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尤袤《全唐诗话》记载:乐天(白居易,时年77岁)退居洛中,作尚齿九老之会,其序曰:“胡(胡杲,安定人,今甘肃子长,怀州司马,时年89岁)、吉(吉皎,冯翊人,今陕西渭南,卫尉卿致仕,时年88岁)、刘(刘真,广平人,今河北广平,磁州刺史,时年87岁)、郑(郑据,荥阳人,今河南荥阳右龙武军长史。时年85岁)、卢(卢真,范阳人,今河北涿州,侍御史内供奉,时年83岁)、张(张浑,清河人,今河北清河,永州刺史,时年77岁)等六贤,皆多年寿,余亦次焉。于东都弊居履道坊,为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静而思之,此会希有,因各赋七言六韵诗一章以记之,或传诸好事者,时会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乐天云:“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书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与前七老,题为九老图。仍以一绝赠之云:
又云:“时秘书狄兼谟(不详)、河南尹卢贞(范阳人),以年末未及七十,虽与会而不及列。”
“九老会”是一次诗人聚会,第一次与会人员虽有九人,因狄兼谟、尹卢贞二人未满七十岁,未予吸纳,故称“七老会”,后又有二老加入,一为洛中遗老李元爽,时年136岁;一为禅僧如满,时年95岁,遂改称“九老会”,也称“香山九老”、“洛中九老”、“会昌九老”、“尚齿会”等。
“九老会”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人纷纷效仿。以尊老敬老为核心内容的“尚齿会”,在宋代长盛不衰,如宋太宗至道(公元995年~997年)年间,北宋名相李昉罢相后,组织“九老会”;宋仁宗嘉庆年间祈国公杜衍曾组织“睢阳五老会”;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九月,太尉兼西京留守文彦博,发起“洛阳五老会”;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文彦博又集洛中退休官员年高德劭者富弼、司马光等13人为“洛阳耆英会”,欧阳修、晏殊、范仲淹、邵雍、苏轼等18人亦次韵题咏助兴。宋代以后的各个朝代,都有仿效白居易“九老会”形式的“尚齿会”、“怡老会”。
诗人聚会可以追溯至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贵族高官四十二人,在会稽郡山阴县(今绍兴越城区)兰亭聚会宴咏的兰亭会。
诗人们结社聚会,其实是一种相互学习、交流的大好时机,大家各抒怀抱,题咏唱和,畅所欲言,相互勉励,留下了许多佳作和轶事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