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7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春雨闲话系列之??漫谈智慧与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18:4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00" size="1"></font></p>
<p><font color="#003300" size="4"></font> </p>
<p><font color="#003300" size="4">  在言谈话语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他人以“你真聪明”来赞许你。在你暗中得意之际,如果仔细品味一下,也许未必能够真正高兴得起来。有个成语是“耳聪目明”,如果你耳不聋、眼不瞎,自然不会糊涂,与“聪明”的距离当然也不远了。</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但是,“智慧”却不同,它不仅仅依赖器官的优劣而存在。一个视力和听觉奇佳的人,仍然可能是痴呆,而睿智的人,可以聋哑,又可以耳不聪目不明,但是却创造出闪烁人性光辉的、匪夷所思的作品来!</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黄宾虹晚年几乎是瞎子,却使笔墨焕发出五彩,50年甚至500年后的人才能渐渐领会其中韵味;肖邦的耳朵不灵,但仍然以曼妙的音乐,演绎着钢琴诗人的传奇!</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古汉语里,“智”通“知”,知与行始终是一对矛盾,知多于行,是“书呆子”?反之,是没有头脑的“冒失鬼”?只有知行合一,才是人类生活的及至和准则。“慧”字,源于佛教专门用语,观达真理,称为“慧”;智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称“慧根”。</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现代科学认为:智慧是人们运用知识、经验、能力、技巧等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本领,是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中个人生存、发展状态的积极审视。。可见,不仅仅是博学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判断力的意思,智慧的涵义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其实,对于寓于感官而存在的“聪明”以及玄妙不可言说的“智慧”,老子已经有所阐释。《老子》中有“大言希声,大象无形”之说,到了宋代,苏东坡在《贺欧阳修致仕启》中又有“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的提法。</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视之不见的,还有非见所及的存在,特别命名为“夷”,是平坦无阻的表示。听之不闻的,还有非听闻所及的作用,特别命名为“希”。希,不是无声,只是非人类耳目所及的大音而已。感觉摸触不到的,还有非感官所知的东西,特别命名为“微”。微,当然不是绝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空灵和顿悟。</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既然大千世界如此变幻莫测,专门依赖感觉器官去消极地描摹、复制和反映外部世界的声音、色彩以及影象,是无法指导人类走向未来和现代化,那么,必须借助眼、耳、鼻、舌、身之外的“第六感”----智慧才能破解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那些隐秘、玄妙莫名的谶语和密码。</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确存在那些“子不语”的、以“怪力乱神”为特征的隐性文化,《易经》、八字、风水、星象、解梦、相面等玄学,历来为包括天子、王侯、将相、士大夫等在内的社会精英所热衷和追捧,但是,他们却每每“外尊儒术内修黄老”,羞羞答答地暗中搞“迷信”活动,对平民百姓的有同样爱好却加以限制和禁止。</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想:在自然科学和理性之外,的确有一条沟通历史、人文、古今中外人类智慧的隧道和缝隙,在文学家的文字背后,在书法家的一笔一画之间,在绘画的工笔丹青渲染之外,所有历代先贤对自然的精微灵感悟性飞奔的石火电光瞬间,这无法复制拷贝的智慧恰如早晨第一缕熹微的光芒,往往转瞬即逝地消泯于人类认识的地平线。</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智慧是单独存在于每个生命的客体有限的生命过程里的。当智慧寄寓的物质性躯体死亡了,他的智慧也随之而去,所以,在短暂的人生里,无论你如何富可敌国、如何睿智无比、如何聪明绝顶,仍然抵御不了自然界的生老病死法则。</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或许只能留下只言片语、一幅画作、两首诗歌、三只曲子等等,即使是有孔子的《论语》、吴道子的当风飘带、王羲之的兰亭序、李白的《将进酒》,后世只能顶礼膜拜,即使是作者本人换个时间、地点都无法重新创作同样水平的作品,有着他们诸多遗传基因的嫡传子孙都无法再现其往日辉煌。</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智慧与依附寄居的载体??生命,都是“一次性”消费品,明显具有个性化标签和注册商标,是有着独特排他的知识产权的。也是借助个体的经验和悟性,才能达到各自的深度与高度的。</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即使有异乎正常人的禀赋和勤奋,仍然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积累对社会人生的真切而不虚妄的体验,象酿制美酒佳肴的过程一样,每道工序严格把关,流程控制,最后才能奉献出完美的作品。</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返工重新来一次的机会,永远没有。为了获得稀缺的智慧,为了积累那贪多勿得的经验,需要付出我们全部的努力、心思和精力,我们只能全神贯注、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殚思竭力。</font></p>
<p><br/><font color="#003300" size="4">??除非你我宁愿做个无知无欲无求的行尸走肉,智慧和经验哺育的“人参果”和“唐僧肉”,对彼此的诱惑和勾引,就象跳高运动员头上的横杆,我们个体的以最后一跃的失败所镌刻的记录,才是人类整体向上的年轮。<br/>??<br/>?<font size="3">?2006-10-3大连南沙街</font></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6-10 7:58:26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6-10 08:00:58 | 只看该作者
古汉语里,“智”通“知”,知与行始终是一对矛盾,知多于行,是“书呆子”?反之,是没有头脑的“冒失鬼”?只有知行合一,才是人类生活的及至和准则。“慧”字,源于佛教专门用语,观达真理,称为“慧”;智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称“慧根”。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6-12 07:44:43 | 只看该作者
<p>智慧和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命的载体存在,随着阅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加,相信智慧和经验也会不断丰富起来的。文章从身边话题入首,又援引事例经典说明智慧和经验的关系。楼主知识面很丰富,行文海阔天空,不足就是行文有些散。</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6-12 18:12:10 | 只看该作者
“智”在先秦儒家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智”字虽然出现较早,但在西周以前,并不多见。只是到了春秋末期之后,“智”才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而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孔子那里,“智”已经是一个明确的道德规范,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一个重要道德标准,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6-12 18:12:4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论点鲜明,值得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6-14 20:41:22 | 只看该作者
有人牵挂的漂泊不叫流浪,有人陪伴的哭泣不叫悲伤,有人珍惜的感情叫做挚爱,有人分享的快乐叫做幸福,祝愿你幸福,端午节快乐!<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3.gif\"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15:41 , Processed in 0.01762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