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6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去的夯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21:0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小时候经常跟在大人的后面看庄邻盖新房打夯的情景,特别迷醉打夯时唱的夯歌。所谓夯歌,就是打夯号子,它的内涵激荡人心,充满阳刚之气。在所有的劳动号子当中,我印象最深的当数家乡的打夯号子了。
       打夯是一项颇耗体力的工种,那时参加这种劳动并非为了挣工钱,而是乡里乡亲的相互帮衬,享受家主最丰盛的招待也不过一碗面条而已,大多只图个在劳动中享受夯歌的乐趣。做这种出力活,如果稍有不慎或动作不协调很容易出危险,所以打夯时需要一名领夯的人,也称号子手。一个好的号子手必须声音洪亮,唱出的夯歌能够绕梁穿空,余音不绝。
       打夯号子分为平夯号子和土夯号子两种。打平夯时费力小,速度相应的较快,只是稍稍抬起石夯,在地基上先夯出一道浅浅的轮廓,使之平整坚硬,以便土夯时夯体落下能够保持平稳。因此,平夯号子音节段、节奏快,称为短调号子。首先,由号子手领唱:“公鸡来,母鹅来,哎嗨呀夯嗨??”
       这时,众人一切准备就绪,运好丹田气,和一声:“呀夯嗨??呀夯嗨??”紧接着抬起石夯至胸前,用力掼下。如此一唱一夯、一夯一唱有序地进行着。
       平夯结束后,就开始土夯了,土夯要比平夯累得多。为了调节体力,土夯号子音节就稍长,节奏也比较慢,唱出来的旋律婉转动人,绵延悠长,让人回味无穷,也是打夯号子的精妙所在,称为长调号子。
       首先还是由号子手领唱:“哎??哎??哎??,哎??哎??哎??那个金莲哪??,一夯一夯夯一夯,咱们打起来呀???呀嗬??哎嗨呀夯嗨??”
       然后众和:“呀夯嗨??呀夯嗨??”随后“嗨唷”一声,笨重的石夯被齐力举过头顶,大家同时放手,石夯带着沉闷的声音重重地落下。
       打夯一般都在晚间进行,因为白天人们都在干公家活,再说白天太阳晒得厉害,出汗太多,干起活来不舒服,所以号子手就编了下边的歌词:“哎??哎??哎??,哎??哎??哎??,那个金莲哪??,一夯一夯夯一夯,夯起呀猫抓脸,夯落北斗来???呀嗬??哎嗨呀夯嗨??”
        “呀夯嗨??呀夯嗨??”
         嗨,唷!
        “哎??哎??哎??,哎??哎??哎??那个金莲哪??,一夯一夯夯一夯,闻鸡呀起舞呀,挥汗月牙开???呀嗬??哎嗨呀夯嗨??”
        “ 呀夯嗨??呀夯嗨??”
       嗨,唷!
       还有一些关于孝敬公婆,团结邻里,惩恶扬善方面的歌词不一而足,反正夯不结束,就要一直唱下去。唱到高潮的时候,看景的人们犹如观看舞台戏一般,把整个工地围得水泄不通,那种热闹的场面真是空前绝后。有的人甚至恋恋不舍,夜不归宿,一直陪到夯止人歇,然后带着一脸的喜悦和兴奋,哼着意犹未尽的夯歌酣然入梦。
       如今,回想起那段具有特殊氛围的打夯场面和那套文化底蕴异常丰富的打夯号子,似乎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种粗犷、奔放、淳朴、激越的夯歌,时时回荡在耳际,真想再引吭高歌一番。只可惜,由于年代已久,许多歌词已记不太清。
       然而,夯歌虽已远去,情景依然动人。只希望那种质朴的劳动场面和起伏跌宕、缠绵萦回的旋律永远渗入我的记忆,让我在回味劳动的乐趣中,珍惜并弘扬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宝贵的民间文化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4-30 22:23:12 | 只看该作者
夯歌,作为一种劳动号子,民族文化,虽已远去,情景依然动人。只希望那种质朴的劳动场面和起伏跌宕、缠绵萦回的旋律永远渗入我的记忆,让我在回味劳动的乐趣中,珍惜并弘扬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宝贵的民间文化财富!
    朴素而具有穿透力的文字,形象生动的场面描写,让人有如身临其境,领略夯歌的粗犷、奔放、淳朴、激越的文化底蕴。
    欣赏美文!建议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5-2 13:18:19 | 只看该作者
夯歌小时个听过,尤其是当有新房打地基的时候,我都会跑去听那好听的夯歌。一鹤的文字就是一曲好听的夯歌,一下子唤起我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尤其是一鹤笔下形象生动的打夯场面,让人如临其境,心神激荡!堪称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5-2 13:19:47 | 只看该作者
夯歌虽然远去了,留在心底的那份激昂是永远也永不了的。祝一鹤五一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21:05:33 | 只看该作者

回 1楼(烟锁雾楼) 的帖子

谢谢烟锁雾楼的赏析,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 21: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 2楼(曲径通幽) 的帖子

问好曲径通幽,谢谢!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5-22 16:58 , Processed in 0.01727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