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15:1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楚山孤云案:《曲的“自由”与“不自由”》一文发表于中华风雅颂论坛中华散曲栏目,以下红色的字,是我的点评。不当之处,请识者赐教!


《曲的“自由”与“不自由”》
(原振华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曲的自由:从一开始,曲的产生原本是非常自由的,因它是可以唱的。 往曲里填词,我们在认识上有了一个误区:有一个歌谱,填词进去,主要是要懂音乐,懂音乐知识

此论妙甚!曲的本质是合乐,它包含,曲辞、曲乐和曲唱!只有弄明白这三者的关系,才可以正确理解的格律、曲的美。
对曲学家,这不仅不是误区,而恰恰相反。为曲填词者,当分两大类了,专业者和非专业者。上述误区往往是散曲爱好者的误区,绝大多数散曲爱者是把曲作为类似诗词来填写的,与诗词不同的是他们大体遵照曲的制法来填辞。某论坛有人用【商调山坡羊】来写贺曲,就是不明此调的乐理,而犯得常识错误。[商调山坡羊]]属于悲伤之曲,不可用来写愉悦的感情。专业者填辞首先必须搞明白曲牌的乐理声情。《中原音韵》论作词十法前,首论音律。周德清说:“凡作乐府,切忌有伤音律,且如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人音乐歌之,虽字有舛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大抵先要明腔,后要识谱,审其音而作之,庶无劣调之失。”

这值得商榷,因为当有一个歌谱,歌谱是要唱的,要流传的,而歌谱对词的容量是很强的。比如陕北民歌《走西口》,只要大家熟悉了曲子,就可以唱,很难说得上严格不严格。即使是同一作家写的同一作品,比如[四块玉]就有好几种写法,显得很自由

《西走口》是民歌,民歌是非律曲,当然其格律要求是不严格的,不能把律曲与非律曲混为一谈。

初期不是很规范,因歌唱的需要,就可以即便是多写几句,就多唱几句,无所谓。少写一句,就抹去一句,或者重复一遍就过去了。所以曲谱对曲的容量是非常强的。原来的曲写的七长八短,同一曲牌,多一句,少一句,都是可以的。比如说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服老(我是一颗铜豌豆),本是一个七字句的句式,加了很多衬字,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明后期昆曲盛行,曲家追求个性,过度强调以腔就词,很多曲牌逐渐被非格律化了,如金瓶梅中的大量的山坡羊毫无格律可言了,它们已经转化成了俚歌,即非律曲。今日鼓吹自由曲者,不仅概念模糊不清,所填之作,与律曲,即散曲毫不相干。

    原本自由的曲子何时开始不自由了呢?当北曲流传到南方,就有了一个韵的要求。唐宋时期考试要考诗赋,要阅卷,如何评判?需要一个标准,这样一来官韵就产生了。

中国古代“以诗取士”,学者对此没有异议,但对元代“以曲取士”之论,绝大多数学者并不认同。唐代考试评判的用韵要求与诗赋有关联,这和曲韵毫无关系。《中原音韵》也不是官韵。

       南方的人不会唱北曲,若想写北曲,首先要熟悉曲谱,就需要按照关汉卿的格式来写,就有一个规范化的需要。《中原音韵》对声韵,对曲牌作了规范,这是曲的第一次的不自由。周德清的贡献,对曲的语言风格,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影响了曲的语言。

       以后有了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这是曲第二次的不自由,也是和南曲的产生发展有关的。成化年间、嘉靖年间。再以后南曲配合音乐演唱,万历年间的《牡丹亭》有不坚守格律和坚守格律两种,汤显祖从声韵上讲究,形成两派势不两立。宁句不工,不可南曲更加格律化,所以明代南曲更加不自由。另一方面,提倡的自由曲,《辛弃疾丫鬟嫁人》(?)“杜宇一声催起了,怎爱的,魔仙白发不思量”,是清末一个秀才写的,主人公赵可可,三场戏剧的表现出色非常好,虽没有曲牌,而却是非常合乎曲的要求的曲子。

      明代人不用曲牌写曲子,清代金农写的许多堪称自由曲的曲子,其次是曹雪芹:“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阆苑仙葩……。”虽加了[枉凝眉],但是曲谱里面没有这个曲牌。

这不是自由曲,而是自度曲曲谱里之所以没有这个曲谱,因为这些曲是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需要而虚构的作品,这在当时没有流行,未流行于世的自度曲、就是未格律化的曲,未格律化的曲,是非律曲,而不是散曲。

自由曲曲成汪洋大海之势的当属明代的小曲,蔚为大观。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非律。明代小曲的状况,比较通俗,清代文人散曲不景气,但是一些小曲,俗曲,刘半农,编了一部目录,收了6040种,郑振铎收了12000种,当然,这只是冰山的一角。

      散曲和自由曲是一脉相承的,古代的趋势是文人心灵的导引和抒发,浓郁的现实生活的气息,朴素的语言风格。

      关键是度的把握,太雅的是词,太俗就是顺口溜,如何把握这个“度”,在语言上的比喻词的翡翠玲珑, 委婉含蓄。曲的明快直白如皓月当空。今天曲的写作,是不是前面要管以后各   宫调曲牌,含有一定的文化信息的承传。三座高峰,几百年过去了,没有了高峰,已经多元化了。

“关键把握度”这是正确的,但雅与俗,只是风格的不同,而不是文学样式的区别。白居易的诗很(通)俗,没人说那是曲;《牡丹亭》很雅,张可久的很多曲很雅,但这绝不是词。   

  清代散曲衰落了,已不单单是诗词的天下,我个人看法,今后的诗词发展方向是多元的,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人的选择也是丰富多彩。在某些场合,曲不适合用,而更适合于诗词。比如,温家宝总理在做政府报告时,要讲一些风雅的东西,这时要选择曲就不适合了,选择诗词则是得体的。文体本身也是丰富多彩的,写曲的人,相对于写诗词的人本身就很少,在座的各位都是国家的宝贝。曲的中兴、曲的继承、能否继承、能否发扬光大,责任在在座的各位。一方面是写,一方面也是一种承传,一种弘扬。

        我个人支持写一些自由曲,但是我更希望大家拿出一定的精力,一定要先写一些前人探索好的30多个曲牌。我同意张福有先生的说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对自由曲不必匆匆忙忙过早的下结论,失败了不要紧,试验有一定的成本考虑.

      曲作家一定要先写200首散曲,可不可以一半写散曲,一半写自由曲。假如都去写自由曲,散曲的继承就会出问题。在座的就这么些人,年轻人本来就少,要勇敢地去探索。

      最后,我衷心祝愿中华散曲在在座各位的参与下,能出现新时代散曲创作的高峰.
                                                       (作者系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华大学文学院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7-23 01:53:16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学习!问候楚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7-23 08:55:26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7-23 11:36:32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拜读,赏学。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23 15:58:50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先生高论,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24 07:06:16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再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24 08:48:21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赏学。。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0:04:31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据徐会长介绍,赵教授的讲话宗旨,是批评某些人的错误认识,即把“自由曲”当做一种新诗体论调。山西高先生也证实,该记录不完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27 18:14:28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学习,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7-27 21:49:39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7-31 09:20:49 | 只看该作者

Re:评《  曲的“自由”和“不自由”》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23 19:24 , Processed in 0.02269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