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2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刍议新酒和旧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9:5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这个话题,我讲四句话:
       瓶美尤需酒美,倾心酿酒护瓶。
       买瓶还酒贻笑,新酒旧瓶吐馨。
        一、瓶美尤需酒美。
        新酒和旧瓶只是个比喻。这里的“瓶”借指形式,“酒”借指内容。一般地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特殊地说,旧体诗词的形式多指格律,内容则指立意、题材、情感等等。旧体诗词的格律相对固化,其内容及表达方式也因此受到一定局限。
       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其实,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并非酒与瓶那么简单,而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抽象的意义上把它们分别开来。
       旧体诗经历千年传承和发展和嬗变,其形式(包括字数、篇幅、押韵、平仄、粘对等)十分完美,已被作者、读者长期广泛接受。形式既已固定,能以古代的瓶, 装现代的酒, 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就是与时俱进。如果见瓶子漂亮,就确认它装的必定是好酒,是不懂酒的糊涂虫;如果不讲究内涵,用瓶装污水,就糟蹋了瓶子,不少格律溜就是这样。
       诗词的优劣,主要看内容。对于作者来说,掌握和运用格律是创作的入门,是最低一级的台阶;对一般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最关注的还是内容,不会太追究是否符合格律。
       古诗词在社会上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写诗填词是古代士大夫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是入仕进阶的工具;而今天写古诗词连微薄的稿酬都得不到。
       那么,我们写旧体诗到底为了什么?
       在这里,不想说什么大话。首先,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应该说,表达欲望,是区别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吧。诗词发表门槛低,尤其是在网上发表,基本上是自娱自乐,人们可以随时用它记述生活、表达情感、阐述观点……过足发表作品和当主编的瘾。 其次是人际交流的需要。人是群居动物,喜欢交流是天性。交流能增进友谊,能传道解惑,能养性怡情,能明辨是非……交流的反面是封闭。无论是外加的封闭,还是自我封闭,都是违背人性的。
       按这两个基本需求,人们必然喜欢那种内容实在、真实、能感人肺腑、给人启迪的诗,绝不是那些音调铿锵的废话、假话、套话。用鲁迅的话说,写作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
       传统诗词是否能够有效地表现当代生活?是否能开创出不同于古人的局面与气象?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这前提就是要普及基本的文学常识,先弄清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一句话:旧瓶要装进新酒。贫乏陈旧的内容不行,要“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臧克家语)。
       二、倾心酿酒护瓶
       瓶子虽旧,但不失美观,还可继续利用,关键是要装进你自己的酒,看你酿酒的材料是什么?
       诗词用韵(尽管这只是“形式”中的一部分)“双轨并行”,实践已经证明:行不通。
       这有历史教训:明代虽有皇帝颁布的《洪武正韵》,但终明一代,仍未能被诗人学者接受。民国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新韵》,当初只是少数人认可,最后还是故态复萌。解放后所颁的《诗韵新编》,仍未见真正的大家运用。由此可知,平水韵有着其极强的生命力。
       格律就是约束,凡有约束就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初学者只须常翻翻诗韵字典一类的工具书,有一本《诗韵合璧》,练习一段时间就能掌握了。“不易学”、“束缚思想”,那是唬人的瞎话。“带着镣铐跳舞”,练好了就别有一番风味。
       我国是个多方言的国家,能维系全国各语系千年之久的平水韵,是人们长期实践和改进成果的结晶,是各类方言的最大公约数;普通话并没有这样的优越性。而且,诗词创作也没必要附加推广普通话的责任。
       诗词艺术有其整体性,只有保留其原生态,才能彰显其价值。诗词语言不必与实用语言一致,强求一致,必将失去艺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平水韵)它只代表一种被认为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这种语音系统纯然是属于书面语言的;从唐代到清代,一直是基本上遵守着这一个语音标准。”诗词(文学)语言与舞蹈语言、绘画语言、影视语言等等一样,各有其不容破坏的独特体系和表现方式。芭蕾舞的动作使用脚尖,戏曲的唱念使用各地方言,书法用毛笔书写……有谁想去改变这些传统呢?就说用普通话吟诵诗词吧,也并没什么大碍,照样铿锵悦耳;若用各种方言吟诵,其效果还更佳。
       诗学这笔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不允许破字当头。从诗词发展轨迹看,唐代近体诗的出现并未改变先秦两汉四言诗或古体诗的格律,词的出现也没有改变诗。
       诗词也是维系全世界华人情感的一根文化纽带,台港澳和遍布世界的海外华人能同意且实施“声韵改革”方案吗?如果不能,这根文化纽带就将被割断了。
       当然,世上的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纵观历史,平水韵的形成也有其渐进的变化过程。窃以为,对平水韵实行一些改良还是有意义的。比如,可以用词韵来作诗,对原韵部进行一点微调等。
      目前古诗词这“酒”不太好销,是酒不好,并非瓶子孬。一个明摆着的基本事实是:古人作的诗词到今天仍然脍炙人口,今人作的诗词无人认可,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有不少写诗的自己就不读今人写的诗)。当务之急,不是改瓶子,而是酿好酒。
       显然,“声韵改革”是诊错病,开错了方子。
       当然,如前所述,形式是和内容相联系的,新内容将嬗变出怎样的新形式,必须在长期实践中自然产生,绝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来转变、推行,更不靠“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以当前形势看,内容的改革才是主要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得倾心酿酒护瓶。
       三、买瓶还酒贻笑
       毋庸讳言,当今诗坛精品寥寥,伪诗、滥诗多多,“格律溜”铺天盖地,珍珠蚌淹没沙堆。
旅游诗只是景点的堆叠,咏物诗写成了谜语,政治诗都是标语口号,言不由衷的“三应诗”泛滥成灾……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求形式不求内容产生的恶果。
        不少诗者稍懂点格律,就沾沾自喜,自以为得之矣。
        对待诗歌之形式和内容关系的处理,自古及今有不少典型范例。
        让我们重温下面这首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如果按七绝要求,首句失律,且与第二句平仄失对。大诗人李白为什么不把它写成中规中矩的七绝,而要做成古绝呢?难道是功力欠缺吗?否也!因为只有这样写,才显得清新流畅、境界开阔,更能表现他年轻快意的心情;诗人不屑为了表面的光亮而削足适履。果然,这首诗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宋代著名诗论家严羽曾评论李白 “八句皆无对偶者”的《夜泊牛渚怀古》是“文从字顺,音韵铿锵”(《沧浪诗话》),大加赞赏。同样,让大诗人李白见之敛手、被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的崔颢的《黄鹤楼》,其格律也难称工稳。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据统计,在《唐诗三百首》五律的80首里,出律和破格的竟超过半数,而通篇只有一个对仗的,竟占29首。《全唐诗》里更是实例多多。
       况且,旧体诗并非只是近体诗的律诗和绝句。古体诗就没有规范的平仄要求,还有拗律、折腰体等,回旋的余地很大。不少作者却对格律自我要求苛刻,作茧自缚。不懂得按照内容需要选择诗体,作诗动不动就是一首七律,填词动不动就填长调,酬唱动不动就步韵。甚至有人能用“烂熟烂的套子”一日几十首,你写完一首,他可以立马回赠你十首。那些诗长得什么样呢?实在不敢恭维。
        如果以为学诗就是学韵律,懂点格律就是懂诗,就可如法炮制,则大谬也!
        如果继承古代优秀诗歌遗产,仅仅搬来形式,岂不是本末倒置、买椟还珠?!
        四、新酒旧瓶吐馨
        怎样才能酿造出优质的好酒,装进旧瓶,让它芳香四溢,成为名优产品?
        首先要弄清诗词的文学性。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文贵独创。诗词创作不是技术制作,更不是宣传口号,切忌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对诗意的营建无所用心,对诗情的表达麻木不仁。这是当今旧体诗坛的通病和痼疾。
       诗词本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大宗,但自从白话新诗登上文学殿堂以来,传统诗词逐渐被边缘化,以致各种版本的《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中都只字不提现当代的诗词创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传统诗词大有复兴气象,各种诗词社团及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进入网络化时代以来,旧体诗词的创作群更是空前扩大,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旧体诗词作品产生。但是,这种空前热闹,还缺乏大量较高水平的诗词作品的支撑,而且,当代诗词的理论建设显得异常萧条,并且严重滞后。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由于长期创作断档,新兴的旧体诗词创作队伍心态浮躁,素质偏低;许多诗词组织由于经费问题,研讨交流活动难以开展;诗词界历来重创作、轻理论;当代诗词评论和诗词理论建设未纳入现代学科体系,一些诗词评论重微观、轻宏观,有的甚至流于朋党吹捧,而少理论建设与指导意义,等等。
       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口号,梁启超强调了“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 的原则,他们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将   “新意境”放在第一位。这些观点都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地去反思。
       要让“旧瓶新酒” 芳香四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发动创作者深入生活,继续发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创作传统。
       要面向社会开办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培训班和研讨班,举行生动活泼的采风创作活动。
       既要提高权威诗词刊物的办刊水平,又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自办诗词刊物,推行诗词创作“精品战略”。
       要改变现行高校及社科院体系没有当代诗词评论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不研究当代诗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也不研究当代诗词的现状,加强旧体诗创作的理论建设。
       要从青年中发现创作苗子,发展年轻作者充实各级诗词组织。
       要积极培养大量诗词教师,推动各级学校“诗词进校园”的进程。
       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诗词创作环境,提倡创作自由,不断开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诗词创作局面。
       ……
       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方向是明确的,提高的措施也是可操作的。对当代诗词的创作,我们应该满怀信心。

    (这是一篇在省级高级研讨会上的发言。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诗词学会理事,有诗词集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7-5 08:38:2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尤以第二段为佳。时下有些人专事溜须拍马,凡是上面的声音,必极力拥护,不管行不行得通,不敢道一个“不”字。敢在高级研讨会上发出“不同的声音”的人极少。
赞同“当然,世上的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纵观历史,平水韵的形成也有其渐进的变化过程。窃以为,对平水韵实行一些改良还是有意义的。比如,可以用词韵来作诗,对原韵部进行一点微调等”的见解!!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7-5 09:42:50 | 只看该作者
?理透?,客???,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7-5 09:44:52 | 只看该作者
?迎常?交流,?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14:12:0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子非鱼斑竹和首版的热情鼓励!这虽是个老话题,却可常议常新,也希望异见者参与论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4 08:59 , Processed in 0.01572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