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3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的脚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20:5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天中午接到一个电话,是城北山区一个三十多年前在一个单位一同共过事的老朋友打来的,接我今天去他家做客,说他妻子花甲大庆,希望能与我一聚。一个很平常的电话,却轻轻地触动了我那根山乡情结敏感的神经。岁月就象小溪的水,从未停止过流动,也不曾回头看一眼它流过的痕迹。可是,人就不一样,有思想.有思维,有情感,所经历过的人、事、物,不定在某一个时候,从脑海中跳出来,像电影一样浮现在你眼前,让你回味无穷,感慨万分。
    一晚严重失眠,想到明天我又要踏上青年时代曾经度过的山乡,脑海己开始放映过去岁月的履程。六十年代毕业分配到城北山区,不到18岁,离家100多公里,来到深山与临县边界地,举目无亲;又正赶上十年动乱,从生活习惯,当时政治风云,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青年来说都不适应,就象一叶小舟在风浪中漂泊。那时以区(现在乡镇)为单位开办合作医疗,医生分配到村一级(叫大队)帮助乡村医生办合作医疗站。我被分配到区最北边与临县交界的一个小山村,人不多面积大,六百多人,四个小队。但你如果想把四个小队跑遍,要翻山越岭跨小溪得一天半才行。村合作医疗站连我三个人,我们吃、住都在大队部,当时大队有小学.供销部.林场,兽医站,共一个食堂,小菜为主.有时也有一点荤腥菜。两个人住一个房间,没有电,都是用的煤油灯,晚上点灯,笫二天早上起来,两个鼻孔抠出都是黑泥。土夯的墙壁,两张铺板当床,整个大队部只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就是有车也没路可骑,出门就爬山。出诊都是用脚走,有时一个出诊花半天。大队部这一块,基本都是年轻人,除我是外地人外,余下的都是本村人,我这个外乡人融入其中,倒显得很和谐,因为山里人很淳朴憨厚,又很好客,认为我有知识,有技术,又是县城派下来的,非常敬重我。我的穿着,生话习性,嗜好,为人处事方式,言谈举止,对他们影响不小,很是羡慕,有的甚至模仿。可想而知,那时的山里青年人是多么渴望外面的新鲜世界哟。可是由于地理环境,世俗观念,认识社会程度等条件限制,也只能是一种想望而已。
    我在工作中很敬业,为治病尽职尽责尽技。有一次一个黄姓患者,在我手中治疗一周效果不佳,他腿又不方便,由于检查条件受限,我为了弄清病情,我和他的家人把他用人力板车拉到20公里外的区医院,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由于药品缺乏,在上级号召大办中草药的日子里,我组织有经验的人员一道上山采集中草药四十余种,近千斤,除本站用外,还支援其它单位。利用医疗空闲,和同事们一道开荒种药,手开始打血泡,后变成茧,从未叫过苦。有时一晚上翻山爬坡出几次诊,每家每户,每条羊肠小道都重复了我好多次脚印,人从来不觉得累。想起那时年轻真好,思想单纯,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说句心里话:那时的人根本没想钱,心中只有一个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山里野味多,野兔、野鸡、山羊、野猪、狗獾子,闲着时也高兴地和乡民去狩猎,既锻炼了胆量又改善了生活。
    五年的山乡基层工作和生活,又短暂又漫长,和那里的人,和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当地单位为我调出山举行会餐,送行的人们和我都流下了难舍的热泪,那一幕幕,在我青年时的思想中深深地打下了烙印。
    今天又来到这里故地重游,心情格外激动和怀旧,油然生出一种人去楼空之感,再也难得见到大队部当年那些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了!可他们的容貌却永远刻在我的脑子中。这眼前的山山水水也没多大变化,山还是那么高,水还是那么碧,可它周围的环境却变化了许多,昔日的杂树山坡变成了经济林,交通四通八达,大车、小车来来往往,山顶的通信移动塔传输长空,人们脸上挂着忙碌而幸福的笑容。新修的农村合作医疗站,四室一房,整齐清洁,接待每一位患者。
    离开接待我的山民们,我站在三十年前就喜欢站的那块高地上,双眼朦胧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变化中的景物,思想却深深地走在那昔日羊肠小道上,用心灵静静地送走每一个难舍的夕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3-20 13:45:1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用凝重的语言,从一个电话起笔,深情的描述青春时期的山乡情结,以及对山乡的人、事、一景一物的怀念和当年的无私奉献,在作者的心中,所有的一切都留下了深深美好的印象。对山乡的深厚情感与回忆洋溢在字里行间。欣赏美文!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3-20 17:48:10 | 只看该作者
论坛版主细评过奖让我汗颜哟.认?向您们学习哟.深情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3-22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首尾呼应,叙事得体,语言朴实。特别是起首一段,很能抓住读者,是这篇散文最成功的一笔。另外提醒一句:运用人称代词的时候,要仔细斟酌,重复的尽量少用,不该用的尽量不用。
问好叶峰,谢谢光临国风散文版,最近因为有事,回复迟了,见谅!
高亮提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22:57:5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尊敬的首版阅评和鼓励.好好向您们学习.问好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3-23 21:48:0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佳作及版主高水平的阅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3-24 10:34:46 | 只看该作者

回 5楼(a主流) 的帖子

欢迎主流常来散文版,等候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4-6 04:27 , Processed in 0.03749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