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论“仁”》之《修身达“仁”》:以友辅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20:3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lt;论语&gt;论“仁”》之《修身达“仁”》(5)

以友辅仁


【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

【今译】曾参说:“君子以合乎礼仪的标准和方式来选择、交往朋友,以与朋友的交往来辅助仁德的修养。”

【心得】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比孔子年少四十六岁。《论语》中,对孔子的弟子以“子”称的只有四人,其中曾参最多。其言论常以“曾子曰”开头单独收录,不像其他弟子的话多以与孔子问答形式。有人据此推测其门人参与或主持了《论语》的编纂,我以为可信。曾子以“孝”著称。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他“作《孝经》”,但《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说他“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使《孝经》的著作权问题成了历史之谜。
“以文会友”一句话,在今天使用频率仍极高。网络上许多博客圈子,都以这句话来标榜自己的宗旨。但按照多数学者的理解,其用意已与《论语》中原意相去甚远。高专诚在他的《论语通说》中解释:“‘文’是礼文、节文之意。‘以文会友’,即是说在交友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朋友的素质,还要注意交友的方式,始终以礼相待。能做到以上两点,交友的过程不啻是个成仁的过程。”(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1月第1版)李泽厚著《论语今读》说:“为什么要‘以文’才会友?注家又有各种讨论,如‘文者,礼乐法度刑政纲纪之文’,‘布帛菽粟之文,非古文之文、时文之文,雕虫藻丽之文,会友以收摄身心,此学人第一切务’(《反身录》),仍‘一是以修身为本’。今天则是以学术之‘文’(世界一年多少学术会议、多少学术论文!)来会朋友,以切磋琢磨,发言讨论,而所辅者并非‘仁’,而是‘知’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0月第1版)
为什么“以友”能够“辅仁”?李泽厚在书中还引用了康有为《论语注》的一段话,其解释可谓精当明了:“人情孤独则懒惰,易观摩则奋历生。置诸众正友之中,则寡失德;置诸多闻人之中,则不寡陋。故辅仁之功,取友为大。”就是说,多跟好人、仁人交朋友,以“仁”的标准来交朋友,是成仁、达仁的重要途径。《论语》开篇第一章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乐淘淘于远方的朋友来与他相会,想必是出于“辅仁”的原因。一帮仁人朋友欢聚在一起,其所论、所做自然离不开高尚的仁德。就像现在慈善家们聚在一起做善事,“志愿者”们结成组织做义工,大家互相勉励帮助别人,使自己的灵魂也得到升华,岂不是快乐无比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30 14:37 , Processed in 0.01307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