李师师如杨玉环在如林黛玉等故可称个美字,但清照岂是美字能表万一的。</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4">若论前辈风骨,当是一个“清”字,人清秀词清奇,意动神随起笔即是美文。李家有女初长成,深闺之内,发初覆额,便已名声在外。出身官宦之家,使她得以饱览群书。青葱少女,她如一株兰花优雅的开在高墙之内。孤芳倒是可以自赏,</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4">可那与生俱来的蕙质兰心,却如三月的乱花不知眯了多少墨客的眼。庭院深深红墙绿瓦,却怎么也阻不住皓腕柔胰下的幽幽墨香。</font></font></p>
<p><font size="4"></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font size="4"><font face="楷体_GB2312"><strong>“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strong>三月春光,和风煦暖,秋千上的女子芙蓉秀面白衣若雪,“<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imes mso-hansi-font-family: Roman?; New? new="New">见有人来,袜</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trong><span><strong>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strong>三言两语勾勒出一个轻言浅笑的女子。多美的意境呀,风起处,小女子倚门回首,暖阳里,她若枝头飘落的柳絮儿,纯净的不沾一丝尘世的烟火。</span></font></font></p>
<p><font size="4"><span></span></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pan><font size="4">蹴秋千,弄花草,或晨烟暮霭里焚一炉清香,就是这些官宦人家的平常之事,都因女儿家的情愫纠结成素笺上的词、古琴上的曲。</font></span></font></p>
<p><font size="4"><span></span></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4"><span>清词初成,锦书一片,谁解这几分闲愁?新曲谱就,抚琴而诉,弦断处谁是那回眸一顾的周郎,月满西楼剪烛窗下,只有她寂寥的浅吟低唱。</span></font></font></p>
<p><font size="4"><span></span></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4"><span>雁字回时,她的爱情悄然而至。赵明诚这个倜傥风流的公子,自然感激月老将命里的红线拴在李清照的身上。男才女亦才,“一枝折得,人间天上”夫妻皆庆幸婚姻的美满,可好景不长,当国以不国,家当然也不家了。“这次第,怎是一个愁字了得”而此愁已非彼愁。</span></font></font></p>
<p><font size="4"><span></span></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4">    建康<span>城破,身为知府的赵明诚弃城逃走。看到自己的夫婿如此,李清照拍案而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句句泣血,字字惊雷。有爱有恨,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耐,也有恨不身为男儿剑指河山的豪气千云。内心的百转千回不亚于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一时间令多少宋时男无颜色。</span></font></font></p>
<p><font size="4"><span></span></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4"><span>赵明诚的离去,以及后续夫君的不如意,乱世之中,一个弱质女流,削肩之上又能承载多少世事沧桑。垂暮之年,也只能空感叹“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杜鹃泣血的哀鸣,入眼皆是辛酸。</span></font></font></p>
<p><font size="4"><span></span></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4"><span>行笔至此,愁云密布,实不忍这秀面芙蓉的女子“人比黄花瘦”。世事无常,但冥冥中皆有定数,或许后半生的苦难折磨,就是为了淬练这个不属于凡尘的女子,没有那一两声的轻叹,她如何能是所有文人心中的结。</span></font></font></p>
<p><font size="4"><span></span></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 size="4"><span>抬首窗外,春色正好,千年前的宋时烟波里,前辈是否也在此刻无耐的摇首“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艨舟, 载不动、许多愁”。 </span></font></font></p>
<p><span></span><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font></p>
<p><span></span><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 size="4"><span></ca></p></span></font></font><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7-23 21:07:0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4 16:49:21 | 只看该作者
水姐给编辑下,我,没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4-5 09:56:0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清时有味</i>在2010-4-4 16:49:21的发言:</b><br/>水姐给编辑下,我,没时间 </div>
<p>嗯,已经弄好了,配了图片,还可以吧?</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4-5 10:14:28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3\">“结凤伫兰林,回芳薄秀木。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位居婉约之首的李清照词柔媚、精致,读之如潺潺山水之弦音,或如飞泉溅石之玉鸣。宋人王灼称赞李清照:“才华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夫人,当推李词第一。”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也称“婉约以易安为宗”。</font></p>
<p><font size=\"3\"> </font></p>
<p>多少闲愁在心头,几许柔情,几许思量,都付与花之颜水之湄随风去。文章以一种虔敬之心来书写一代才女,从词作中按寻词人的生活轨迹,一个超凡脱俗,才情孤高,愤然忧国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p>
<p>文章收放自如,语言优美不失典雅。推荐欣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5 10:17:1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4-5 10:32:45 | 只看该作者
想赞美一个人,首先需要走近她,走近她的生活,走近她的精神,把她活生生地立于你的、我的、她的眼前,然后用你的心情文字引导我们静静地读,用心地看,哪怕是千帆过尽皆不是,哪怕是无尽长江滚滚来,都将入你的眼、入我的心,因此才会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结,才会有死亦为鬼雄的叹,才会有一个活生生的李清照立于今人的面前。感谢清时有味,把特立独行的绝代女子带到了我的面前,读她的同时也有一位当今美女才子正含笑站在我的面前,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5 10:33:27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2:31:58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绿海中的秋千</i>在2010-4-5 10:32:45的发言:</b><br/>    想赞美一个人,首先需要走近她,走近她的生活,走近她的精神,把她活生生地立于你的、我的、她的眼前,然后用你的心情文字引导我们静静地读,用心地看,哪怕是千帆过尽皆不是,哪怕是无尽长江滚滚来,都将入你的眼、入我的心,因此才会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结,才会有死亦为鬼雄的叹,才会有一个活生生的李清照立于今人的面前。感谢清时有味,把特立独行的绝代女子带到了我的面前,读她的同时也有一位当今美女才子正含笑站在我的面前,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5 10:33:27编辑过]</font></div></div>
<p>她是我唯一喜欢的婉约派,多谢鼓励,其实纵是千言也难表前辈万一。</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4-5 12:32:2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水云间</i>在2010-4-5 10:14:28的发言:</b><br/>
<p><font size=\"3\">“结凤伫兰林,回芳薄秀木。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位居婉约之首的李清照词柔媚、精致,读之如潺潺山水之弦音,或如飞泉溅石之玉鸣。宋人王灼称赞李清照:“才华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夫人,当推李词第一。”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也称“婉约以易安为宗”。</font></p>
<p><font size=\"3\"> </font></p>
<p>多少闲愁在心头,几许柔情,几许思量,都付与花之颜水之湄随风去。文章以一种虔敬之心来书写一代才女,从词作中按寻词人的生活轨迹,一个超凡脱俗,才情孤高,愤然忧国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p>
<p>文章收放自如,语言优美不失典雅。推荐欣赏!</p>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5 10:17:14编辑过]</font></div></div>
<p>水姐过誉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4-6 20:07:23 | 只看该作者
借午夜文字,窥千年清照。郎才女貌注金石,无边幸福谁能觅。可叹国破家存难,零落漂泊无处栖。两声轻叹黄花妍,三杯淡酒桐雨滴。命不逢时途多舛,感叹稀世才女子。庆幸磨难留诗句,我辈尽享丰馔兮。<br/>不和韵律,算凑的几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4-6 23:18:1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那一两声的轻叹,她如何能是所有文人心中的结。”上好美文,着实喜欢。我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4-7 23:09:17 | 只看该作者
才女易安的诗词婉约和凄楚,乃是繁花千朵中的一枝独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4-9 14:26:59 | 只看该作者
<p>《填词杂说》李调元谓“易安在宋诸嫒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其丽处直指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p>
<p>易安也在《词论》里提出“词别是一家”。强调词的音乐性,不仅要分平仄,而且必须分“五音”、“五声”、“六律”和“清浊轻重”,读易安的词协音和美,含蓄蕴藉。</p>
<p>词温婉清幽,诗豪放清隽,这样的易安清时有味的笔下,缓缓而出,千年不减芳华,熠熠在文学的星空,点亮无数人的眼眸!</p>
<p>静品美文,问好!<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7.gif\"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4-13 17:58:09 | 只看该作者
佳作置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4-13 20:59:26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幼圆\" color=\"#ff99cc\" size=\"4\">   婉约芙蓉,清照千秋。俊才继后,美文立就。赞!<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63.gif\" /></fo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5-22 21:11 , Processed in 0.02239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