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8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律?淮阴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6:3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4"><strong>壮志何言胯下羞, 感恩漂母贵金酬。</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坛台高筑将军拜, 还立三秦制大谋。</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暗渡陈仓成汉业, 楚歌垓下定春秋。</strong></font></p>
<p><font size="4"><strong>狠毒吕雉长宫宴, 诛害淮阴万世侯。</strong></font></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font size="4"></font> </p>
<p> </p>
[此贴子已经被紫嫣郡主于2009-10-12 18:51:3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2 23:04:32 | 只看该作者
<font size=\"4\"><strong>坛台高筑将军拜, 还立三秦制大谋</strong></font>---此联应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10-13 11:21:3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为淮阴候喊冤叫屈了,诗当从局外着笔方为上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4 06:38:29 | 只看该作者
<p>古律是啥意思?有这样一个称谓?</p>
<p>绝句有古绝律绝之分,没听说过有古律的。</p>
<p>写近体诗歌,按部就班的好。别生造些名词出来。</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14 06:40:30 | 只看该作者
<p>失却诗旨也。</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07:10:59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div id=\"textstyle_4\" style=\"FONT-SIZE: 9pt;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WORD-WRAP: break-word\">
<p>古律是啥意思?有这样一个称谓?</p>
<p>绝句有古绝律绝之分,没听说过有古律的。</p>
<p>写近体诗歌,按部就班的好。别生造些名词出来。</p></div></td></tr></tbody></table><br/>哈哈!,别这样生气,不知有‘古风式的律诗’,也罢。不完全依律诗平仄,或对仗也不规整的律诗,可称为‘古风式的律诗’,简称古律。崔颖的黄鹤楼,杜甫的崔氏草堂,苏轼的寿星院寒碧轩,都属此类。看一下王力著的诗词格律一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18 17:44:51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800080\" size=\"4\">    呵呵,我再凑个热闹。</font></p>
<p><font color=\"#800080\" size=\"4\">    崔颖的《黄鹤楼》写于律诗尚未定型之时,前半失律,后半则律。前半虽失律,然意境高远,一气流贯,令人读后生慨,而浑然不觉其失律。故历来选本都将其归入律诗,而非古风。也可知诗贵在意气,格律实为余事。</font></p>
<p><font color=\"#800080\" size=\"4\">    至于杜甫的《崔氏东山草堂》、苏轼的《寿星院寒碧轩》乃是在格律定型之后皆有意为之,应平而仄,应仄而平,造成一种古拗之感,实不足效法。后人把这类诗称为拗体。此两诗也只是平仄失律,中二联还是对仗还是讲究的。今人作律,不必追求这种拗的效果,多数情况下,是为诗意服务,改用了不拗的字,会破坏意思,所谓“不以辞害意”,实不得已而为之。拗了还是要救的,还是尽量让诗归到正途上来。王力也说过:“拗体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9 07:42: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4-29 06:41 , Processed in 0.03606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