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size="1"> </font></font></p><font size="4"><font size="1"></font>
<p><br/> </font><font size="4"> 记得前段日子写过一篇《静夜闲语(一)》的短文,姑且称作履历式的文字。而今,夜是深了,一切万籁俱寂 。时下烟雾袅袅,弥漫室间,自己一杯香茗在手,心静如水,丝毫未有睡意。料想已搁笔数日,未曾写过什么。 <br/> 写点什么呢?似乎没了中心。这段时日,自己甚是懒惰,没有一点聊话的欲望。朋友曾好心建议:闲暇时不妨写点随笔、小品文之类的文字。可自己一无感受,神经似乎已经麻木。再者心境不佳,甚是孤寂。故就无从提笔了。 <br/> 还是聊点闲话吧 。诗词书画之类并非今夜话题,姑且不论,随便写一点关于人的动物性话题。 <br/> 而今的人崇尚实用主义,愈来愈显得急功近利。历经数载,审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多了,我就未免难逃“少见多怪”的嫌疑。无奈历史上画竹的郑燮板桥先生,在取得进士功名、赠予乾隆帝一幅“难得糊涂”的字幅后,回扬州唱什么《道情十首》去了。“难得糊涂”似乎是对的,所以“散人莫言”奈何以“无为”处世便是了。 <br/> 这年月,虚假的东西忒多。造假者处心积虑,唯恐利薄,还晓的什么良知、人品之类的东西?假文凭、假唱、假药、假化肥之类的事儿,已是昨日黄花,勿用再提。 <br/> 先从官场衙门所谓的人才录用小节言之。天下熙熙,皆为名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自古世间只重有“贝”字的“财”,而不重无“贝”字的“才”。“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术语何须诠释?挂于嘴上,写在公文中,一切似乎都是宗吾先生《厚黑学》惹的祸。 <br/> 素来以严谨著称的学术界,在这年头也耐不住寂寞。于是乎便出现了一些伪文人、伪学者,的确误人不浅。“恶搞古贤”就是他们的一大发明。宏篇怪论,胡言而已。没了人品,短了见识,毕竟显得浅薄。 <br/> 一些院校学府所谓的文人、学者,头衔颇高,胸无点墨。抄袭成风,装点门面。缺失了文人学者的人品风骨,良心安在? <br/> “名人效应”呼声愈高。行业“潜规则”害人。高价付费,低眉折腰去讨什么名人之评论,低俗的东西瞬间粉饰为高雅。无钱打点之人难以出名。不出名,似乎便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媒体娱记、名人不参与,再好的东西只有被埋没腐掉。 <br/> 一些所谓的低俗艺人日夜想着成名,卖弄色相,不惜献身求荣,谈何人格与尊严?而冠于“艺术献身”的名号。何为美?怪哉!不给人留下一点想象空间?裸肉而已。 <br/> 开放的年代,一切都在突变,性开放便是其中之一。恶劳好逸,吃香喝辣,投怀送抱,贪图富贵。一些机构也相继出台了政策,言什么为“性服务工作者”正名,提供培训之类的事,花样百出,且美其名曰:与时俱进。甚至就连一些在校的女大学生,也以成为名人、官商、富户的包养对象为荣,没了廉耻。这自然是极少数,资源短缺,所谓的“尤物”方可获此殊荣,确实可憎! <br/> 时下的“失败教育”模式:一切“唯分论”。口头书面式的素质教育,落实是个问题,德育何在?精英教育与平民教育共存。平素致力于造就的一些所谓的时代精英,以至于成品为“知识丰富,人文短缺,高分低能,适应力差。” 幼儿教育更是走入误区:拔苗助长,孩子没有童年。人为打造所谓的“神童”。一个三、四岁的娃娃几经历练后,便一副“大人俗相,没了童心童趣。”还美其名曰:“这年月,社会竞争激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星”是逼出来的。” 更有甚者,孩子外读,大人日夜相陪,其中之心酸唯有父母可知。这实在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景观,父母是可敬还是可悲?不知是否为中国现时教育的畸形与悲哀? <br/> 历朝历代的兴衰,民间风俗至关重要。而今,都是钱惹得祸。乡村淳朴的民风乡俗也在发生着巨变:邻里无钱不帮闲忙;有些家庭老幼常年留守待家,难以得到儿女的奉养;小村上亡了老人,缺少人手抬棺送葬,…… <br/> 总而言之,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今天,人言:“有钱鬼推磨,无钱步难行。” 的确, 发展经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讲钱是对的。但是时下一些人眼里唯有钱,甚而穷得只剩下了钱,而少了亲情与人品境界,无疑是可悲可叹的。 <br/> “揭示病痛,引起疗救者的注意。”,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在于惩救国民的灵魂,纠其国民的劣根性,以改变其做为“看客的材料”。文学的社会功能,在于劝世的教化作用。当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偏断是要不得的,任何问题需要观其主流。然而,“一叶知秋,防患于未然。”,确是应该警惕反思的。 <br/> 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有社会性的一面,人文价值、信仰与道德是不可缺失的。而今,似乎人们道德渐失,信仰不在,主流价值观偏位,人文高度缺失。浮躁的世人,急功近利,欲壑难填。一些人,作为“人的根本”(人为什么活着?)意识逐渐的模糊了,动物性的一面在急剧膨胀,逐步在像动物看齐。好在于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八荣八耻》以倡导规范世风,这是这个时代、民族的福音。 </font></p>
<p><br/><font size="4"> 就此辍笔,聊作《静夜闲语》之(二)。 2010.6<br/></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7-1 7:08:1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