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诗词论坛又一篇“惊世骇俗”谬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8:2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孤云案;昨天胡某在中华诗词论坛中华散曲栏目上又发表了一篇惊世骇俗的谬论。由于大多数曲友对南曲及其曲唱不太熟悉,为了消除这种极不负责任的负面影响,特作点评如下。以下红色字体是我的评。                                       

《透过曲苑就南曲创作的两点看法》
     随着散曲创作的进一步深入,南曲的创作和研究也随之兴盛起来。在创作中有很多写元北曲的曲友,对南曲创作也开始产生兴趣。究竟什么是南曲?南曲创作中应该掌握的什么样的基本规则?南曲和北曲的区别在哪里?许多曲友还是不太清楚,也可以说是认识不够。
笔者就近年创作和研究南曲过程中也经常遇到许多问题,因苦于手上资料的匮乏,许多问题尚不得其解。仅“南曲的过曲是否都可以作为小令用“,这一问题,笔者翻阅了许多书籍,请教了三所名牌大学的国学教授,至今也是没有答案。今天也只对当下曲苑在南曲创作中的两个常识性的问题发表观点,供大家参考。



评曰;既然知道“手上资料匮乏”、“翻阅了许多书籍”没有结果,就不应该信口开河,见下文。这里所谓“请教名牌教授”是真是假,暂且不说。“南曲和北曲的区别”她自己也没搞清楚,又何以叫大家参考!
南曲和北曲雷同,并不是所有曲牌都可以做小令,要根据其音乐的的独立性、前贤填词之习惯而定,具体须查阅有关工具书。南曲小令常用的调子:原调51种,集曲52种,待考者4种,计107种。在《南词定律》共有1342调,小令所用者不到十分之一,而常用者仅25调。所谓原调,是指沈?《南九宫十三调》中原有的调子;所谓集曲,是对原调曲而言,是指在音乐上能够相互衔接的曲的句子连缀而成。 由此可见一斑,她所请教的所谓“教授”一说!


一。如何创作南曲?
不说各种书籍对南曲的广义上定义。笔者认为:首先南曲创作应该是四声互换运用,撇开这一基本点,根本就谈不上南曲的创作。这一点在曲苑我们看到芙蓉园先生的认真和执着。笔者深为感佩!南曲创作四声定义,其实本来就毋容置疑,而毋容置疑的东西还是被一些曲友所质疑。所幸的是,虽然元散曲在普通意义上可以认为音律尽失,而南曲中的戏曲的一个流派“昆曲”依然被延续了下来,成为南曲曲学的一个标志性参照。“昆曲”可以说是南曲的一个缩影。入、去声的应用为南曲“昆曲”行腔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听过昆曲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们有些曲友却用今音来填南曲,笔者也不做大道理般的引经据典,只打个比方:入声在昆曲行腔时出口即收,若是哪位老先生不小心把一句上的七个或更多的字都用入声字,不说无法行腔,即便是唱出来也和连续打喷嚏一般,岂不令四座晕厥?

评曰
1.任何一个稍懂昆曲常识的人,或者能听懂昆曲的人,一眼就看穿了该文的荒诞不堪。南曲曲唱逢入必断,有个专业的名词即断腔。断腔的具体唱法有: 1.只按入声唱,出口即断。2.先按入声唱,出口即断,然后立即,按入代三声接着唱;按入代三声唱,不是固定的不变的,要根据乐腔的走向来确定平、上、去三声之一种。同一个入声字,在甲处唱平声,在乙处可能唱上声,而在丙处又可能唱去声。这就是南曲入代三声“代”的含义。
   断腔,绝不是“收”!在曲唱中,“收”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用词,指的是“韵尾”行腔之末的“音位”。比如唱“线”字xian,韵尾是n, “收”是指行腔由x-i-an,必须把音收在n上!
2. 所谓“音律尽失”纯属臆说。可见作者连最起码的元曲常识也没有,难道各种古人曲谱、大成谱不是音律之书?细想也可以理解,因为他的结论是建立在手头资料匮乏的基础上的,怎能不荒谬呢?
3. “入、去声的应用为南曲“昆曲”行腔最突出的艺术特点”。----这是痴人说梦,说明他根本了解昆曲曲唱。昆曲曲唱的艺术在于“字腔,过腔接字”。曲唱过腔的艺术是在世界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门说唱一说艺术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想进一步研究昆曲的曲友必须购置大量的图书、音像资料也许可以弄懂这些东西,特别是北方人。


二。南曲究竟依约什么谱式?
无论是词谱曲谱,笔者都认为谱子是老的好。因为制谱的人就生活在那个时代或比我们更接近那个时代。即便如此,他们在打谱时还是尽量依约原腔,可见对学术的严谨和敬畏之心。而今有些人,自矜窥豹对先人传下来的谱式诸般吹毛。按照自己理解和习好擅自加以篡改,另行制谱,以示比南曲更为南曲。令人悲哀的是,还有一些懵懂未开的加以附和。试想到我们这一代人,有几个喑通散曲音律,若不是依照前人所馈的宝贵资料,行照葫芦画瓢之事,如何能行传承之责,了承接中华国粹之愿?被篡改过的音律结构和所谓的”自由曲“有何区别?

其实上述两个问题,都是非常浅显和毋容置疑的问题。虽然目前有一些迷茫,但笔者坚信:南曲如同北曲一样,慢慢的也会统一认知的。


评曰;一个没有几本曲谱的人,也敢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地评论曲谱,及其荒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6-5 19:40:27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给楚兄上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5 19:46: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远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6 21:34: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7 07:32:2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7 10:22: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7 12:06:26 | 只看该作者
路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3:15:38 | 只看该作者

回 3楼(非子若云) 的帖子

非子若云:学习!问好! (2012-06-06 21:34)
多谢您的关照。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03: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 4楼(木石散人) 的帖子

木石散人:拜读佳作。 (2012-06-07 07:32)
多谢,远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23 07:59:37 | 只看该作者
再读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7-24 08:58:12 | 只看该作者
赏学。。问好楚山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3 19:23 , Processed in 0.02311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