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8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寂寞让我如此多情(那些写词的宋朝女子)《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21:4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00" size="4"><font size="1"> </font></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3300" size="4"> </p></font>
<p><font color="#003300" size="4">  <strong>  </strong>  十。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琴操<br/>  <br/>  琴操(约1074??1098?)出身官宦人家,后因家中遭遇不幸,被官府抄家,便沦落钱为歌姬妓。<br/>  <br/>  配偶:无<br/>  号:无<br/>  词集:无<br/>  生活地:浙江杭州<br/>  爱好:诗词,读书,饮酒,弹琴<br/>  寂寞指数:★★★★★★★★<br/>  <br/>  《卜算子》<br/>  <br/>  欲整别离情,怯对尊中酒。野梵幽幽石上飘,搴落楼头柳。<br/>  不系黄金绶。粉黛愁成垢。春风三月有时阑,遮不尽、梨花丑。<br/>  <br/>  《满庭芳》<br/>  <br/>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br/>  暂停征辔,聊共引离觞。<br/>  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br/>  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低墙。<br/>  <br/>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br/>  谩赢得青楼,薄?名狂。<br/>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br/>  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br/>  <br/>  《琴操》名本为东汉蔡邕所撰写的琴曲。分上下两卷,记述四十七个古琴曲的故事。她选了这个琴曲作为自己的艺名,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喜爱弹琴的缘故,因为《琴操》一书本身就具有很多传奇色彩的成分,也许希望自己也能像这本书一样高深莫测,没想到真的是留给后人了很多的猜测和追寻。<br/>  自十三岁沦为歌姬,因她俊美聪慧,冰清玉洁,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且卖艺不卖身,所以就很快就红极一时。十六岁这年,人生的轨迹从此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因为她遇上了大文豪家苏东坡。<br/>  我们都知道,宋词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其功劳不仅仅是那些文人墨客而与,其中歌姬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宋时的歌姬不只是喝喝酒,跳跳舞,她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其才学是不可令人忽视。这些歌姬不同于一般的歌姬,她们成天接触的多是才子,所以她们久而久之都会作出很好的词来,有时候还可以和才子们一起切磋,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帮才子修改字句。<br/>  而琴操就是这么一位富有如此才华的女子,她有着过人的聪明和伶俐可爱,所以苏东坡非常喜欢她,不久他们就成为了一对知己。这个时期,正是苏东坡在杭州任太守的时候,也是这个时候,苏东坡判了琴操从良了。其实一个风尘女子,内心是极不情愿一生就在青楼中渡过的。能够遇上一个知己,把她从青楼中赎了出来,然后两个人远走高飞,这恐怕是她们最美好的愿望和归宿了。但并不是每个青楼女子都有这个幸运的,琴操算是运气很好的其中一个吧。苏东坡和白居易一样,杭州也算是他晚年最留恋的地方了,因为这个时候确实是有着太多的美好和回忆的,江南美的不仅仅是风景,美的是一种浪漫的邂逅,美的是永生难忘的故事。<br/>  经常邀来好友载舟赏玩西湖饮酒作诗,已是工作之余最休闲最开心的事情了。琴操就这样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也渡过了她那短暂的人生当中最幸福的时刻。<br/>  这一天,苏东坡携了琴操和僧人佛印行舟于西湖之上。佛印见苏东坡与琴操欢声笑语的好不开心,便开玩笑说道:你们两个啊,真是所谓的三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苏东坡听了更是乐得哈哈之笑,边笑边望了望琴操。琴操毕竟是女儿家,有点不好意思了,心里偷笑着:你这和尚啊真是多管闲事,是不是羡慕了我们了哦?她见佛印正拿着竹篙撑着船,不禁眉头一舒,笑盈盈地随口作出一联:“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佛印一愣,一时不知道怎么对这对联,回头只得用恳求的眼神望了望苏东坡。苏东坡也会意,恰好见不远处有一妇人在岸上的井边提桶打水,便?了?胡须,随即作出“佳人汲水,绳系井底观音”。三人对视,随即齐声而笑。当船划到“三潭映月”处,这和尚为了“报复”琴操,想为难一下她,于是吟道“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琴操一听,几乎没有多想便对道“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彻底服了,赞道“琴操真乃女中才子也!”。<br/>  还有一次,苏东坡又与琴操相约去西湖游玩,忽闻有人在唱着苏东坡好友秦观的词《满庭芳》,原词应是这样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饮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可是这个人把“画角声断谯门”唱成了“画角声断斜阳”。琴操便对那个人说,“你唱错了,是“谯门”,而不是“斜阳”。那个人抬头一看是个女子,便冷笑道“你说我唱错了,那你能不能把它改成阳韵的呢?”琴操听了,便说“这个没问题”,于是就有了上面她改成的《满庭芳》,那个人听了,甚是喜欢,佩服不已。由此可以看出,琴操在词的造诣上确实是不简单的,秦大才子的词,岂是一般人能修改后,而不失原词上上艺术成就的?<br/>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是这样的一对红颜知己,这样的一对才子佳人,也难免逃脱悲哀与遗憾。最后一次,他们乘船在西湖之上。琴操一袭白衣,一头青丝在轻风中飘飘若仙。她正优雅地弹着琴。而苏学士低头品着香茗,似乎又什么心事。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的天空格外的灰蒙蒙,阴沉沉的,也许就像苏东坡此时的心情一样。他想了很久,便对琴操说“琴操姑娘,其实我是多么想我们能够这样长久的在一起快乐无忧的生活啊,可是我们都知道,这样是不长久的。你也知道,女人一旦以后到了人老珠黄了,必定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因此我怕耽搁了你的青春,你不如从良找个人家嫁了吧?”说完,不禁泪湿青衫了。琴操听后,也不禁泪流满面,因为她是个聪明的女子,是个悟性极高的女子。所以沉思了一会,便说“苏大人的好意,琴操心领了,琴操最后弹一段曲唱一段词您听吧!”于是,悲伤的抚琴唱道“谢学士,醒黄梁,门前冷落稀车马,世事升沉梦一场,说什么鸾歌凤舞,说什么翠羽明?,到后来两鬓尽苍苍,只剩得风流孽债,空使我两泪汪汪,我也不愿苦从良,我也不愿乐从良,从今念佛往西方。”苏东坡见她不愿意嫁人,苦劝了许久也不见效,只得长叹一声“也罢”。从此,琴操幽居西湖玲珑山,削发为尼,终日青灯古佛,一心向佛,苦研禅理。<br/>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可想而知了。寂寞青灯,吃斋念佛。但我坚信,琴操的那片芳心中,始终都保留着苏东坡的位置的。只是可怜的她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像苏这样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男人,虽然在官场上几经沉浮,但他永远不会少着女人缘的。他的心不会有琴操的心那样干净,那么透明。苏东坡一生知己甚多,妻子也娶了两个,后来还娶了王朝云为妾。如果说琴操是苏东坡早年的红颜知己,那么王朝云算是苏东坡后来的红颜知己。<br/>  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是在继续交往着,相互倾诉着心声,交流着佛学,玲珑山上几乎到处都有过他们的影子。直至两年后,苏东坡因官职调离北上,他们就此分别。遗憾的是,此次离别竟成了永别。<br/>  琴操依然守着寂寞打发日子,对于苏东坡的消息再也无法知道了。直到多年后,有个还俗的诗僧叫参寥的,给琴操带来了苏东坡的消息。原来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内贬职到南海的瞻州去了,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br/>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象黛玉,琴操这样的红颜薄命的女子,我想在滚滚东流而去的岁月的江河中,真是不计其数。多少情?多少恨?遁入得了佛门,却始终关不上心门。寂寞的吞噬,相思的煎熬,足以摧残一个柔弱的多情女子。数月后,琴操终于在郁郁中香消玉殒,时年二十四岁。<br/>  苏东坡有一首《薄命佳人》的诗是这样写的:<br/>  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br/>  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br/>  <br/>  当暮年之中的苏东坡闻知琴操的不幸,不禁掩面而泣道“琴操,我对不起你,是我害了你啊!”从这首诗中,我们是否能够读到苏东坡怀念琴操的一些情感和一丝影子呢?这个,恐怕只有苏老学士自己心知肚明了。<br/>  不过,苏东坡也算是个重情义之人,几年后,当白发苍苍的他,带着深深的怀念,带着无比的悔恨回到了西湖。他拄着拐杖,艰难地一步,一步走向曾经是多么熟悉的玲珑山。他伫立在琴操的墓土前,一阵伤心欲绝,心中久久地默念着“琴操,我来了,我来看你了啊!”<br/>  想到这些细节,我蓦地感觉眼角有些湿润,心中也不禁多了一些莫名的伤痛。我赶紧暗地劝诫自己,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我怕我自己一旦深深的融入故事里来,会在一段时间里难以恢复这种情绪。<br/>  还是说苏东坡后来吧,他后来出资请人将琴操的墓重葬了一番,也很伤心的祭奠了琴操,并还亲自书写了墓碑。<br/>  苏东坡为什么最终也没有纳琴操为妾,也许是苏东坡为了保全他个人的名声,也许是因为妻子的不允许,或者说是琴操不愿意为妾?这些都已经无从考证了,无论怎样我们也不可能去把苏学士唤醒,问问他一个究竟。<br/>  “西湖的水,我的泪,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团火焰。”耳边依稀飘来这样的歌声。瘦瘦的西湖啊!你真是一个令无数才子佳人能够产生浪漫爱情之处,也是一个令多少痴男怨女痛彻心扉的伤心之地,更是令今天的我们为之叹息,又为之魂牵梦绕,羡慕不已的地方。起码,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心驰神往的地方,尽管永远只是一个梦,但这样的梦境实在令人不忍舍去。<br/>  琴操,我想你应该可以安息了,因为你的苏大人最终还是来看望你了。你难道没有感觉?他正轻轻地抚摸着你的墓碑,就像在轻轻地拭去你昔日美丽的脸颊上,那冰冷的泪珠。你难道没看见?他还盘膝而坐,正弹着你以前喜欢的琴曲。虽然他知道是唤不醒你的,但他这样能够唤回曾经的那些美好的回忆,能够诉尽心中那绵绵的相思之痛……<br/>  <br/><strong>  十一。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张淑芳</strong><br/>  <br/>  张淑芳(????)南宋人,出身寒微,为樵夫之女。<br/>  <br/>  配偶:无<br/>  号:无<br/>  词集:无<br/>  生活地:杭州<br/>  爱好:诗词,读书,歌舞<br/>  寂寞指数:★★★★★★<br/>  <br/>  仅存词作:<br/>  <br/>  《更漏子》<br/>  <br/>  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br/>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br/>  <br/>  《满路花》<br/>  <br/>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欲睡难成寐、音书绝。<br/>  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br/>  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仅梅花知苦、香来接。<br/>  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比霜风更烈。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br/>  <br/>  《浣溪沙》<br/>  <br/>  散步山前春草香。朱阑绿水绕吟廊。花枝惊堕绣衣裳。<br/>  或定或摇江上柳,为鸾为凤月中篁。为谁掩抑锁芸窗。<br/>  <br/>  公元1258年,蒙古大军分兵分三路进攻宋朝。一路由蒙古大汗蒙哥进攻四川,一路由其弟,也是后来元朝的开国之君忽必烈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而且忽必烈还分另一路进攻云南。此时的南宋可以说是危在旦夕。而此时的皇帝是宋理宗,丞相就是臭名远扬的贾似道。第二年,蒙哥在攻打四川时因中箭伤重而亡忘,忽必烈只得暂时撤军而回,又因与其弟阿里不哥展开了好几年的争夺王汉的战争,南宋也就暂时的幸免了一时的亡国。<br/>  宋理宗浑然不管江山社稷的安慰,依然过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腐朽糜烂的生活。又是一次全国性的选妃开始了,张淑芳,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子,很快就被选中,送至杭州。<br/>  贾似道,一个在历史上和秦桧同样被世人唾骂的人,只因其同父异母的姐姐为宋理宗的贵妃,所以一路从进士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后升至丞相。此等经历,和历史上唐朝的杨国忠因其妹杨玉环荣为贵妃后也成为宰相的过程是何等的相似啊!贾似道再怎么眼光不行,可对于美女,他的眼光始终是一流的。当他第一眼看见张淑芳的时候,就早已魂不守舍了,于是立即将她留在了自己的府中,纳为小妾了。<br/>  在他豪华的住宅中,有一个称作“半闲堂“的地方。在这个堂中,贾似道请人雕了自己的塑像,像菩萨一样供奉着。而且日夜在那里荒淫作乐,醉生梦死。<br/>  据记载,有一次他一小妾的哥哥来看望其妹妹。只因他在门口张望,却贾似道所看见,于是怀疑他图谋不轨,便令人将其捆绑起来投入火中活活烧死。还有一次,贾似道率众多侍妾去西湖游玩,只因有一妾看见了以美男子,且脱口赞道“啊,帅哥!”于是,贾似道醋意大发。待回府之后,便起了杀心。无论这个小妾怎么哀求,贾似道还是拔剑杀死了她。由此看来,贾似道是一个多么残忍,且丧心病狂,草菅人命的无耻之徒啊!这个被记载故事中的小妾,其实叫做李慧娘的。<br/>  小时候,记得曾在影院看过不少古装的戏曲故事,如《杜十娘》、《李慧娘》、《天仙配》、《追鱼》等等。那时候根本不懂得故事的来源和其意思,只是因为年幼好奇,也就稀里糊涂的看过一番。后来才悟出了《李慧娘》的故事中这个被贾似道所残忍杀害的小妾名叫李慧娘的,而那个被她倾心的美男子就是当时的太学生裴舜卿。如今说起,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br/>  大致了解了贾似道,我们回过头来,还是说说张淑芳吧。在这个危机四伏而不见天日的贾府里,作为柔弱的一名女子,尽管内心一万个不愿意,但想产生“反抗”这两个字,那确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刀下鬼的。机智和聪明,在这里虽然保不住贞洁,但至少还是能保住其性命的。<br/>  终于有机会得以解脱了。再说忽必烈在蒙古的王位争夺中获取大胜,于公元1275年再度气势如虹的挥师南侵,攻打南宋。贾似道被朝廷派遣领兵迎战,结果水陆两军皆被覆灭,不禁大败逃亡。不久,贾似道被朝廷抄家,并贬为高州团练使,派人押送而去。押送他的人名叫郑虎臣,他早就对贾似道恨之入骨。于是他遣散了贾似道所有的侍妾,也将他剩余的财物全部赠给了当地的百姓。后来,这个郑虎臣把贾似道押送到福建漳州一个叫做“木棉庵”的时候,用铁锤将贾似道打死,这也算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了吧!<br/>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至此,张淑芳因此也结束了她所谓的荣华富贵的生活。可茫茫尘世间,何处才是一个弱女子的容身之处呢?<br/>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马乱的岁月,且无一亲戚和朋友。孤助无援的她万般无奈,也似乎看破了红尘,于是选择了在五云山下一尼庵中削发为尼了。<br/>  “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仅梅花知苦、香来接。”孤独啊孤独,寂寞啊寂寞。唯有这院中梅花才是我的知音,才懂得我内心的凄苦。<br/>  “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可梅花毕竟不能言语,寂寞空虚的我,还不如这些梅花。你看我那曾经的青春已经不再,美丽的容颜也正日渐消瘦,可是有谁来怜惜我呢?又有谁会来聆听我的心声呢?<br/>  “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春去秋来,又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飞过的大雁啊,一声又一声凄凉的叫着。不知道,它们会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不带走我呢?<br/>  “或定或摇江上柳,为鸾为凤月中篁。为谁掩抑锁芸窗。”西湖虽好,寂寞难耐啊!这种寂寞凄凉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也不会有人来向我问起什么。绿杨影里,竹荫之下,寂寞窗前,若不是风雨的造访,这里简直就是无声的世界。<br/>  我觉得张淑芳是我所记载的这些女词人中,是一个最可悲的女人。常言道“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而对于张淑芳来说,我丝毫找不到他爱过或者被爱过的一点点痕迹,也没有寻觅到她有醉过酒的影子。这样的一位寂寞才女,难道还不够悲哀么?<br/>  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忍看着岁月无情的逝去,容颜也随着苍老。世间的欢声笑语,红尘中的恩恩怨怨一切与我无关。过完这个今夜,明天依然是寂寞。<br/>  也就是这样,张淑芳走完了她人生最后的寂寞旅途,几乎没有谁知道她踪迹,更不知道她是在怎样的一个狂风暴雨的清晨,或者说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陪伴了她后半生的五云山下、九溪坞里。如果我今天还不再提起她,将会有太多的人不会知道,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位无声无息,且聪明美丽的才女出现过。<br/>  想想古人也是真的很无奈。男人看破红尘便入寺为僧,女人心灰意冷的时候也能入庵为尼。而今天的我们呢?也许我们现代的人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什么事看得非常开。但凡男女感情之事,爱了就爱了,散了就散了,比起古人来的确潇洒多了。若是真的被情所伤,细细想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br/>  天涯何处无芳草?有你不多,没你也不少。当今物质生活这么好,世道也好,干嘛跟自己过不去呢?人的一生极其短暂,我们不要轻易地去说看破红尘之类的话。因为我们也不可能有古人那样的心境,也达不到那种看似悟透禅理的境界。果真叫我去青灯古庙孤苦伶仃的去与寂寞为伍,到时候,恐怕不是被憋得精神分裂,就是被寂寞折磨得奄奄一息。<br/>  <br/>   (青若2010.5.17 待续)</font></p>
[此贴子已经被水云间于2010-8-27 8:51:3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沙发
发表于 2010-8-25 22:48: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8-24 22:02:31 | 只看该作者
<p>想想古人也是真的很无奈。男人看破红尘便入寺为僧,女人心灰意冷的时候也能入庵为尼。而今天的我们呢?也许我们现代的人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什么事看得非常开。但凡男女感情之事,爱了就爱了,散了就散了,比起古人来的确潇洒多了。若是真的被情所伤,细细想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br/></p>
<p>坦然面对一切!微笑生活!这就是现代人!问好!</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0-8-27 14:59:48 | 只看该作者
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斯人远去,空留后人嗟叹。琴操,绝世的才情又如何,最后却落得独对青灯古佛。想来都是受封建思想的残害,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写到这一节,是笔走流云,游刃有余,比之先强,增加了叙述上的笔力,人物塑造饱满。如在语言上再加工,会更佳。佳作推荐精华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9-6 11:54:5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青若,静雅一直跟着你走进这些才女!欣赏她们精彩,感叹她们的命运!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0-31 18:19 , Processed in 0.02437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