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雾锁乡情?知青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12:0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3300" size="1"></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4"></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 </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4"><font face="楷体_GB2312">    说起家乡,我也说不清到底哪里才是我的家乡,一个浪潮在我懵懂的时候掀起,于是,浪头就把我甩在这小小的北方县区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经历了四次迁移,当然不包括村东村西,城南城北的搬家。街头巷尾的,细细寻找我的足迹,还真的让我掰开手指来计算,风雨漂泊的日子,给我的感受像雾,爱与恨模糊不清,我在浓浓的雾色中,慢慢成长、成熟,体会人在他乡的孤独与寂寞,还有乡土中孕育的情感。长大的心多了些期待与思念的情绪,纠缠着我,常常呆呆的望着满天星斗,问自己,何时能有一个属于我永久的温馨的港湾令我停泊的栖息之地,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所以我一直的飘,把自己飘老了,再也飘不动了。虽然命运如此的安排我,但是每每回头,总有斩不断的情丝,和深深的眷恋,不管走到哪里,过往将伴随着我挥之不去。   <br/>    那日回乡办事,和同学小聚,酒足饭饱后,小明对我说“到家里看看吧,”是啊,我在那里生活了八年,从不懂事的少年成长成亭亭玉立的青年,点点滴滴都在我记忆里。虽然艰难的日子,缠满了苦涩的味道,但是我依然怀念那个时光,即使是留着委屈的眼泪,也是那么的纯真与阳光,说不想,那不是真的,因为留在那里太多太多令我快乐的回忆。<br/>    乡间的小路,坎坎坷坷,没有都市里的路平坦,却弥漫着泥土的芳香,缕缕沁入我的鼻息,小明驱车,一边颠颠簸簸的走,一边和我叙着家乡的话,在我们的言谈中,儿时的点点滴滴,在记忆深处,慢慢的伸展出一卷卷跳跃的画屏。不多时,就走到村子口,不远处,当年的知青点呈现在我的面前,因为它就坐落在路旁,是我过往的必经之路,并且常常停下足来,看着哥哥姐姐们里里外外的忙碌着,谈笑着。曾经的身影、歌声和笑声和相互交往的那份情感,都令我终身难忘。一张张充满激情、充满阳光的面孔,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小明说“知青点早已被村民买下居住,由于是政府支持建筑,质量非常的好,虽然历经四十年,但依然完好无损”。我让小明白车停下来,仔仔细细的看着眼前的这所曾经那么高大,那么明亮的红砖瓦房,恍惚中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不得不承认,在它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热血青年的同时,它也染尽了岁月的风霜。虽然完好,但早已失去当年靓丽的风采,在一排排村民青堂瓦舍的怀抱中,它却显得苍老而又颓废,夕阳下,屋脊上那族尖尖草,微微的向我点着头,烟囱里爬出的那缕青烟,缓缓地飘向村口,慢慢的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此情此景,我不禁潸然泪下,感慨万千。心底里问一声“哥哥姐姐们,你们还好吗”。<br/>    当年的知青点,是我们大队唯一一座砖瓦结构房子,房子里面住着一伙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青年。那是1971,我才十岁,我家刚从偏远贫瘠的辽西搬到这里,经过下乡两年来的奔波,家里已是一贫如洗,队长暂时我们安排到知青点的东屋居住。都是来自沈阳的老乡,亲不亲、故乡人。在他乡的土地上,我们彼此关心,亲如一家,妈妈让我叫他们叔叔和阿姨,可我更愿意叫他们哥哥姐姐,闲暇的时候,他们教我唱歌跳舞,和我玩耍。在我们安家落户的过程中,正是他们给予我们家很大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没粮吃,把他们的粮给我们吃,没柴烧,把他们的柴火给我们烧,帮我们坨泥坯,垒房子,一身一身的大汗如水洗的一般,却谁也不说一个累字,知道我们家没有粮食,干完活,回知青点吃饭去,爸爸妈妈的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们伸出友爱的双手,帮我们建起了一个家,令爸爸妈妈感激不尽、没齿难忘。房子建好后,我们家搬出知青点,但是我们依然经常来往,他们把我妈妈当成亲姐姐一样,一有时间就和妈妈说些贴心话。记得有一次李叔叔拿着一封信来我家,和妈妈哭的很伤心,说妹妹来信了,信封里夹着五毛钱,让他多买些邮票,别忘了给她写信,妹妹想他。李叔叔是孤儿,从小和妹妹相依为命,生活很拘谨,兄妹俩同时下乡,妹妹在很远的地方,那时农村非常艰苦,条件非常的差,劳作一年,也拿不出一份工钱,连肥皂都买不起,城里的爸爸妈妈心疼孩子,给他们寄钱和衣物,可李叔叔兄妹俩收不到亲人的一点东西。一年又一年,68届和69届的青年在七十年代初,陆陆续续的返回的城里,而我和那个知青点又迎来一批又一批青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对他们的称呼,叫他们哥哥姐姐,成为他们的常客,或者说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和他们一起参加生产队劳动,那时,我才十六七岁。每逢节日,是他们最难过的时候,男孩子坐在院子里,对着月亮,弹着吉他,吹着口琴,哼着悠扬低婉的歌,女孩子则坐在炕上抹眼泪,每当这时,我也陪着他们掉眼泪,他们想爸爸妈妈,我想爷爷奶奶,不管怎么说,哥哥姐姐们有归期,而我却没有一点希望,因为我们没有回城指标,爸爸和我们说“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长大的我渐渐地明白了一些事情,可却很无奈,望着他们慢慢离去的背影,我却成了一个还乡青年,就像被遗弃的孩子,没人管,没人问,遥远的故乡成为我日思夜想走不出的梦。当拨乱反正浪潮掀起的时候,爸爸妈妈得到了安置,我又再一次的被筛选了下来,成了不折不扣的农民。这时,青年点的哥哥姐姐都已走没了,只留下空空的房子和我深深的记忆......<br/>    前日在博友的博客里看到关于上山下乡的一些故事,倍感亲切,也深有感触,不知我熟悉的那些哥哥姐姐回城后过得好不好,他们都在那里,我很想念他们。在一个城市住着,彼此距离不会太远,或许我们经常擦肩而过,可是时间把我们隔得太久太久,即使相逢,也难相识,我只能在心里由衷的祝福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br/>    知青点,在夕阳的余晖中,目送的我的归程,我把他留在心里,永远保存。在路上,我一直唱着一首当时最流行的歌,当年的那份激情不仅在心底里油然而生。<br/><br/>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怀,<br/>    一生交给党安排。<br/>    笑洒满腔青春血,<br/>    喜迎全球幸福来。<br/></font></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5 17:15:5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7:44:50 | 只看该作者
好美的意境!给文章增添了更加浓郁的色彩。谢谢水云间朋友!我不大会说话,但非常感动。谢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9-5 11:25:59 | 只看该作者
<p>没有故乡的人,就好像没有根的人,总在不断探寻,寻找。文章开篇写出了自己的故乡情结,寻根,寻找失去的记忆,时空的交叠,转变,记忆依稀,而斯人已远去,独留追忆在云里雾里梦里。</p>
<p>“历经多年的曲折与奔波,在97年香港回归的日子里,我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沈阳。回家的感觉是很好,可留在那里的东西太多太多,以至于错把故乡做他乡,一切都感到是那么的亲切却又那么的陌生,那种雾的感觉依然存在,或许将伴随我一生吧?”这部分可以去掉,与这篇的前后内容不符。个见!</p>
<p>文章语言流畅,叙述自然。如果独立成篇,结构还可以再调整下。</p>
<p>问好沉香,一直忙,只编辑了,才得空细读,望见谅!祝周末快乐,秋安!<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3.gif\"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17:19:19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b>荷衣蕙带</b></font>您好!谢谢欣赏!请多指教!问候!</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17:24:52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版主关照和指教!我已改过来了,有时间我把这几篇都斟酌斟酌,还望多多指点。</p>
<p>辛苦您了!尘香感谢!祝开心!</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9-4 15:33:5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欣赏朴实的文风,祝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1 04:21 , Processed in 0.01571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