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 096王粲《七哀诗》之一——承前启后的现实主义传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14:30: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96王粲《七哀诗》之一——承前启后的现实主义传统

  诗词普及的公益园地,传统文化的诗意平台,唐风书院与你同行。

  同放悲声写乱离,此情与痛几人知。
  凌风吹落新题泪,一样深心两代师。

  《七哀诗》起于汉末,据说王粲首创,是继乐府诗词之后兴起的新题,王粲有三首《七哀诗》传之于后,应该是作于不同时期,分别刻录董卓之乱、“荆蛮”之滞和边城之苦,以第一首刻录董卓之乱的“西京乱无象”成就最高堪为典范,是充分体现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王粲之为“七子之冠冕”的主要标志性作品。
  三首《七哀》传诸后世,上承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的现实传统,下启旷世诗史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新精神,直笔刻录汉末魏初社会动荡中“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惨状,直接启发了后世杜甫三吏三别等现实主义巨作,《七哀诗》是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承前启后的一座丰碑。
  在汉末那场惊天动地的乱离中,在疯狂的掳掠屠杀中,王粲不是直接切身切肤的受害者,他是那场灾难那些惨象的“旁观者”,他置身于那些逃难的百姓中,近距离地感受体验他们的痛苦,近距离地“围观”那些不忍直视的场面,他象劫难现场的随行记者,沿路用诗笔代替镜头,记录下那些骇人听闻的惨象,在这一点上,他不同于蔡文姬,而更接近“安史之乱”中的杜甫。
  蔡文姬深陷乱离,是被社会动乱直接蹂躏践踏的一员,所以,蔡文姬的《悲愤诗》凄厉尖锐,带着直接的身体痛楚产生的刺激感,王粲是沿途看着“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乱象躲过了这场灾难的“幸运者”,所以,他的“西京乱无象”是深沉的忧虑和揪心裂肺的不忍,是站在旁观者角度上最深切的同情,最直观真实的实录。
  这一位置和感受,正与杜甫在安史乱中的位置和感受相切合,所以,两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就在历史上相近的循环式滚动的长路中不期而遇隔代传音,两个有着同样刚健的精神和骨力,有着同样羸弱的肉身和体能的知识分子,遭遇到了同样的时代丧乱和惨烈现场,在这一刻,他们的双手好像握在了一起,他们的精神达成了默契,他们在跨越五百年的历史时空中艰难地走到了一起,用同样的饱蘸感情的劲笔,摄录了天下最残忍的“别离”,表现出最悲愤而无奈的深切同情。
  他们有相似的家世身份,有相近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他们在对待社会乱离生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3-14 14:30: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就只能发半篇了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30 15:21 , Processed in 0.01112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