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塔
恢弘宝刹光千载, 燕舞云霞绕塔楼。 九级浮图天地问, 三生因果古今求。 注1 班门绝技辉青史, 舍利传奇法圣猷。 注2 教化名城何处是? 氤氲紫气孕甘州。
注1:九级浮图(九级浮图)---------;
九层佛塔。浮图,也写作“浮屠”。佛教以造九层佛塔为最大功德。《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奴是好人家儿女,误落风尘;倘得姨娘主张从良,胜造九级浮图。”
注2:班门技艺与舍利传奇---------:
座落在张掖城区的甘州木塔,原为隋代万寿寺旧址。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木塔是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为安置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而建。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得舍利子84000粒,阿育王置瓶造塔,每粒各建一塔,中华震旦有塔十六座,张掖木塔便是其中之一。 神奇壮观的木塔,在建造过程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建塔初期,因甘州地处潮湿水洼之地,地基较软,塔怎么也无法竖起。这事可难坏了负责修塔的师傅屠龙。一天屠龙师傅为造塔竖塔之事烦恼不已,便一个人唱起闷酒来,这时,走来一个年轻人,对屠龙师傅说:“师傅,我给你做个下酒菜来”。这屠龙师傅以为是找活干的小工,也就没有留意,等年轻人端上菜来,白白的豆腐上撒了须些韭菜,白豆腐恰似截截木料,那韭菜分明就是铆样,屠龙一看恍然大悟,于是紧追而问,年轻人道出姓氏,它就是木匠的开山鼻祖——鲁班。 经鲁班点化,屠龙师傅照样套铆,木塔果然稳稳地竖了起来。木塔中心有一铁柱,站在塔底一用劲,三十三米高的塔就会旋转起来,这样遇到大风平衡塔身,这都是“铆”的作用。 甘州木塔以其宏大的壮观的建筑工和高超精湛的造型艺术称决于世。本塔原有15层,塔身木构件处表贴金,富丽堂皇。尤其是塔基有一地下室,中心竖一铁柱,下承铁座,上接塔顶。游人站在铁座上,用力启动铁柱,可使整个塔身旋转。这一精湛的绝技令中外游人赞不绝口,当时波斯国使者曾观此木塔,惊叹地说“此塔制作之工,可为世界木工、铁工、画师取法”。另有西域沙哈鲁王使者途径张掖,在游记中写到:“每层内有房屋门户,施以油漆,全以术料建筑,外贴以金,全塔严然金制”。到了清代,木塔虽降为九层,仍气势不凡,雄姿不减。当时,整个寺院(万寿寺)是张掖有史记载中最古老的寺院。塔后的藏经楼是一座两层三重檐山顶建筑,顶层四周有木构回栏,以其端庄浑厚 与木塔挺拨俊秀相得益彰。除木塔外还有殿楼、廊庑、厨库、山门等建筑,塑有五百罗汉,二十尊护法神等。特别是塔顶悬有古钟一口,造形玲珑,发音宏亮,撞击之声可达数里。旧时称为甘州八景之一的“木塔疏钟”,专指此钟。这座矗立了一千多年的古塔在清未遭遇“黑风”侵袭而毁。 目前,映入游人眼帘的木塔是公元1926年重新修建的,现有木塔高三十二米,共有九层,为砖木结构的阁楼建筑。塔形为正八面体,塔的外面是一个完整的木架,塔内空心,不能登临,内径约三点三米。塔体不用钉铆,全由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拉结。塔基高为一米,面积约二十平方米的土台,四周用花岗岩石栏护围,上雕龙凤、孔雀、祥云等吉祥图案,给人以庄重厚实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