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strong></font><font size="1"> </font></p>
<p><br/> <font size="4"> 今年的东北大地,未至七月已经流火。看着高考已过,孩子们忘情的玩乐,不尽替他们感到高兴。毕竟结束了,虽然“黑色”换成了六月,但是毕竟还是黑色……<br/> 多年前,我曾经是一个复读的学生。经历过两次高考。时至今日,回首那时候的往事,大多数记忆随着时间消逝了。只是对历史成绩不佳而耿耿于怀。为“史坛三雄”沦为笑柄而心有不甘。<br/> 高中时的我是极偏科的。在文理未分班的时候,我在班级只能算是中等生。但是文理分班后,第一次考试,我便在文科班考得第一名。历史、语文、政治三科高居榜首,一时笑傲同侪。我和老B、老X也因为历史考试每次都是前三名而被同学们戏称为“史坛三雄”。尽管是笑谈,但是我们当时都很在意。<br/> 也许是自幼喜读古书的缘故,历史学来不仅兴致盎然,而且驾轻就熟。从来都不用死背书本。考试中,我喜欢做填空题和综合问答题。我认为填空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是否扎实,问答题则是看学生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可以说,除了两次高考,我参加的所有历史考试,成绩从没掉过110分,甚至有一次达到了130分。用老师的话说,历史得到130,那是绝对不容易的。这个成绩,即使放到全市甚至全省来衡量也是不遑多让。老B、老X历史成绩同样出众,巧合的是,我们三人都同样的偏科。<br/> 记得头一年高考前,我们不约而同的放弃了其余学科的学习,全身心的钻在历史上。时而弄到山东的模拟题,时而弄到北京东城、西城的模拟试卷,不厌其烦的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冲击全省单科历史最高分。我们的历史书都已经找不到了,大量的高难度的习题有时让老师都难以解答……<br/> 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发榜时,历史成绩我们全部未过100分(150分满分)。是不是看错了,我们反复核对,没错,确实没错。“史坛三雄”一时在校园内沦为笑柄……记得那时候,我们全部选择了沉默。数日后,老B去哈工大读自费了。老X由于是学艺术的,考取了四川美术学院。送别他俩时,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br/> 我选择了复读,不为别的,就为了给“史坛三雄”正名。<br/> 十个月的补习生活已经记不得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了。只记得自己做过的历史卷子后来卖废品时卖了115.5元。那是一个什么概念,3毛钱一斤啊……<br/> 平时的学习中,没有了“两雄”的竞争,我显得落寞很多。大多数学生为了成绩,不是做数学习题,就是读英语文章。只有我依然执着的努力学着历史……<br/> 再次高考前,自己踌躇满志,历史甚至有考满分的期待。向往着“人前显圣,傲里夺尊”。可是,命运偏偏再次和我开了一个黑色的玩笑,次年高考,我别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单历史还是不理想,虽说过了100分,但是距离自己的理想差距甚远。获悉分数后,自己向隅而泣的场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br/> 历史作为主观打分的科目,就像体育比赛中的跳水一样,有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因素。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自己毕竟奋斗过,毕竟拥有过……<br/> 时光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过而立,鬓边渐露些许白发。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让我成熟不少。忙碌的事业使我无暇回首往事,很多记忆早已模糊不堪,然而只有历史两次不第的经历难以抹去,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清晰,始终占据着心里一块荒芜的田地。<br/> 在我的书架上,多年来,一直保留着一本泛黄的高中历史课本。在我心中,他就像一把寂寞的古琴,嘶哑的弦音里似乎永远在诉说着那段不堪的往事……<br/></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6-27 20:21:5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