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0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诗歌节奏分析之音节节拍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9: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格律体新诗在形式上的理论难题??节奏、韵式、声律、结构,后三者现在已经基本解决:在结构上目前用三分法已经可以很好的处理;在韵式上只需遵守“有规律的压韵”即可;在声律上无需太刻板,应尽量放宽标准,一个节奏小节里平仄别太单调即可,至于“声律节奏论”或“声律旋律论”好像也不大适合白话文讨论;现在主要就剩下一个“节奏”的问题没能很好的解决了。节奏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没能确定“节奏律”的问题,英语诗有“轻重律”、拉丁诗有“长短律”、法文诗强调音节的节奏应该属于“音节律”(我杜撰的)。我们汉语诗与法文诗有一些相似,都是以音节作为语素的基本单位。

    节奏律:语音有规律地运动,就能形成节奏感。这种运动规律被诗家称为“节奏律”。
    节奏型: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明显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在乐曲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

    这里我试着从汉语字词句的节奏特点分析一二,望能对专家们的研究有所启迪:
    汉语读音的音节非常明显,单字就一个音节;
    汉语单字读音的长短几无差别,有变化但除了有意的延音,差别并不明显和绝对;
    汉语四声音高的相对变化非常明显,但其形成的不是节奏而是旋律;
    汉语读音几乎都是重或中重,少数的轻音并决定不了整个语句的节奏,轻重缓急主要在朗诵时表现语气;
    汉语句子朗读时中间一般会停顿换气或强调,其断句效果较明显;
    汉语句子朗读时中间某些字音的延长,其断句效果较明显;
    汉语句子中虚词读轻音时,有轻微的间断效果。

    综合考虑,汉语的节奏律称之为“音节节拍律”较准确:
    1、汉语诗歌的节奏律可以以一个单字音节为节奏的最小单位;
    2、汉语诗歌可以以一拍为最小节奏单元:一拍以一字、两字为主;三字四字须特殊处理成一拍时才能作为一个节奏单元,否则须撤分成两个节奏单元;可分别称为一字拍、二字拍、三字拍、四字拍;
    3、汉语诗歌可以以固定的音节节拍组合为节奏小节,小节内的音节节拍有规律地轻重缓急变化形成节拍律;
    4、汉语诗歌最明显的节奏还是体现在朗读时的断句,我们可以以划分读句(逗句)的形式来安排停顿或延长,并以诗句的节奏及结构的要求安排和调整逗句停延,这个读句停延段力求意义节奏和音乐节奏的统一,并尽量占整数个节奏小节,否则就须要在下一停延段作出调整。这个句子的读句停延模式,也就是这一诗句的节奏型。

    停延对诗句的节奏真的是非常重要!汉语拼音的音节才是划分诗歌节奏的最基本单位,而非“音步”,“音步”是多出来的一个不必要的节奏划分层次。
    以音节为节奏基本单位,以字拍为最小节奏单元,以音节节拍为节奏律,以读句停延模式划分节奏型,可以解决所有类型诗歌的节奏问题。

试用“音节节拍律”分析格律体诗歌节奏:
在分析之前先讲讲这里所用的“音节节拍律”的分析方法:双斜线划分停顿,停顿最好不要拆分意义词组;单斜线划分节拍,但不停顿,不停顿就是连读;后面是用数字分析节奏停延的,那些数字表示几字一拍,一点“.”代表停顿一拍。节拍中有一字半拍停顿半拍的一字拍,一般用一字一拍涵盖,就不再单独标示了。在非停顿的节拍里,形式节奏划分即使拆分了词组,因不停顿所以也就不会影响意义节奏的连贯。这里还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半拍的延音或半拍的停顿这类节奏分隔,在文字中还是可以用双斜线标示,但用数字分析时却不便再用“.”分隔,因为前面说了“.”代表一拍停顿,那么半拍停延可以用半角的“,”分隔。

望月寄远  王端诚(前四字划分成两字一拍一顿,后两字划分成一字一拍两拍两顿以抒情,其实也可以2.2.2.,全诗是二拍子)
你在//那边//望月2.2.11..
倚窗//独自//吟哦2.2.11..
把月//读成//诗句2.2.11..
原来//月亮//是我2.2.11..
我在//这边//望月2.2.11..
不慎//掉进//梦里2.2.11..
把月//化作//诗句2.2.11..
原来//月亮//是你2.2.11..

白沙井的启迪  王端诚(注意第一段的一三句这里有个切分音,第二顿少一拍,第三顿多一拍,但句子总的节奏没有变,都是三拍子。)

真想/把//井口//浓缩/成/酒杯21.2.212.
好让/我//举手/间//开怀/乘兴21.21.22.
千万/人//同饮//这/一杯/美酒21.2.122.
千百/年//也未/曾//把它/喝尽21.21.22.

千万/人//千/百年//也未/喝尽21.12.22.
是/因为//它/心底//连着/洞庭12.12.22.
万吨/泉//我/只取//一瓢/而饮21.12.22.
已/领悟//井中/天//广阔/无垠12.21.22.

这首诗还可以这样分析(增加了许多三字拍,语速就快多了,但还是三拍子):

真想把/井口//浓缩成/酒杯32.32.
好让我/举手间//开怀/乘兴33.22.
千万人/同饮//这一杯/美酒32.32.
千百年/也未曾//把它/喝尽33.22.

千万人/千百年//也未/喝尽33.22.
是因为/它心底//连着/洞庭33.22.
万吨泉/我只取//一瓢/而饮33.22.
已领悟/井中天//广阔/无垠33.22.

望大陆 于右任  2/4拍音节组合(句子前面的数字是停延字数组合,句子后面的数字是节拍字数组合)

35葬我于//高山之上兮,21,221.
22望我//故乡; 2.2.
24故乡//不可//见兮,2.2.2.
22永不//能忘。 2.2.
35葬我于//高山之上兮,21,221.
22望我//大陆; 2.2.
24大陆//不可//见兮,2.2.2.
22只有//痛哭。 2.2.
12天//苍苍,1.2.
12野//茫茫;1.2.
12山//之上,1.2.
12国//有殇!1.2.

再别康桥  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312.
正如我/轻轻的/来;331.
我/轻轻的/招手,132.
作别/西天的/云彩。232.

那/河畔的/金柳,132.
是/夕阳中的/新娘;142.
波光/里的/艳影,222.
在我的/心头/荡漾。322.

软泥/上的/青荇,222.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332.
在/康河的/柔波里,133.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332.

那/榆荫下的/一潭,142.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4.4.
揉碎在//浮藻间,3.3.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341.

寻梦?/撑一支/长篙,232.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32.
满载/一船/星辉,222.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32.

但我/不能/放歌,222.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242.
夏虫/也为我/沉默,232.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242.

悄悄的/我/走了,312.
正如我/悄悄的/来;331.
我/挥一挥/衣袖,132.
不带走/一片/云彩。322.

一旦广泛接纳三字拍跟四字拍后,困扰节奏分析的难题就迎刃而解,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契合音律!这是一个能同时指导写作和朗诵,分析停延和节奏,兼顾形式节奏和意义节奏的诗歌分析方法。

以《将进酒》试看音节节拍分析之结论:

君/不见,// 12.
黄河/之水//天上/来,// 22.21.
奔流/到海//不/复回。// 22.12.
君/不见,// 12.
高堂/明镜//悲/白发,// 22.12.
朝如/青丝//暮/成雪!// 22.12.

人生/得意//须/尽欢,// 22.12.
莫使/金樽//空/对月。// 22.12.
天生/我材//必/有用,// 22.12.
千金/散尽//还/复来。// 22.12.
烹羊/宰牛//且/为乐,// 22.12.
会须/一饮//三百/杯。// 22.21.
岑/夫子,//丹丘/生,// 12.21.
将进/酒,//杯/莫停。// 21.12.

与君//歌//一曲,// 2.1.2.
请君/为我//倾耳/听。// 22.21.

钟鼓/馔玉//不足/贵,// 22.21.
但愿/长醉//不复/醒。// 22.21.
古来/圣贤//皆/寂寞,// 22.12.
惟有/饮者//留/其名。// 22.12.
陈王/昔时//宴/平乐,// 22.12.
斗酒/十千//恣/欢谑。// 22.12.
主人/何为//言/少钱,// 22.12.
径须/沽取//对君/酌。// 22.21.
五花/马、//千金/裘,// 21.21.
呼儿/将出//换/美酒,// 22.12.
与尔/同销//万/古愁!// 22.12.

从以上分析我们能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一、“与君歌一曲”的节奏型跟全诗的主旋律是不一样的,更像是独白。只能用“2.1.2.”这样的六拍使其跟主旋律合拍;
二、在一个三字尾的读句里,“12.”这样的字拍组合一般就是一字拍一拍(也可以一字拍半拍停顿半拍)、二字拍一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但“21.”这样的字拍组合就可能有两种音长安排:一种是二字拍后停延半拍、一字拍只有半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或者,二字拍与一字拍连读,二字拍一拍,一字拍也一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
三、非停顿字拍后面微小的停延更像是从字拍中挤出来的一点点剩余时间,并无须单独计算时间占用。其实“节奏”是敲一下为奏,后面有一个空的节,奏和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节拍。故而,字拍后面正常的短暂停顿属于节的范畴,本就属于节拍的组成部分,根本无须单独分析。

四、我们看这一段:
君/不见,// 12.
黄河/之水//天/上来,// 22.12.
奔流/到海//不/复回。// 22.12.
君/不见,// 12.
高堂/明镜//悲/白发,// 22.12.
朝如/青丝//暮/成雪!// 22.12.
为什么这里加“君不见”三字两拍读来特别的顺口呢?因为它是“12.”两个字拍加一顿共三拍,跟主旋律的每一读句两个字拍加一顿三拍是一样的,节奏完全合律,故而读来朗朗上口。试想改成四字如何?也没问题!因为还是两个字拍加一顿,譬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若改成两字呢?问题就来了,节拍不对,读不顺!因为它是一个字拍加一顿,少了一拍。所以说,光对称是不行的,还必须诗行节奏合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10-13 20:30:0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说的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2:29:41 | 只看该作者

Re:我的诗歌节奏观

浅析《曾经沧海 文/刘年》看音节节拍分析(字拍分析)跟音步分析的不同:


一、音节节拍分析


船帆//去了,//2.2.
浪花//哭了。//2.2.
那时,//2.
我/还是/一棵//伤心的//水草。//122.2.2.


大漠//空旷,//2.2.
风月//苍凉。//2.2.
现在,//2.
我/站成了/一棵//平静的//胡杨。//132.2.2.


分析结果:音节节拍分析给我们明确点出了这首《曾经沧海》的抑扬顿挫,以及可以的一些变化。若不如此划分读句(逗句),此诗的节奏就很难说合律。“//”和“.”都表示停顿或延长一拍;“/”单斜线只划分字拍,字拍之间无需停延。朗读中的语感会告诉我们是怎么一回事。
分析还告诉我们,最后的长句现在是断成了222.2.2.这样的4拍(三拍一顿)加后面2拍+2拍=4拍,这样三个读句(逗句),后面两个断开的字拍其实还可以加一个字拍去掉一个中间的停延使得全句变成222.222.(两个三拍一顿的四拍),节奏依然100%合律。


二、音步分析


船帆/去了,
浪花/哭了。
那时,
我/还是/一棵/伤心的/水草。


大漠/空旷,
风月/苍凉。
现在,
我/站成了/一棵/平静的/胡杨。


分析结果:音步分析进一步确认了结构在细节处的对称与否(对称诗句在细节上的对称与否),除此并没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结论:通过对字拍分析跟音步分析的对比,对节奏的解析孰优孰劣,结论不言而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2:30:41 | 只看该作者

Re:我的诗歌节奏观

《将进酒》 字拍分析得出的结论:


君/不见,// 12.
黄河/之水//天/上来,// 22.12.
奔流/到海//不/复回。// 22.12.
君/不见,// 12.
高堂/明镜//悲/白发,// 22.12.
朝如/青丝//暮/成雪!// 22.12.
人生/得意//须/尽欢,// 22.12.
莫使/金樽//空/对月。// 22.12.
天生/我材//必/有用,// 22.12.
千金/散尽//还/复来。// 22.12.
烹羊/宰牛//且/为乐,// 22.12.
会须/一饮//三百/杯。// 22.21.
岑/夫子,//丹丘/生,// 12.21.
将进/酒,//杯/莫停。// 21.12.


与君//歌//一曲,// 2.1.2.
请君/为我//倾耳/听。// 22.21.


钟鼓/馔玉//不足/贵,// 22.21.
但愿/长醉//不复/醒。// 22.21.
古来/圣贤//皆/寂寞,// 22.12.
惟有/饮者//留/其名。// 22.12.
陈王/昔时//宴/平乐,// 22.12.
斗酒/十千//恣/欢谑。// 22.12.
主人/何为//言/少钱,// 22.12.
径须/沽取//对君/酌。// 22.21.
五花/马、//千金/裘,// 21.21.
呼儿/将出//换/美酒,// 22.12.
与尔/同销//万/古愁!// 22.12.


从以上分析我们能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一、“与君歌一曲”的节奏型跟全诗的主旋律是不一样的,更像是独白。只能用“2.1.2.”这样的六拍使其跟主旋律合拍;
二、在一个三字尾的读句里,“12.”这样的字拍组合一般就是一字拍一拍、二字拍一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但“21.”这样的字拍组合就可能有两种音长安排:一种是二字拍后停延半拍、一字拍只有半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或者,二字拍与一字拍连读,二字拍一拍,一字拍也一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
三、非停顿字拍后面微小的停延更像是从字拍中挤出来的一点点剩余时间,并无须单独计算时间占用。
四、我们看这一段:

君/不见,// 12.
黄河/之水//天/上来,// 22.12.
奔流/到海//不/复回。// 22.12.
君/不见,// 12.
高堂/明镜//悲/白发,// 22.12.
朝如/青丝//暮/成雪!// 22.12.

为什么这里加“君不见”三字两拍读来特别的顺口呢?因为它是“12.”两个字拍加一顿共三拍,跟主旋律的每一读句两个字拍加一顿三拍是一样的,节奏完全合律,故而读来朗朗上口。试想改成四字如何?也没问题!因为还是两个字拍加一顿,譬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若改成两字呢?问题就来了,节拍不对,读不顺!因为它是一个字拍加一顿,少了一拍。所以说,光对称是不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6-18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诗的美也在于音律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25 21:58:49 | 只看该作者
难怪古人不说读诗只说唱诗呢,吟哦出来的诗就是和读的诗感觉不一样哦:)
感谢思无邪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六指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13-1-14 17:18: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4 18:13:46 | 只看该作者
思无邪这个名字。差点认错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0-25 18:31 , Processed in 0.017113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