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 山村夏景》之赏析
我在论坛里看到对这首诗的诸多评论,我也反复品读多次,觉得这的确是一篇佳作,于是欣然提笔妄论一二,有违作者“一叶孤舟”之初衷者,还望作者谅解。
让我们还是先来读一读原诗:
云山傍俏村,绿树羡花魂。婀舞青莲醉,翩飞彩蝶喧。 澄波稚子戏,倒影晚烟吞。牧笛归家懒,无忧唤舍门。 读完后,我来用白话文翻译并欣赏一下: “云山傍俏村,绿树羡花魂。”
薄云环绕的青山,怀抱里依偎着一个美丽的村庄。走进这个村庄,花香扑鼻,花姿幽雅,跟有了灵魂似的,在清风中翩翩起舞。一旁的绿树,看到这些都会羡慕不已。也摇着头,和着风的曲调为花儿伴舞。 作者文思敏捷,条理清楚,这一联作为律诗中的“起”是很适宜和直白的。基本上交代了时间、地点,并为全诗定下了基本格调。
“婀舞青莲醉,翩飞彩蝶喧。”
在村边的池塘里,一叶叶青莲也在那里翩翩起舞,尽情地陶醉这美好的时光。翩飞的五颜六色的蝴蝶组成一副美丽的画卷…… 这么美丽的景致似乎意犹未尽,让人自然联想到富裕起来的田园乡村的美丽景致,还有蜻蜓、蛙声、忙碌与闲悠的人们…… 这一切一切,组成了一幅喧闹而平和的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这一联作为律诗中的“承”,承得很丰富,把一幅画卷进行了尽你想象的延伸。 “澄波稚子戏,倒影晚烟吞。”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从写景过度到写人,以景烘托气氛,以人来丰富景致,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特殊画境。清清的绕村小河,在微风的吹拂下,荡起轻轻的涟漪。一群天真无邪的孩童在小河里尽情地戏耍。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慢慢晚烟笼罩了整个河面,美丽的水中倒影被晚烟弥漫着,慢慢地消失,看不见了。
有朋友以晚烟不能深入到水中为由,对这个“吞”字提出疑问,恰恰我认为,好一个“吞”字了得。把这一片景色都写活了,晚烟虽然不能深入到水中,但它的确笼罩了河面,使倒影消失了,这里用“吞”,并无不妥。反而很巧妙。
这一联作为“转”联,把景致推进了一个层面,由物转人,将主题深化。
“牧笛归家懒,无忧唤舍门。”
放牛孩子的牧笛在晚风依然在悠扬,实在不愿意早早的回家,可天色已晚,还是懒懒地回家吧,孩子们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回家后肆意的叫门声,给乡村的晚色增添了活力。可以想象到,父母将孩子拥入怀抱,尽享天伦的景象。
这一联该“合”了,所以,作者很巧妙地利用“无忧唤舍门”这个简单的事情来点题,反映了当前和谐,富裕的农村新面貌。
从全诗看,文字简洁优雅,意义深远,以点带面,全面展示乡村新景。结构设置合理,层层递进。从格律上看,非常严谨,读起来朗朗上口,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全诗的主题也能明白地反映出作者对时代的赞美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