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赵佶评:莫贵乎虚,莫善乎静,虚静者,万物之本也……万物之变,在道之末,体道者,寓乎万物之上焉。物之生,有所乎萌也,终有所乎归。方其并作而趋于动出之途,吾观其动者之必静,及出者之必复,而因以见天地之心,则交物而不与物俱化,此之谓观其复。 
章鱼注释:致,集中于。笃,专一的,切实的。并作,一同生长。复,循环反复。芸芸,众多貌。常,事物运行的根本法则、规律。容,包容、包含。公,公正。没身,终身。 
.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注释》: 
太上,其意为至高无上、是中华词语中最尊贵的名词。 
.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纯阳子评:复,反也,以为太上自决之词。文,文告也。不足,言不足禁之。 
章鱼评:绝,断绝。 
.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知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咳,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飘兮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是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黄元吉评:《诗》曰:上帝临汝,毋二尔心。以故素位而行,一任穷通得丧,无人而不自得,故曰:无忧。 
章鱼评:唯、阿,对他人的回答和态度。唯也好,阿也好,善也好,恶也好。不用太多的考究,这都是一种表象罢了。真正可怕的是人心里的荒凉空洞。众人把高兴都表现出来,一是、因为众人的高兴很少,二是、众人太拘于表象的快乐了,这是很悲哀的。老子能透过表象,所以才不会和众人一样。兆,表现出来。婴儿之未咳,小孩还没出生。众人皆有馀,这又是叹息众人的一句话,馀食赘行,物惑恶之。食母,修行道。 
《注释》 
若何,几何:多少。 
熙熙:欢喜高兴的样子。 
太牢:帝王祭祀、筵席上有牛羊猪。 
沌沌:混沌。 
累累:疲惫貌。 
遗:欠缺。 
昭昭:清醒貌。 
昏昏:昏昧。 
察察:明辩、清楚。 
闷闷:愚昧、浑噩。 
澹:恬静安详。 
以:用、作为。 
.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章鱼评:诚,百分百、也是全的意思、语助词。 
《注释》: 
曲:弯曲。 
全:保全。 
枉:屈就。 
敝:凋敝。 
彰:明。 
伐:夸耀。 
矜:骄傲自大。 
《菜根谭》:老来病疾,都是壮时做的;衰时罪孽,都是盛时招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 
第二十三章: 
希言①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②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③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④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纯阳子评:乐,音洛。 
章鱼评:此章老子全文劝人修道。‘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之后标点应该以句号断句。德者,讲德的(人)。失者,讲仁的(人)。同于,如(道、德、失)一般作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因为对(道、德、失)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才会错误认知。 
《注释》: 
希言:少说话。 
孰:谁。 
故:因此。 
乐:乐于。 
. 
第二十四章: 
企①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②。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李函虚评:企,望也。跨,趋也。企则首仰、不能久立;跨则足病、不能久行。自见自是、自矜自伐、皆是不信自然之辈、终无所成者也。 
章鱼评:跨,双腿交叉。或,通惑。恶,坏。 
《注释》: 
企,踮起脚尖。 
行,通形。 
.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①,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城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章鱼评:名,行为。远,久存。反,循环(见第四十章) 
《注释》:逝,运行方式(见第四章) 
.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注释》:辎重,古代载睡具衣食等生活用品的车子。 
.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谪②;善数③,不用筹策④;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⑤;善结,无绳约⑥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章鱼:袭明,继承因循了道之理。资,资源。‘故善人者……是谓要妙’,因此善人者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救助的对象,善人不以老师为尊贵,不以救助对象的颂扬为喜好,大智若迷,这才是掌握了其中的玄妙。 
《注释》 
撤迹:轨迹,行车时车轮留下的痕迹。 
瑕谪:过失、缺点、疵病。 
数:计算。 
筹策: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 
关楗:门闩。 
绳约:用绳子捆绑。 
.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②,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③。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④,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⑤不割⑥。 
章鱼:溪,起源。‘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因为有处供积攒,所以能慢慢富足。 
《注释》 
式:模式,框架。 
忒:过,偏,错。 
谷:山谷。 
器:器具。 
制:法制,制度。 
割:割裂,分裂。 
.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②;或载或隳③。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④。 
《注释》 
不得已:不能如愿。 
羸:瘦弱。 
隳:毁坏。 
泰: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