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诗与词??与“问舍居士”先生商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15:5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多谢先生惠顾我的博客。但见先生对《关于自度曲(词)》之“诗可以不讲格律,词则不可”曰“谬”甚感困惑。不知先生认为是“诗可以不讲格律”错了呢,还是认为“词则不可不讲格律”错了,今就这两个问题略作说明,与君商榷。</font></p>
<p><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唐诗是由古诗发展起来的,其区别在于格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习惯上称其为近体诗的缘故。一般来讲,完全按照格律创作的诗,我们通常认为是近体,否则统称为古诗,或者古风、古乐府等,如果诗意浅显,用语俚俗、诙谐,我们还可以叫他打油、民歌、民谣、童谣、顺口溜等等。但无论如何变换称呼,亦可统称为诗,只是有雅俗之别。</font></p>
<p><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词也是由古乐府中的长短句并参照了近体诗的格律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保留了格律,也使得语言有了错落,成为了有“别”于诗的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从语言的表现手法来说,词实际上已经“脱离”了诗的范畴,所以如果不按谱(格律)填词,结果却不是古诗,因为味道不同。《花间集》序中说词是用于“歌宴酒席之间”的,换言之就是写给歌女演唱的歌词,所以叶嘉莹教授说:“词(的兴起)对于诗是一种背离”,因为“诗言志”,而词的前期则于己无关,所以有了“诗余”(我的理解是有别于诗或者说是诗之外、诗所不能达)之说,所以黄山谷称其为“空中语耳”。一直到了李后主诗词才得以破镜重圆,但毕竟圆而未满,两者之间还是有了隔阂??艺术手法有了显著的区别。</font></p>
<p><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一般来讲,格律诗的句式整齐划一,其旋律也显得劲健流畅,而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其旋律也因此而婉转要渺,现在二者有趋同的趋势,但我们还是能够一眼即分辨出何为词与何为诗来的。譬如说《生查子》为五言八句,上下片各两仄韵,但没有人说他就是古乐府诗。后人总结出近体诗(我认为应该包括四、八句的古诗)的创作要有起承转合四个过程,而词则没有特别要求,是可以一意铺叙到底的,所以如果不按谱填《生查子》,其结果显然也不类古诗。</font></p>
<p><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我也注意到了,网络上有“古乐府诗词”之说,不知是从何说起。因为在网络上查词谱时也曾发现,有些词谱所标注的平仄与其所举例子的某些句子完全不符,显然这些是手误,所以我以为“古乐府诗词”可能是讹传。如果此论成立,我也认为其“词”字与宋词之“词”字,如同白天、白痴之两个“白”字一样,字同而意不同。所以说如果没有规律,充其量算是古诗,也远称不上是自度曲(词)。当然,学术问题尚可讨论,我也只是个见。</font></p>
<p><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下面我们不妨抛开这些学术理论,去看看我在《关于自度曲(词)》中的立论。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基本观点是反对自度曲(词)的,那是因为我认为要想做到自度,不仅要求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同时还要具备有高超的音乐造诣,只有这样,自度才有可能。而言外之意是,所谓的自度曲(词)大多是那些初学者,因为根本不懂得有词谱这码子事,只是依葫芦画瓢,结果是没有格律,只好说是自度曲(词)。而有些“大家”所谓的自度曲(词)我也研究过,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他们的词作也还处于初级阶段,远没有达到自度的水平,根本就是哗众取宠、自我炒作而已。我反对自度的其他的所谓理由,也仅仅是因为不愿意打击初学者的积极性和给那些“大家”留点面子而已。</font></p>
<p><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按谱填词是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公认的,就算是有能力自度曲(词),也要求自制格律,要自定宫调和平仄标准,就是要圈定该词所能适合抒发人们哪个方面的情感,否则就不能称为词。关于这一点,对戏曲有所研究的可能会有更深刻地体会。我在上述文章的后面所附的自度词的作者在其作品之后亦附有词谱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这至少可以证明他懂得规矩。</font></p>
<p><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词的格律脱胎于近体,但与近体亦有区别。近体格律有规律可循,词则一牌一律,大多数句式符合律句,也有部分句式有悖于近体,这是抒发情绪的需要。如《寿楼春》中有连用平声句者,亦有“仄平仄”句式,用以表达吊丧者嘘吁哀叹、呜咽哽塞之情态,是词格之特需。由此可以看出,词有了对号入座的规矩,作者所表现的情态不同,是会不自觉地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词牌宫调的。这进而证明词是不可以肆意妄为的,而诗则无论你是四句或者八句,也无论是否符合平仄格律,都可以按照作者一时的思绪尽情抒发,不必挑三拣四。</font></p>
<p><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诗可以讲理想、讲追求、讲意志,词则“以境界为最上”(叶嘉莹语),也就是说二者的艺术手法不尽相同。就像先生所擅长的绘画艺术一样,油画、水墨皆为绘画艺术,但你总不能说我因为使用了油画的技法和构思、构图方法而创作的水墨作品就是油画吧?</font></p>
<p><font size="5" face="楷体_GB2312">    上述浅见也许与先生之意南辕北辙,我也算是初学者,对于诗词理论也还处于学习阶段,这些见解也只是自己在学习、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未必符合诗词理论和主流舆论,如有不妥,还望不吝赐教。</font></p>
[此贴子已经被浪中行吟于2009-10-26 10:56:2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0-26 10:56:03 | 只看该作者
有益争鸣,提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10-28 22:26:46 | 只看该作者
赏读!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08:32 , Processed in 0.012399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