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政治入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09:5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诗经》以来,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大量抒写政治理想与抱负的诗篇,履行了所谓“诗言志”的文学创作准则。从抒情主体方面考察,这个“志”,当指“情志”,即思想感情。从中国文化中的儒家理想人格来看,这“志”则应是儒家的思想伦理道德。在悠久的封建社会里,只有做官才有个人价值实现的某种可能。否则,一切宏伟蓝图都无从谈起。于是,封建社会的知识阶层就形成了所谓“修齐治平”理想,诗歌创作也循着这一理想而衍生和发展。
       关心政治成为大多数文人的共同倾向。而且,他们对政治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个个都以政治家自居。唐代的三个重要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和以后的许许多多俊才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人们总以为,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事实上,世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是超现实的。
       不管怎样,诗人对政治关怀的心态,对读者的影响是显著的。人们在评价古代诗人时,自觉不自觉地总要看他是否具有相当的政治关怀。一系列伟大诗人的排列就是这样产生的。这种选择,并非偏颇,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世外桃源,我们的欢乐和痛苦与政治制度、社会斗争息息相关。谁反映了这些情感和情绪,读者就感谢他们,就在各种文学史中留给他们一定的地位。 因而,“人民性”一词成了评诗的一根重要标尺,“诗穷而后工”便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永久命题。
       封建社会文字狱遍布天下,专制制度不可能允许创作自由。因此,许多涉及政治的诗,往往采用迂回曲折或隐喻的表现手法来写。
       刘禹锡有两首就很有名。《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去后栽”。《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今又来”。这两首诗是有联系的,前首诗写的是刘禹锡参加一场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心境,说的是他走后他的政治对手纷纷青云直上,不料,他又因写此诗遭贬;而写后一首诗时,他已得还京,而那些新贵已纷纷凋谢,他得意非凡,所以就再嘲笑一番。
       政治入诗,最为突出地表现在白居易的新乐府创作中。中唐以后,诗人写乐府都难以摆脱新乐府的影响了,新乐府直白急切的表现形式使其批判锋芒毕露无遗。
       宋代辛弃疾、陆游、元代文天祥的诗,都与他们的民族气节和英雄主义精神一道彪炳史册。
     清代以后也相继出现了大量政治诗,关注民生,抨击现实的诗作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龚自珍、梁启超、谭嗣同、秋瑾、汪精卫的早期诗歌等等,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董必武、叶剑英等等,可算作政治实践和政治诗创作的双重权威。
       须知,政治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政治无所不在。文学作品企图脱离政治,是不切实际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这好比揪着自己的头发,妄图离开地球一样可笑。
       有个故事,说是四个人在一家旅店不期而遇,天下着大雪,店里只剩下够一人喝的一小壶酒。于是有人提议联诗比赛,看谁吟得好,这壶酒就给谁喝。第一个是商人,他吟道:大雪纷纷坠地;第二个是秀才,接道:都是皇家瑞气;第三个富翁,他接道:下它三年何妨;最后是乞丐,他忙接了结句:放你娘的狗屁!四句诗,格调迥异,各自反映了四种人的人格情怀:商人触景悠然自得,秀才不忘歌功颂德,富翁自恃财大气粗,乞丐伤怀,气急败坏。这个故事说明:1、人格的高低关乎诗的境界,鲁迅先生曾说,从水管流出的都是水,从血管喷出的都是血;2、不管写什么题材都透露诗者的思想情感或者政治情怀,除非你有意掩饰。
        诗词“言政”,本质还是抒情。诗要具有感染力,使人读后能引发联想、深思和共鸣。只有情真意新的诗,才能起到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这是对诗词作品的基本要求。
        对政治诗而言,这“情”是指什么呢?最能打动人的应该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诚然,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歌诗合为时而作),但是,它应是艺术的、切入现实的的反映,决不是简单的、更非扭曲现实的反映。比如说,它应不是政治表态,政治表态讲声势,讲一致,不厌重复,因为重复就是力量;诗,讲境界,讲创造,追求新颖,因为新颖才有艺术。
        举几首当今诗家的诗例吧!
        我们不能不回忆起中华诗词学会举办的首届华夏诗词奖(2001??2005)诗赛,其获奖作品中有相当多的真诗、好诗。我记得其中一等奖有首李成瑞的《千人断指叹》,这首五言古体对当今某些企业老板在政府官员的纵容下,只顾自己赚钱,肆意残害工人的严重违法行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且听:“一地‘五金乡’,千人断指伤,”“万元一条命,买断无商量”“财源滚滚进,血泪汩汩淌“官员傍大款,出气一鼻腔。熟视竟无睹,声声‘工作忙’。伤者偿无几,带残回故乡。”他这首古体与另一首根据《经济日报》2003年1月17日刊载的《一桌菜吃掉36万元》的报导创作的《朱门内外》在第17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一起朗诵,其悲怆情感,催人泪下。人们称之为“新三吏三别”。
        当今写节日的诗多且滥,而沪上杨逸明有一首七律《元宵节漫笔》却写得很有品位。诗这样写道:
        闹市观灯遍绮罗,小斋闲坐欲如何?水仙一室清芬气,酒鬼三杯潋滟波。
        今夕倾城放花炮,几时寰宇息干戈!书生且把幽帘梦,包入汤圆手自搓。
这是写传统节日?能说是政治诗吗?回答是肯定的。前面两联点明节日气氛,家中小坐的背景。颈联巧妙一转,借助花炮,联想到世界上还有国家和地区炮火连天,发出几时息干戈之叹,极富想像跨度和艺术张力。最为难得的是尾联,写把“梦”包进汤圆。谁能怎样想?重要的是,这梦非一般的梦,而是对世界和平、人类团圆的美好期盼。这是一首抒发政治情怀的诗,而且是一首大大的政治诗,可以说,其胸怀之博大,其境界之高远和表达之奇妙,我辈尚难企及。
        再看熊东遨的《书感二首》其二:
        改革中兴事可夸,大江东去杂泥沙。断无人爱侵畦草,偏有风催障眼花。
        物价脱缰须套马,工资搁浅合浮槎。天公若降知时雨,先到寻常百姓家。?
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针对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患意识。这样的情怀才是真诗人的情怀,这样的诗,与风花雪月、哀老嗟卑、无病呻吟的所谓诗,怎可同日而语!
        纵观当今诗坛,有两种现象很值得探究。一是政治诗的庸俗化或泛政治化(老干体诗为代表),二是诗词的技术化或孤高化(假古董诗为代表),有些诗词论坛甚至公开标榜“不涉政治”,拒绝“敏感”话题。前者的虚热和后者的冷漠,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应该如何正面对待政治性,社会性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存活和发扬?文学的现实主义道路还要不要?                                                                                                                      作者:蓝云昌(福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7-9 15:05:1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文?是社?生活的反映,社?生活?不?政治。甚至可以?,?人只有懂得政治,思想才能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7-11 21:04:21 | 只看该作者
当下的那些政治诗,多是些马屁诗,只能归入垃圾之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4 06:31 , Processed in 0.01792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