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008080" size="4">道可?道非常 编撰 <br/><br/><strong>第一部分 说明 </strong><br/>1、本年表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120回《红楼梦》(三卷本)为底本。 <br/>2、本年表的干支纪年、节气数据和阴阳历换算主要依据郑鹤声编《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中华书局1981年10月第1版)。 <br/>3、本年表并非小说各回情节的梗概和提示,主要是标记小说作者隐藏的真实的时序。 <br/>4、本年表附录《红楼重要人物生日一览》。 <br/>5、根据本年表,结合曹家等有关史料,可以考查小说及作者与曹家的关系。 <br/>6、各位读者对本年表有任何疑问,或根据本年表得出更多更重要的发现与结论,欢迎来信垂询赐教。本道信箱:oliverchain@hotmail.com <br/>7、敬请尊重作者版权,引用和转载本年表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br/><br/></font>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left" width="97%">
<table class="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gray14"><font color="#008080"><font size="4"><strong>第二部分 年表正文 <br/></strong><br/><strong>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strong><br/>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年) <br/>6月8日(星期二,阴历四月二十八乙卯日。四月二十六癸丑日、6月6日星期天15时29分33秒申时交芒种节),贾宝玉诞辰 <br/>上午,姑苏(旧苏州府辖境)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乡宦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携带“通灵宝玉”,准备在“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时将“通灵宝玉”“夹带于中”。醒来后,带着独生女儿“年方三岁”的英莲到街前“看那过会(道教药王圣诞庆祝活动)的热闹”。回家时,碰见一个“癞头跣脚”的和尚和一个“跛足蓬头”的道士在街头分手。 <br/>当天,甄士隐家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贾化(雨村)来访。雨村偶遇甄家丫鬟娇杏,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 <br/><br/>9月21日(星期二,八月十五庚子日,中秋节) <br/>甄士隐晚饭后邀请贾雨村来家饮酒赏月,因“明岁正当大比”,赠送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给贾雨村,供他进京赶考。 <br/><br/>9月22日(星期三,八月十六辛丑日) <br/>贾雨村“五鼓已进京去了”。 <br/><br/>?????????????????????????????? <br/>1707年春天 <br/>贾雨村入都参加会试,中了进士,“选入外班”(分发外省任官)。 <br/><br/>?????????????????????????????? <br/>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年) <br/>2月6日(星期一,正月十五癸亥日,元宵节) <br/>“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英莲被人贩子拐走。甄士隐夫妇“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第4回贾雨村说:“闻得(英莲)养至五岁被人拐去。” <br/><br/>4月5日(星期日,三月十五壬戌日,清明节) <br/>葫芦庙炸供不小心引起火灾,将十里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甄家被“烧成一片瓦砾场”。 <br/>由于“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民不安生”,甄士隐变卖了田产,带着妻子与两个丫鬟投奔大如州岳父封肃,“勉强支持了一二年”。 <br/><br/>?????????????????????????????? <br/>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己丑) <br/>某月某日 <br/>甄士隐“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见到一个疯疯癫癫的跛足道人。甄作《好了歌》,随后“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br/><br/>??????????????????????????????? <br/>1711年(康熙五十年辛卯年) <br/>某月某日(大约是年初) <br/>甄士隐“今已出家一二年了”,新上任的大如州知府贾雨村到任,见到了正在家门口买线的娇杏。当晚,贾雨村差人来传封肃问话。 <br/><br/><strong>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strong><br/>1711年(康熙五十年辛卯年) <br/>承上回。贾雨村到任当夜,传封肃问话。次日,娶娇杏。 <br/><br/>??????????????????????????????? <br/>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年) <br/>娇杏“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娇杏)扶侧作正室夫人了”。 <br/>当年,贾雨村上任“不上一年”即被革职,于是“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br/><br/>5月左右(阴历四月间) <br/>贾雨村“游至维扬地面”,“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前科探花、巡盐御史林如海“到任方一月有余”。愈后的贾雨村“相托友力”,被聘为林黛玉的家庭教师(“西宾”)。 <br/>林黛玉“年方五岁”,生于1707年3月15日星期二(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二月十二乙未日),比宝玉小一岁。林黛玉比弟弟大一岁,弟弟于1711年3岁时夭折。 <br/><br/>????????????????????????????????? <br/>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年) <br/>“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根据后文推断应为“二载”。 <br/>5月左右(阴历四月间),林黛玉的母亲贾敏病逝。此时林黛玉7岁。 <br/><br/>6月左右(阴历五月间) <br/>大约一个月后,贾雨村邂逅冷子兴。雨村说:“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 <br/>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br/></cc></font></font></td></tr></tbody></table><font color="#008080"><font size="4">见第39回1719年,刘姥姥的故事:“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 <br/>又第四回1714年贾兰“五岁”,生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因此贾珠大约在1709年17、18岁时病死。又元春生于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因此贾珠生于1691年(康熙三十年辛未年)。 <br/>提到贾珍独子贾蓉“今年才十六岁”,故贾蓉生于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年)。 <br/>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此时宝玉8岁。 <br/>甲戌本写王夫人“第二胎生了一个小姐,生在大年初一……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可见元春只比宝玉大一岁。从后面的情节来看,这是不对的,因此从戚序本、舒序本改。 <br/><br/>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三月初九生日,见第62回),王熙凤“今已娶了二年”。王熙凤此时将近16岁,与贾蓉同庚。 <br/>参见第101回癸卯年(1723年)凤姐称自己“虽然活了二十五岁”,又第42回九月“初二日是凤丫头的生日”,可知王熙凤生于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年九月初二癸酉日(1698年10月5日星期日)。 <br/>又,巧姐生日是七月初七,因此巧姐应生于1713年8月27日星期日(癸巳年七月初七壬子日)。 <br/><br/><strong>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strong><br/>1714年(甲午年) <br/>承上回。当天,贾雨村“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告诉前者“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雨村自是欢喜”,准备“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 <br/><br/>7月12日(星期二,六月初二壬申日) <br/>贾敏死后一个月,“出月初二”,7岁的林黛玉“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依附黛玉而行”。黛玉自幼随身的丫头雪雁10岁。“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不上两个月,贾雨村补缺应天府。 <br/><br/>8月初左右 <br/>林黛玉进荣国府,见到了贾宝玉。“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此时黛玉七岁,宝玉八岁。黛玉对宝玉说,自己“只上了一年学”。合理的推论应为两年。 <br/>又第90回贾母对王夫人等人说:“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 <br/><br/>次日,贾府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br/><br/><strong>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br/></strong>1714年(甲午年) <br/>8月初左右 <br/>承上回。林黛玉等来见寡嫂李纨。贾兰“今方五岁”,故生于1709年,比宝玉小3岁。第78回壬寅年八月十七日(1722年9月27日)贾兰作《??词》,众人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 <br/><br/>10月左右 <br/>贾雨村“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审理薛蟠打死冯渊案。此时英莲“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门子语),实际为13岁。 <br/><br/>薛姨妈“乃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宝钗“比薛蟠小两岁”,比宝玉大两岁(与晴雯和袭人同庚,袭人比宝玉“大两岁”。见第6回和第63回),生于甲申年正月二十一辛酉日(1704年2月25日星期一)(见第22回正月二十一宝钗生日,“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本回10岁,故薛蟠本回12岁。薛蟠生于1702年5月29日星期一(五月初三甲申日,见第29回)。 <br/>薛姨妈携宝钗两兄妹入荣国府,“在梨香院住了”。 <br/><br/>???????????????????????????????? <br/><strong>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br/></strong>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年) <br/>11月初 <br/>当年冬天,“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宝玉10岁半。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与宝叔同年”。 <br/>护花主人王雪香据元妃死于甲寅交乙卯年,倒推各回纪年,认为此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己酉年事,且第九回闹学堂也是己酉年冬月事,是失察也。 <br/><br/>本回首次出现晴雯,晴雯此时12岁,与宝钗同岁。见第78回壬寅年八月十七日(1722年9月27日星期日)晚,宝玉杜撰芙蓉诔:“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十有六载”当为“十有八载”,推测作者故意添两笔,以搅混时序。晴雯与袭人、宝钗同庚,袭人比宝玉“大两岁”。晴雯10岁时被赖大买进贾府,后送给贾母,贾母后来又将她送给宝玉。晴雯进贾府不止五年八月,这是与宝玉共处的时间。本回首次写到晴雯,正是她被贾母送给宝玉后不久。 <br/></cc></font></font>
<table class="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gray14"><cc><br/><font color="#008080" size="4"><strong>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br/></strong>1716年(丙申年) <br/>承上回。当年冬天,袭人“比宝玉大两岁”,生于甲申年二月十二壬午日(1704年3月17日星期一),将近13岁。 <br/><br/>11月7日左右(星期六,九月二十四庚辰日前后,立冬) <br/>“这年秋尽冬初”,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刘姥姥对周瑞家的说:“这凤姑娘今年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按,王熙凤18岁。另贾蓉在刘姥姥眼中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实际也是18岁。 <br/><br/><strong>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br/></strong>1716年(丙申年) <br/>11月7日左右(星期六,九月二十四庚辰日前后,立冬) <br/>承上回。周瑞家的送走了刘姥姥,来见薛宝钗。“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 由此可见,第63回所写“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并不确切,香菱的年龄是估计的。 <br/><br/>贾琏如何戏熙凤?参见第31回,晴雯对宝玉说:“还记得碧痕打发你洗澡,足有两三个时辰,也不知道作什么呢。我们也不好进去的。后来洗完了,进去瞧瞧,地下的水淹着床腿,连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是怎么洗了,笑了几天。” <br/><br/>次日,凤姐和宝玉又来见秦可卿。宝玉初次见到秦钟。晚饭后乘车回荣国府时,遇焦大使酒骂街。 <br/><br/><strong>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br/></strong>1716年(丙申年) <br/>12月 <br/>冬季某日,宝玉探视宝钗,两人比较“通灵宝玉”和宝钗的项圈。 <br/><br/>次日,“年近七十”的秦业带秦钟拜见家塾教师贾代儒。本段文字交待秦可卿是养生堂抱养的,秦业“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 <br/><br/><strong>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strong><br/>1716年(丙申年) <br/>承上回,两天后,贾宝玉和秦钟一起上学。 <br/>顽童闹学堂是第二年的事,宝玉和秦钟在一起上学将近一年了。护花主人王雪香将这两年合为一年,是失察也。 <br/><br/>?????????????????????????????? <br/>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年) <br/>10月中旬左右 <br/>当年阴历九月上旬(据第11回推算),顽童大闹学堂。贾蔷“如今长了十六岁”,故生于1701年。宝玉此时11岁半。 <br/><br/><strong>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strong><br/>1717年(丁酉年) <br/>10月中旬左右(阴历九月上旬) <br/>承上回。当晚,金荣的母亲胡氏说:“那薛大爷一年不给不给,这二年也帮了咱们有七八十两银子。”见第四回1714年(甲午年)年底薛蟠入贾府,后“不免动了龙阳之兴,因此假来上学读书”。金荣当为薛的“契弟”。薛蟠此时为15岁。 <br/><br/>次日,胡氏向金荣姑妈“璜大奶奶”诉苦。 <br/><br/>次日,“璜大奶奶”去宁国府找秦可卿论理,不料听贾珍媳妇尤氏说,秦可卿已经患病半个多月了。 <br/>当天,尤氏对贾珍说“后日是太爷(贾敬)的寿日”。 <br/><br/>次日,张太医论秦可卿之病。张太医论秦可卿病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得痊愈了。”“贾蔷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cc> </font></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height="17">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left" width="97%">
<table class="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gray14"><font color="#008080" size="4"><strong>第11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strong><br/>1717年(丁酉年) <br/>10月19日左右(阴历九月十五丙寅日星期二前后) <br/>承上回,次日,贾敬寿辰,宁府排家宴。凤姐和宝玉来探视秦可卿,说“如今才九月半”(原无,从蒙府、戚序、舒序本补)。 <br/>当天,贾瑞勾引凤姐。凤姐心想:“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br/><br/>“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秦可卿病入膏肓。 <br/>1717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庚午日(12月22日星期三)冬至。推测作者故意添加一笔,隐瞒真实时间。 <br/><br/>??????????????????????????????? <br/>1718年1月3日(星期一,丁酉年十二月初二壬午日) <br/>十二月初二,凤姐又来探视秦可卿。此时尤氏已在“暗暗的预备”秦可卿后事了。 <br/><br/><strong>第12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strong> <br/>1718年1月3日(星期一,丁酉年十二月初二壬午日) <br/>承上回,贾瑞又来勾引凤姐。当晚,“黑地里摸入荣府”,“一夜几乎不曾冻死”。 <br/><br/>1月4日星期二(丁酉年十二月初三癸未日) <br/>贾代儒“发狠到底打了(贾瑞)三四十板,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 <br/><br/>1月6日星期四(丁酉年十二月初五乙酉日) <br/>贾瑞“再想不到是凤姐捉弄他。过后两日,得了空,便仍来找凤姐”。当晚,遭贾蓉和贾蔷羞辱勒索,一病不起。“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终于在1718年春天死去。 <br/><br/>1718年1月底(1月31日星期一为正月初一庚戌日) <br/>“这年冬底”(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年),林如海重病,“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琏“送他(黛玉)去,仍叫带回来”。黛玉此时将近11岁。 <br/><br/><strong>第13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strong><br/>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年) <br/>2、3月间(农历正月、二月间。2月4日正月初五日立春,3月21日二月二十一日春分) <br/>“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秦可卿死,“择准停灵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20岁(虚岁)的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权理这一个月的事”。 <br/>秦可卿是怎么死的?参见第44回“鲍二媳妇吊死了”,通奸淫乱被人撞见,羞愤难当所以上吊。又见第111回,1724年(甲辰年)阴历二月左右,贾母辞灵之日,鸳鸯自尽,“只见灯光惨淡,隐隐有个女人拿着汗巾子好似要上吊的样子。” 鸳鸯细细一想道:“哦,是了,这是东府里的小蓉大奶奶啊!” <br/>“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恨不能代秦氏之死”,坚持要厚葬。宝珠颇有意思,“自行未嫁之礼外,摔丧驾灵,十分哀苦”,到第15回到铁槛寺“执意不肯回家”。 <br/>“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 <br/><br/><strong>第14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strong> <br/>1718年(戊戌年) <br/>2、3月间(农历正月、二月间) <br/>承上回,凤姐协理宁国府。 <br/><br/>林如海重病,“九月初三日巳时”去世。此日期有误,应该是在1718年3、4月间去世的,因所述之事发生在秦可卿死后“五七之正五日上”之后,贾琏、黛玉也是在秦可卿出殡之后返回贾府的,见第16回“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于贾政生日第二天返回贾府。由此可推断原作者弄错了,而后来的编辑们照录不改。 <br/><br/>1718年(戊戌年) <br/>3、4月间(农历二、三月间) <br/>秦可卿出殡,“八公”送殡,四王“路祭”。“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即还不满20岁。宝玉将近12岁。 <br/><br/><strong>第15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strong> <br/>1718年(戊戌年) <br/>3、4月间(农历二、三月间) <br/>秦可卿出殡,凤姐、宝玉等送灵来到水月庵(馒头庵)。“秦钟与智能百般不忍分离,背地里多少幽期密约”。 <br/><br/><strong>第16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strong> <br/>1718年(戊戌年) <br/>3、4月间(农历二、三月间) <br/>凤姐受水月庵老尼之托,拆散长安张李两家姻缘,张金哥自缢身亡,李公子投河而死,凤姐坐享三千两银子。“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 <br/><br/>大约5月间(农历四月) <br/>“一日正是贾政生辰”,贾元春“晋选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元春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年(1692年)正月初一,此时26岁。 <br/></font></cc></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height="17"></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p14"></td></tr></tbody></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30 07:39: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