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8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律 山村夏景》之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08:0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律 山村夏景》之赏析

    我在论坛里看到对这首诗的诸多评论,我也反复品读多次,觉得这的确是一篇佳作,于是欣然提笔妄论一二,有违作者“一叶孤舟”之初衷者,还望作者谅解。
    让我们还是先来读一读原诗:
    云山傍俏村,绿树羡花魂。婀舞青莲醉,翩飞彩蝶喧。
    澄波稚子戏,倒影晚烟吞。牧笛归家懒,无忧唤舍门。
    读完后,我来用白话文翻译并欣赏一下:
    “云山傍俏村,绿树羡花魂。”
    薄云环绕的青山,怀抱里依偎着一个美丽的村庄。走进这个村庄,花香扑鼻,花姿幽雅,跟有了灵魂似的,在清风中翩翩起舞。一旁的绿树,看到这些都会羡慕不已。也摇着头,和着风的曲调为花儿伴舞。
    作者文思敏捷,条理清楚,这一联作为律诗中的“起”是很适宜和直白的。基本上交代了时间、地点,并为全诗定下了基本格调。
    “婀舞青莲醉,翩飞彩蝶喧。”
    在村边的池塘里,一叶叶青莲也在那里翩翩起舞,尽情地陶醉这美好的时光。翩飞的五颜六色的蝴蝶组成一副美丽的画卷……
    这么美丽的景致似乎意犹未尽,让人自然联想到富裕起来的田园乡村的美丽景致,还有蜻蜓、蛙声、忙碌与闲悠的人们……
    这一切一切,组成了一幅喧闹而平和的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这一联作为律诗中的“承”,承得很丰富,把一幅画卷进行了尽你想象的延伸。
    “澄波稚子戏,倒影晚烟吞。”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从写景过度到写人,以景烘托气氛,以人来丰富景致,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特殊画境。清清的绕村小河,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轻轻的涟漪。一群天真无邪的孩童在小河里尽情地戏耍。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慢慢晚烟笼罩了整个河面,美丽的水中倒影被晚烟弥漫着,慢慢地消失,看不见了。
    有朋友以晚烟不能深入到水中为由,对这个“吞”字提出疑问,恰恰我认为,好一个“吞”字了得。把这一片景色都写活了,晚烟虽然不能深入到水中,但它的确笼罩了河面,使倒影消失了,这里用“吞”,并无不妥。反而很巧妙。
    这一联作为“转”联,把景致推进了一个层面,由物转人,将主题深化。
    “牧笛归家懒,无忧唤舍门。”
    放牛孩子的牧笛在晚风依然在悠扬,实在不愿意早早的回家,可天色已晚,还是懒懒地回家吧,孩子们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回家后肆意的叫门声,给乡村的晚色增添了活力。可以想象到,父母将孩子拥入怀抱,尽享天伦的景象。
    这一联该“合”了,所以,作者很巧妙地利用“无忧唤舍门”这个简单的事情来点题,反映了当前和谐,富裕的农村新面貌。
    从全诗看,文字简洁优雅,意义深远,以点带面,全面展示乡村新景。结构设置合理,层层递进。从格律上看,非常严谨,读起来朗朗上口,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全诗的主题也能明白地反映出作者对时代的赞美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8-3 08:33:18 | 只看该作者
说明:墨林醉霜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是俺国文老师,前段时间,他就职于某私立贵族学校,毕生的经历献给了教育事业。退休后经我的鼓动跟我干起了工程技术,现就职于我的实验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7-30 08:34: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过奖了,偶惭愧!

需要说明的是,此诗改编于“竹海男儿”的词《山村夏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7-30 08:53:13 | 只看该作者
【眼儿媚 山村夏景】/竹海男儿文

云山脚下俏村庄,绿树伴花香。莲荷起舞,蜻蜓伫立,舍换新装。
无忧稚子水中戏,荡破万山妆。晚烟缭绕,牧童放笛,无限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8-1 03:44:52 | 只看该作者
<p>婀娜,一般是连用。婀舞,不妥。</p>
<p>依我看来,此则可取者,“牧笛归家懒”一句。</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8-1 03:45:22 | 只看该作者
<p>直言,望勿见怪。</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8-1 11:48:32 | 只看该作者
如是我闲版主说的没错,婀娜是双音节单纯词,单独一个字没意义,“婀舞,不妥。”

直言,勿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8-1 16:13: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悠然自得闲中趣

谢谢“如是我闲”和“幽兰”朋友。谢谢你们的关注。你们提的意见很好!但关于此字的使用我是考证后才用的,“婀”古作“?”(见康熙字典注解),一般是双音节单纯词。但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单用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也就是说将其意义已经有些引申了。

      比如“姿雅态”、“姿轻舞”、“妩媚婀姿”等词已经广泛被现代小说家和新闻工作者所使用。

      那么在古代也常被单独使用,这里举两个例:

      1、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有这样一段。

      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

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是好山:

     2、王昶《春融堂集》卷32《与毕秋帆制军论续通鉴书》尝称

    “窃谓史书之作,在收采之宏富,而尤在持论之方严,盖将以明古今之治乱,而治乱所以肇,实本乎贤奸忠佞之分。……是书卷帙重大,须?助者必多,愿以此告少詹,并告同局诸君子,为世道人心计,不独以收采宏富为能。……执事作是书,某备闻绪论久矣。……今闻书已将成,为之喜而不寐。又虑同事者侈其繁博,而不足以昭炯戒,且接???世俗之为也。敢忘其愚而言之,愿稍留意焉。”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已经很常见,并为大家所接受,如“冠军”是一个单纯词,得到第一名应该说“夺魁”,但现在已经通用“夺冠”了。

     以上意见当否,请诸位再作深入考究!

     谢谢大家,此言并非争辩,其实我很欢迎大家提意见,此意见只是作为交流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8-1 18:46: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菊种东篱香晚节

<p>呵呵,受教了!</p>
<p>治学求知,当有碧柳先生这样的精神,这样的风度。衷心佩服!</p>
<p>今日又长一智,多谢!</p>
<p>以后再行请教。</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8-2 12:59:35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碧柳烟波</i>在2009-08-01 16:13:05的发言:</b><br/>
<p>      谢谢“如是我闲”和“幽兰”朋友。谢谢你们的关注。你们提的意见很好!但关于此字的使用我是考证后才用的,“婀”古作“<font face=\"Verdana\">?</font>”(见康熙字典注解),一般是双音节单纯词。但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单用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也就是说将其意义已经有些引申了。</p>
<p>      比如“<font face=\"Verdana\"><font color=\"#ff0000\">婀</font>姿雅态</font>”、“<font face=\"Verdana\"><font color=\"#ff0000\">婀</font>姿轻舞”、“<font face=\"Verdana\">妩媚婀<font color=\"#ff0000\">姿</font></font>”等词已经广泛被现代小说家和新闻工作者所使用。</font></p>
<p>      那么在古代也常被单独使用,这里举两个例:</p>
<p>      1、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有这样一段。</p>
<p><font face=\"Verdana\">      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font><font face=\"Verdana\">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font><font face=\"Verdana\">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蛤、淘盐。他走近前,弄</font><font face=\"Verdana\">个把戏,妆个<font color=\"#ff0000\">?</font>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font><font face=\"Verdana\">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font></p>
<p><font face=\"Verdana\">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font><font face=\"Verdana\">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font><font face=\"Verdana\">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font><font face=\"Verdana\">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font><font face=\"Verdana\">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font><font face=\"Verdana\">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font><font face=\"Verdana\">,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font><font face=\"Verdana\">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font><font face=\"Verdana\">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font><font face=\"Verdana\">顶上观看。果是好山:</font></p>
<p>     2、<font face=\"Verdana\">王昶《春融堂集》卷32《与毕秋帆制军论续通鉴书》尝称</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窃</font><font face=\"Verdana\">谓史书之作,在收采之宏富,而尤在持论之方严,盖将以明古今</font><font face=\"Verdana\">之治乱,而治乱所以肇,实本乎贤奸忠佞之分。……是书卷帙重</font><font face=\"Verdana\">大,须?助者必多,愿以此告少詹,并告同局诸君子,为世道人</font><font face=\"Verdana\">心计,不独以收采宏富为能。……执事作是书,某备闻绪论久矣</font><font face=\"Verdana\">。……今闻书已将成,为之喜而不寐。又虑同事者侈其繁博,而</font><font face=\"Verdana\">不足以昭炯戒,且接<font color=\"#ff0000\">?</font>??世俗之为也。敢忘其愚而言之,愿稍</font><font face=\"Verdana\">留意焉。”</font></p>
<p>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已经很常见,并为大家所接受,如“冠军”是一个单纯词,得到第一名应该说“夺魁”,但现在已经通用“夺冠”了。</p>
<p>     以上意见当否,请诸位再作深入考究!</p>
<p>     谢谢大家,此言并非争辩,其实我很欢迎大家提意见,此意见只是作为交流而已!<font face=\"Verdana\"></p></font>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08-01 16:17:57编辑过]</font></div></div>
<p>哈哈,饱学之士啊。</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8-2 17:23:0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诗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8-4 12:28:06 | 只看该作者

公司职位讲解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碧柳烟波</i>在2009-08-01 16:13:05的发言:</b><br/>
<p>      谢谢“如是我闲”和“幽兰”朋友。谢谢你们的关注。你们提的意见很好!但关于此字的使用我是考证后才用的,“婀”古作“<font face=\"Verdana\">?</font>”(见康熙字典注解),一般是双音节单纯词。但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单用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也就是说将其意义已经有些引申了。</p>
<p>      比如“<font face=\"Verdana\"><font color=\"#ff0000\">婀</font>姿雅态</font>”、“<font face=\"Verdana\"><font color=\"#ff0000\">婀</font>姿轻舞”、“<font face=\"Verdana\">妩媚婀<font color=\"#ff0000\">姿</font></font>”等词已经广泛被现代小说家和新闻工作者所使用。</font></p>
<p>      那么在古代也常被单独使用,这里举两个例:</p>
<p>      1、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有这样一段。</p>
<p><font face=\"Verdana\">      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font><font face=\"Verdana\">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font><font face=\"Verdana\">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蛤、淘盐。他走近前,弄</font><font face=\"Verdana\">个把戏,妆个<font color=\"#ff0000\">?</font>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font><font face=\"Verdana\">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的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font></p>
<p><font face=\"Verdana\">州过府,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font><font face=\"Verdana\">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font><font face=\"Verdana\">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font><font face=\"Verdana\">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font><font face=\"Verdana\">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font><font face=\"Verdana\">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font><font face=\"Verdana\">,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font><font face=\"Verdana\">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font><font face=\"Verdana\">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font><font face=\"Verdana\">顶上观看。果是好山:</font></p>
<p>     2、<font face=\"Verdana\">王昶《春融堂集》卷32《与毕秋帆制军论续通鉴书》尝称</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窃</font><font face=\"Verdana\">谓史书之作,在收采之宏富,而尤在持论之方严,盖将以明古今</font><font face=\"Verdana\">之治乱,而治乱所以肇,实本乎贤奸忠佞之分。……是书卷帙重</font><font face=\"Verdana\">大,须?助者必多,愿以此告少詹,并告同局诸君子,为世道人</font><font face=\"Verdana\">心计,不独以收采宏富为能。……执事作是书,某备闻绪论久矣</font><font face=\"Verdana\">。……今闻书已将成,为之喜而不寐。又虑同事者侈其繁博,而</font><font face=\"Verdana\">不足以昭炯戒,且接<font color=\"#ff0000\">?</font>??世俗之为也。敢忘其愚而言之,愿稍</font><font face=\"Verdana\">留意焉。”</font></p>
<p>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已经很常见,并为大家所接受,如“冠军”是一个单纯词,得到第一名应该说“夺魁”,但现在已经通用“夺冠”了。</p>
<p>     以上意见当否,请诸位再作深入考究!</p>
<p>     谢谢大家,此言并非争辩,其实我很欢迎大家提意见,此意见只是作为交流而已!<font face=\"Verdana\"></p></font>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08-01 16:17:57编辑过]</font></div></div>
<p><font size=\"3\">呵呵,幽兰心悦,如碧柳烟波这样严谨考究,幽兰叹服,谢谢指教!</fon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8-11 13:01:48 | 只看该作者
高手点评,见功底。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8-22 14:28:40 | 只看该作者
   《五律?山村夏景》作为一首习作,这应是一首歌功颂德的应制之作。写的挺好的!看得出作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了。
    提一点意见,首联的对句的“魂”字,似乎与全诗的基调相悖!尾联写的挺形象的,问题是此景,纯系作者生造出来的,使该诗有些失真了!
    建议:
    1、跳出应制之作的圈子,写些抒怀的作品,练手快。
    2、在艺术手法上再深入学习,特别是景物入诗的方式要有些变化的,除了用赋的手法外,烘托、衬托、比兴等都要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6-18 22:45:02 | 只看该作者

回 楼主(墨林醉霜) 的帖子

朋友善评,想象丰富!不过今日之农村难见牧童,难闻牧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07:44 , Processed in 0.055326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