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浪水新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19:4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台通道水泥铺,汤菜飘香风味殊。
客问山林何巨变,红菇真正益红姑。
附百度新闻:容县浪水乡:红菇让村民生活“红”起来
      进入泗河村,只见家家户户趟开着大门,人们在屋里屋外整理、擦拭采收回来的红菇,整个村子弥漫着鲜红姑烤干的香味。抬眼望去,这座容县浪水乡偏远的村子里,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中,村委会主任林宗初告诉记者,全村农户基本自建有楼房,是近年来建起的“红菇楼”……    全村都是“红老板”
   8月26日早晨,泗河村的稠木林里,一朵朵红菇从覆盖的树叶中露出笑脸来,菇农林光强叫上女儿:“摘红菇啦!”
   林光强是泗河村的老菇农,管护红菇10年,成了红菇管护能手。林光强告诉记者,他家责任山里今年共长了3批红菇,眼下这批红菇长得多,一天能采10多斤至近20斤(以干菇计),这样的行情将持续一个星期,每天的收入约在8000元到1万元。
   林超深是一位年轻的菇农。红菇收获时节,他每天早上6时便进山,查看生长情况、采菇,把鲜菇送到山脚的家里。林超深不但管护红菇,还是红菇经纪人,代客商收购红菇。“每个采菇期要忙上10天8天,每天赚上2000元到3000元。”林超深笑称,代客收购红菇只是副业,主业还是管护红菇。
   管护、收购、销售红菇,泗河村的农民成了“红老板”。据了解,全村山林总面积23000亩,其中能长出红菇的稠木林和椎木林面积为350多亩,全村700多农户中,有超过一半的农户成为菇农,另外还有部分家里未有红菇林的农民则从事红菇经销。
一菇富了一村人
   走进林光强的家中,农户家庭拥有的家电让人惊叹:柜式空调、高档冰箱、微波炉等一应俱全。林光强指着路口处一栋欧式风格的三层楼房告诉记者,这是他家新建的楼房,花了30多万元。“这些呀,都是红菇钱。”林光强乐呵呵地说,家里3亩稠木林,去年仅卖红菇的收入就达7万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0万元左右。
   抬眼望去,泗河村一栋栋漂亮楼房掩映在绿树中,村委会主任林宗初表示,农户家庭自建的楼房造价大多在20万元左右,有的高达30万元到50万元,都是“红菇楼”。另外,通往村委的一条泥路将在近期动工,2.5公里的村道将由村民捐款年内完成硬化,这是“红菇路”。据统计,泗河村农户销售红菇的收入连年增长,去年,全村仅销售红菇的收入达200多万元,红菇户每户年增收近1万元,今年全村销售红菇收入预计接近300万元。
“农民专家”要建示范基地
   对红菇,不少村民已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中跳了出来,面向更大、更为广阔的天地。在采访中,林光强告诉记者,10年前,红菇还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之后在首届玉博会上,每碗红菇鸡汤以5元的价格露面,掀开了这个野生食品的面纱。现在,红菇已俏销广东、福建等地,特别是近年,不少来自福建的客商驻扎泗河村,专门收购红菇,今年,就地收购干红菇的价格达每公斤1000元左右。
   “打响红菇村的品牌!”品牌意识在菇农中形成。林光强告诉记者,村里农户改造的红菇林也许3年或者5年后才能长出红菇,他有信心经自己改造的林地能在1到两年便长出红菇,这是他建设示范基地的目的。于是,他打算把家里另外两亩八角林和玉桂林进行改造、改种,把家里5亩林地全部变成红菇林,建成红菇生产示范基地,向群众传授管护经验和技术,带动全村走上特色、品牌之路。
   目前,泗河村委也在多方探讨,在村里建设示范基地,组织红菇管护技术培训等,为农民群众做好服务,从而引导菇农科学管护红菇,打响红菇品牌。(张雪华 廖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18 09:40:48 | 只看该作者
刚才读了红豆,现在读红菇。谢谢符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7-16 03:12 , Processed in 0.031009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