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6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五连仄与其拗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仅就网诗一例谈谈,或附带与诗友之对话:

夏日早行(作者:独孤食肉兽)
土店去已远,渐闻乌鹊翻。溪花红褪露,岭月白无痕。
散楫谁家渡,残灯何处村。耦耕应最乐,随意各开门。


首联: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出句五连仄。

拗救说明:“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野火烧尽,春风又生”(“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死,双鬓向人再青”(“无”救“万”)即是。

【土店去已远,渐闻乌鹊翻】拗救成立。但“渐”字(对句第一字)的平仄需要留意。
“一身报国有万死,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是拗救。而“双”字也很重要。是对出句五连仄的平衡。又如: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此出句非五连仄,但可以借鉴)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孟浩然】
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岑参】
日出月复没,悠悠昏与明。【姚合】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贾岛】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王建】
至理不误物,悠悠自不明。【贯休】
一战偶不捷,东归计未空。【齐己】

因此,首联“土店去已远,渐闻乌鹊翻”(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其实是一种六连仄。个人倾向于调整“渐”字的平仄,即改仄为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2:02:52 | 只看该作者
说“六连仄”于律(韵律)存在问题,也是看实例分析总结得来的。

找了几个例子,看看几位前贤是否勇于“六连仄”: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孟襄阳不敢)

雨中草色?堪染,水上桃花?欲然。(唐 王? ?川??)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王摩诘不敢)

王力先生在自己的???了??孤平例子: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唐 高?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高适宁可孤平都不敢)

百?老翁不?田。(唐 李? 野老?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同上)

?有:
舞?去??百里,?子?公俱少年。(宋 ?庭? 次?裴仲?同年)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山谷退缩了)

水真??不可唾,?若空行?所依。(宋 ?? ???井)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楼钥也终是不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2:05:20 | 只看该作者
诗友 知不知斋主 举出一反例。原话如下:

云平兄好例。我想可能大多数情况如兄所言,但可能还未成定则。比如,老杜有“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此联出句五连仄,对句首字亦仄。我估计此格古人亦有过罗列比较,但尚未成古人定论吧。此种不常见的拗救,也可能很难有定论。呵呵。一管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1-20 12:06:19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如此,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2:08:38 | 只看该作者
去蜀(唐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
《去蜀》一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算是杜甫晚年作品。杜甫自言“晚节渐于诗律细”。我想起句“五载客蜀郡”是因为“蜀”乃地名之故。老杜于地名多有不拘。

如杜甫的七律《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按规则,首联的平仄声调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的“帝”字,不合声律,“帝”字在《广韵》中属去声“霁”韵。杜甫绝不是没有发觉,他也不想换个词语,就那样原封不动地放着,因为他放心,他相信读者会在这个地方通融一下的。

又如,他的七律《题郑县亭子》:
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
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远趁人。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此诗首联的平仄声调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而“郑县”的“县”字是仄声,在《广韵》中属去声“霰”韵。作者依然使用它,也是由于它是地名的缘故。

再如杜甫七律《黄草》的首联:“黄草峡西船不归,赤山下行人稀”,“甲”字是仄声,在《广韵》中属入声“狎”韵,因赤甲山是地名,故“甲”字的声调可以通融。

此三例引自韩成武先生所写的《使用人名地名可不拘平仄》,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1-20 12:29:30 | 只看该作者
神哪,原来人名地名可以放宽,那就太感谢了,有时候很为此上火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2:38:0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公子好。举些例子罢了,也欢迎大家举例并留意五连仄拗救后的这个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20 12:41:15 | 只看该作者
云平兄所论的,皆认可,只是“因此,首联“土店去已远,渐闻乌鹊翻”(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其实是一种六连仄。个人倾向于调整“渐”字的平仄,即改仄为平。 ”
我个人不赞同,这个不必刻意。。。
押韵句相对重要于非押韵句,若是因拗救或孤平救而将五字用成平声,势必造成押韵句四五字同平,声韵节奏上足以缓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2:47:52 | 只看该作者
“押韵句相对重要于非押韵句,若是因拗救或孤平救而将五字用成平声,势必造成押韵句四五字同平,声韵节奏上足以缓和。。。。”

呃,啸天兄这话没看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1-20 12:51:33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漏掉了一个“第”,没表达清楚。。。
押韵句相对重要于非押韵句,若是因拗救或孤平救而将第五字用成平声,势必造成押韵句第四、第五字连平,声韵节奏上足以缓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3:03:13 | 只看该作者
押韵句,就是对句咯。五言来说第五字不是韵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1-20 14:24:5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思维怎么老是转到七言上,最近五言我绝迹了,好久没写五言了。。。也忘了提到他
七言的第五字(同理五言的第三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11-20 14:29:32 | 只看该作者
再闲聊几句“耦耕应最乐”白话文,这首诗没写好吗。。。三四联“白无痕”凑韵嫌疑,五六联“谁家渡,何处村”等于没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5:15:05 | 只看该作者
明白了。

土店去已远,渐闻乌鹊翻。
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二、三字两个平声,确实避免了孤平。也是拗救之必然。

但就目前的例子来看,五连仄后,对句第一字基本都下平声字。1楼所举的例子正说明,古人对“六连仄”的谨慎,或谓回避。杜甫一例确为“六连仄”情况,但情有可原。

另有一例,虽然有争议,但也记下:

南朝四百八十寺,少楼台烟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5:18:57 | 只看该作者
所谓争议在于“四百八十寺”到底是不是五连仄。引原文如下:

「南朝四百八十寺」
有人说杜牧江南春中这个平起仄收的句子大拗,其实一点儿都不拗。这里的「十」字是特殊的念法,发音相当于「shen」。大家都知道,带鼻音的韵母不会是入声。“十”之念“shen”,多了鼻韵,应该属于阳入对转。不过关于这个解释根据的是日本学者的汉籍研究,手头没有更详细的中文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1-20 15:32:2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讨论有点深,俺掺和不上,跟着学习,不过俺自己处理时的经验是,尽量不去犯,哈哈,退而求个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6:40:31 | 只看该作者
公子还是实在。俺也一知半解,这不遇到躲不过,就索性探究一下。起因也是缘于一位网友对“土店去已远,渐闻乌鹊翻”一联的评语??第二句没救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9:39:17 | 只看该作者
?诗友?例,基本可以??:出句五?仄,?句首字平仄可以不拘了。

???例附下: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唐 李白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首联(五律否,存疑)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唐 杜甫 去蜀)首联
致此自避远,又非珠玉装。(唐 杜甫 蕃剑)首联
住久白发出,讲长枯叶深。(唐 周贺 送幻群法师)颔联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 于良史 春山夜月)颔联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颔联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宋 周紫芝 雨过)颈联(五律否,存疑)
畎亩意不释,出门聊散忧。(宋 陈与义 晚步)首联
(待添加)
??????????????????????????????????
有杜甫《去蜀》、《蕃剑》和???《晚步》三首作?五律首?出句五?仄?句首字?仄的?例。“土店去已远,渐闻乌鹊翻。”一?格律??可以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9:42:44 | 只看该作者
诗友另有言:王力《汉语诗律学》中说,此中五连仄句,多用在首联,绝少用在他联,他仅找出一例。但我自己还找了不少例子,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加上兄举的“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住久白发出,讲长枯叶深”等句,皆非在首联。这样加起来,就有六例了。这样看来,王力先生的结论,也有可商榷处。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这两联,可是晚唐名句,不知为什么王力先生遗漏了。
????????????????????????????????
如此,律书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不可完全依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1-25 13:08:39 | 只看该作者
在一定的律法上不必因辞因章因........而破坏意境和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9 01:39 , Processed in 0.02495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