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贺新郎?忆古风诸兄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 22:0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忆长安客。想当初、红楼破晓,绿荷吹碧。各路诸侯齐啸咏,屈子沉冤平息。端午会、薪传应必。也拟扶轮瞻俊彦,却阊阖闭锁风流极。凭庐望,积云北
  青山见证今和昔。并豪雄、登楼王粲,英华绝笔。许我才高半升斗,好近程门之侧。即时赏、潇骚咫尺。杯酒长歌星宿暗,把疏狂题满华亭壁。传檄鼓,看吾击。
                         2011、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3 06:42:1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豪放激越,有稼轩之风。

个感,“许我才高半升斗”之平仄虽不合谱,但符合律句变化,或可;只是,“却阊阖闭锁风流极”之“阖”字,入声出律,须再调整一下。
?? 拙见,供参考。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2-3 09:54:21 | 只看该作者
每忆长安客。想当初、红楼破晓,绿荷吹碧。
欣赏!问好山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4:32:47 | 只看该作者

回 1楼(成之) 的帖子

成之:呵呵,豪放激越,有稼轩之风。

个感,“许我才高半升斗”之平仄虽不合谱,但符合律句变化,或可;只是,“却阊阖闭锁风流极”之“阖”字,入声出律,须再调整一下。
?? 拙见,供参考。问好!p_w_upload/photo/Mon_1107/178_cf941312149171eca0aff0f13aac8.gif (2012-02-03 06:42)
多谢成之斑斑雅正,不过此谱较宽,或应无碍,呵呵。至于阖字入声,以代平也,亦无不可,呵呵,再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14:34:36 | 只看该作者

回 2楼(谢花零落) 的帖子

谢花零落:每忆长安客。想当初、红楼破晓,绿荷吹碧。
欣赏!问好山狼! (2012-02-03 09:54)
谢词长垂顾,问好谢花零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2-3 17:44:04 | 只看该作者

回 3楼(山狼) 的帖子

山狼:多谢成之斑斑雅正,不过此谱较宽,或应无碍,呵呵。至于阖字入声,以代平也,亦无不可,呵呵,再谢先生! (2012-02-03 14:32)
个感,词在唐宋是有乐谱的,作者依律填词歌唱,从音乐的角度上说,某些入声字的唱法与平声近似,故而出现许多“以入代平”的情况,即如《钦定词谱》所列种种。然而,现代的“词”,已经完全成为案头文学,作者以词推谱,依谱填词,“以入代平”的基础已不复存在。所以,不能盲从“以入代平”而为之托辞。

?? 拙见,共探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3 20:31:57 | 只看该作者

回 5楼(成之) 的帖子

成之:个感,词在唐宋是有乐谱的,作者依律填词歌唱,从音乐的角度上说,某些入声字的唱法与平声近似,故而出现许多“以入代平”的情况,即如《钦定词谱》所列种种。然而,现代的“词”,已经完全成为案头文学,作者以词推谱,依谱填词,“以入代平”的基础已不复存在。所以,不能盲从 .. (2012-02-03 17:44)
若诚如先生所言“现代词已经完全成为案头文学”,那么还何必计较是否入声字呢?现代汉语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我们干吗还要用已经不复存在的平水韵书?呵呵,我以为成之斑斑所言有些自相矛盾哈,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2-3 22: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 6楼(山狼) 的帖子

山狼:若诚如先生所言“现代词已经完全成为案头文学”,那么还何必计较是否入声字呢?现代汉语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我们干吗还要用已经不复存在的平水韵书?呵呵,我以为成之斑斑所言有些自相矛盾哈,个见。 (2012-02-03 20:31)
呵呵,问好朋友!

个感,既然作品用入声韵,那就要用好入声字,否则,真的是“自相矛盾”了。至于《平水韵》,乃唐宋诗词的一个附属,实有必要去弄个明白,这关系到古诗词的传承,至少不能使之这一国粹在我们这里断代。

?? 拙见,共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0:39:51 | 只看该作者

回 7楼(成之) 的帖子

成之:呵呵,问好朋友!

个感,既然作品用入声韵,那就要用好入声字,否则,真的是“自相矛盾”了。至于《平水韵》,乃唐宋诗词的一个附属,实有必要去弄个明白,这关系到古诗词的传承,至少 .. (2012-02-03 22:19)
呵呵,问好成之斑斑。其实我以为,宋人的以入代平也不过权宜之计罢了,然之所以可以以入代平而不是其他,还是因为唐宋以来入声字读音有了变化,尤其是在词里的表现,有些已经接近平声或者已成为平声了,因为宋词主要是以中原音韵为基础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元人才会有“入派三声”之说。以入代平的问题,钦定谱中说的很清楚,我以为,既然可以用并且也已经成为例据,那么在需要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用呢?呵呵,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哈。还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2-5 11:57:40 | 只看该作者

回 8楼(山狼) 的帖子

山狼:呵呵,问好成之斑斑。其实我以为,宋人的以入代平也不过权宜之计罢了,然之所以可以以入代平而不是其他,还是因为唐宋以来入声字读音有了变化,尤其是在词里的表现,有些已经接近平声或者已成为平声了,因为宋词主要是以中原音韵为基础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元人才会有“入 .. (2012-02-05 10:39)
呵呵,问好朋友!

个感,“以入代平”是宋人填词的一个常见现象,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这与音乐有关,而非文字的平仄问题。宋代格律诗就没有“以入代平”的情况,只有在词中时有发生,就是因为词在当时是可以歌唱的,有些入声的音节唱起来与平声很相近。所以说,宋人可以“以入代平”,而我们不能效颦,就是这个缘故。另外,关于《词林正韵》与《中原音韵》,不是本题,同时也非三两句即可说清楚,因此无意多言。但我不赞同“宋词主要是以中原音韵为基础”的说法。

?? 拙见,共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3:19:20 | 只看该作者

回 9楼(成之) 的帖子

成之:呵呵,问好朋友!

个感,“以入代平”是宋人填词的一个常见现象,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这与音乐有关,而非文字的平仄问题。宋代格律诗就没有“以入代平”的情况,只有在词 .. (2012-02-05 11:57)
哈,斑斑在那,问好。既然是常见现象,那就不必再继续这个话题了,呵呵。我说宋人那是权宜之计,是因为多数代平的入声字,后来派入了平声之列,我是基于此考虑的,是我自己的认识而已。另,你也承认“有些入声的音节唱起来与平声很相近”,这就通了嘛。至于宋词与中原问题,我想不用多说,词起于唐,盛于北宋,而北宋皇帝是北方人,朝野歌词自然以京畿方言为重,且其时“市井皆能歌”,南迁之后乐谱亡,虽有名家,唯少数识音者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2-8 12:55:37 | 只看该作者
对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很茫然,只是因为现在专门研究诗词的人很少,大多是业余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而造成了这样的困惑,假若流行歌手能多唱唱现在的诗词,诗词研究学会能有所作为,也不至于使人发出:诗词能值几文钱的讽刺感叹,我为现在喜爱诗词的人和每天孜孜不倦的寻字裁句的现代诗词人鸣不平,这是一个文化缺陷,是不重视古典文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升学率而造成的,在这个问题上最起码中国诗词研究学会的人是有责任的,别的就不能说了,只是个见哈,探讨嘛,总的有点自己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8 21:29:28 | 只看该作者

回 11楼(梅影) 的帖子

梅影:对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很茫然,只是因为现在专门研究诗词的人很少,大多是业余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而造成了这样的困惑,假若流行歌手能多唱唱现在的诗词,诗词研究学会能有所作为,也不至于使人发出:诗词能值几文钱的讽刺感叹,我为现在喜爱诗词的人和每天孜孜不倦的寻字裁句 .. (2012-02-08 12:55)
呵呵,应该与大环境有关,或者文化该当有那么一劫吧。问好梅影斑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2 01:40 , Processed in 0.04162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