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诗的炼字.两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7: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夜深不寐时候或者可以看书;最近看《诗经》,也有感悟。觉得但凡读者,需要享受文学韵味的,倒真可以如陶潜所言,读书不求甚解就好。《诗经》对我们来说,最难的一个是社会生活难以体会了,所以很多对生活的感悟描写不太好理解,另一个就是大量的古字,认不得。对前一个问题,我发现,如果你先读过冯梦龙的《东周列国》,会大有帮助??说句题外话,最近看到毛泽东同志的一个评论,说在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上,《东周列国》不如《金瓶梅》,有趣的论断。而对于古字的疑难,大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样看,居然可以把《诗经》看得鲜活,竟至可以“消夜”。

    若还睡不着,那么只好坐起来,左手跟右手走一盘围棋。而或竟然还是难以入眠,到凌晨2、3点仍旧清醒得很。则只好任由脑子里天马行空地乱想了。昨夜就是这样的情况,窗外又下着雨,淋漓淅沥,声音直压过闲敲旗子的手。思绪这样飘着,却翻出两则有关“炼字”的公案来。

    一个是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前者就是“推敲”一词的由来。脑子里灵光一闪地想,这样的深夜里,和尚是怎么知道鸟宿在池边的树上的呢?就算是视力极好恐怕也要仔细辨认半天也未能确定。恐怕是鸟于深夜睡梦中突然的一点梦呓似的咿呀,正惊着夜归的僧人吧。在这样的环境里,独自的一个人归寺,独自推开寺门,那声老木门苍老的咿呀才正是在神理中,天籁样的声音。而且,显然寺门未关,一切孤寂而自然,只等着孤僧夜归时那样轻轻地一推。若这样场景,换做敲字,而后有应门声,问答声,开门声,寒暄声,落闩声,估计还得产生一阵乌鹊南飞的喧闹声,才算了局吧。这样想来,这一桩据说由韩愈定的公案,竟然是没有道理的。

    同样的还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或许是此时雨声疏小,恍惚样的一丝蝉鸣勾动的思绪?这样显得出“静”和“幽”字的,显然也应只是一嗓儿黯哑的蝉鸣才好,如困的夜里朦胧的睡鸟。“噪”字显然是锤炼得不够的。一只“木”上四只口在聒噪,恐怕再静的山里,都够恼人情绪的了。鸟鸣山幽不用改,自然不让人想到鸟啼次第的场景,所谓鸣禽一两声正是诗家本意,而噪字,却是非再经回炉锤炼不可的。

    由此,有想到文章的神、气、义理的问题。且等下回再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5-21 17:41:56 | 只看该作者
一颗虚浮的心是不会这样静静地翻出多少年以前的公案的。说得有道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0-25 22:23 , Processed in 0.01200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