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斫曹牡丹赛洛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16: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斫曹牡丹赛洛阳

                                                                  国色天香比媚娘,
                                     武皇一妒贬洛阳。
                                     文人骚客惹花烦,
                                     石山有幸藏牡丹。
      在邵东县的最北端,有一个与新邵、涟源、双峰三县毗邻接壤的高寒山区, 因石头多而得其地名--斫曹,地名隐含剁开的石槽之意,原是一个“山高坡陡石头多、少水少田少树木”的省定贫困乡。辖29个行政村,2.5万人口,灌溉条件极差, 又不通公路,56平方公里的面积,就覆盖着50%的石头。自古就有“养女莫嫁斫曹郎 ,过门三天准哭娘”的告诫。
      曾经何时,僻静的斫曹突然热闹起来,“以药兴乡”的发展战略使玄参、百合、芍药、射干、玉竹等50多种中药材纷纷落户山区。更有甚者,喜好户外活动的朋友,竟然在这过去的荒蛮之地发现了洛阳人引以自豪的富贵高雅花卉--牡丹。
      
愉快的旅行永远是我的所爱,谷雨时节,我和邵东论坛三米微笑、怪怪、老古懂等一帮知性的朋友相约自驾前往 。驱车进入斫曹不久既发现,这个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堪称日新月异,一条条水泥公路四通八达,一栋栋崭新民房鳞次栉比,一块块山土水田春意盎然,一座座石山小丘花团锦簇,全然没有了我记忆中二十年前的满目萧然。
      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果真如此,一会儿,车上一帮美女率先发现,路旁山坡上有半亩鲜艳的牡丹,立即大喊:“牡丹!牡丹!” 车未停稳就往下跳,一路花枝招展地狂奔而去,全然失却了昔日的素女形象。拍照留影、追逐嬉戏、引吭高歌、一片欢腾。一位老农骄傲地笑我们:“一片牡丹就古样高兴,前面的花多了,看你们会变成么样?”是啊!万里长城才第一步就满足了,没出息,大家闻言立即爬上车继续前进。
      
汽车在弯弯的山间水泥路上缓缓行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香艳各异的牡丹,红的、黄的、白的、五彩缤纷;含苞的、怒放的、落英的、层层叠叠;一支独秀的、并蒂竞艳的、奇丽无比。向导介绍:牡丹适宜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生长,耐肥不耐寒,怕水不怕旱,药农只要把握了这些特性,将牡丹栽植在高凸清凉的土地上,多施有机肥就行了。一路上所见斫曹的牡丹,都是依照这一规律种植的。
     
观赏谈论间,车爬上了七十年代湖南“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村野鸡坪。向导说 :六十年代末的野鸡坪,只有两个生产队、47户人家、62个男女全劳动力。这是一个石山林立,田土极少,十年九旱的穷山窝。当时这里的主要困难是缺粮,在那个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年代,支书带领全村人战天斗地,用人定胜天的精神改造大自然。经过6年的奋斗,凿穿石山、搬掉石头、整平土地、筑起水坝、硬是建成了一座20000多立方米蓄水量的大山塘,开垦出48丘37亩梯田,一举解决了吃的问题。时代不同了,中国出了个袁隆平,屋里的粮食吃不赢。一心奔小康的野鸡坪人于是响应当地政府“以药兴乡”的号召,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他们发现:牡丹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经济价值。花可醇酒,根可入药,皮经过加工有散瘀、清血、止痛、通经、降血压之神效。就漫山遍野地种植牡丹,除了野鸡坪人引以为豪的“娘婆子丘”继续纪念性地留做水田外,其余全植上了以牡丹为主体的名贵药材。
      
这是一个星期天,各地休闲的人们纷拥踏至,已经有人不少人先于我们到达了山村,山里花香扑鼻,游者如织。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一位首长模样的长者带领下,指点大片如画的的牡丹花圃,兴奋异常,感慨万千。“这就是村里的老书记周南生啊!”向导悄悄地介绍。“一层层梯田一层层高,拖拉机就在云里头飘。”这首流传一时的童谣,说的就是眼前的人工梯田,周南生就是当年造梯田的领头雁,后来官至副厅,从那神采奕奕的高兴劲可以看出,过去的保命粮?变为今天的花海钱?,正是老人家喜闻乐见的大好景象啊!有人评价:“野鸡坪现象是邵东人拼搏精神的集中体现,周南生精神是邵东精神的源头之一!”
      
这里山石嶙峋,除了已经整成梯田的30多亩牡丹外,大量的牡丹还是种植在星星点点的石窝里,石窝里的牡丹比洛阳的盆景还精致。石头窝像假山,比假山真实;像鸟,比鸟活泼;像猛兽,比猛兽憨态可亲;神态天成,千变万化,都是千年雨水冲刷而成。只要能容得下土,这里勤劳的人们就会学“精卫填海”使之成为地道的花盆。是啊!大自然的花配上老天赐予的花盆,让斫曹的牡丹观赏价值赛洛阳,这里的人们又用其济病救人造富一方,使斫曹牡丹的实用价值更赛洛阳。
      
看来,大唐徐夤“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之句尚可借用,而北宋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犹为天下奇。” 的诗句可改为“斫曹地脉花最宜,牡丹犹为天下奇。”?!!!诗云:“花王何需媚帝王,武皇一妒贬洛阳。斫曹当比洛阳好,服务百姓显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6-28 23:05:28 | 只看该作者
看来这“牡丹之乡”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吧,只要有机遇,只要能抓住,这才是致富的根源。文章借观赏牡丹之举,对牡丹之乡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有力的褒奖,行文自如,情感融入的巧妙。不过文章还有修改的余地。欣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04:32 , Processed in 0.01548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