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1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双调 折桂令】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19:4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痛今朝古法无存,
唱也求新,
念也求新。
改革声高,
钱权嘴大,
独揽乾坤。
画虎成猫样本,
偷红就绿精神,
恼煞朱君,
别了勾栏,
独善其身。


于2003年初春

附上,朱?有关资料。
朱?(1945-),笔名学昀。业余昆曲爱好者。汉族。祖籍浙江会稽,十一世祖朱建侯公携子宋威服贾津门,遂卜居焉。故宅朱寿恺堂在天津老城鼓楼北大街路西,已圮。伯父朱崇儒(经?)(1910-1991),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授元、明、清小说和戏曲。雅好昆曲,曾组工商曲社,师王益友,习老生、红?,曾彩串《弹词》、《刀会》等剧,着有《近百年天津昆曲史略》、《余叔岩艺事年谱》等,是天津昆曲研究会顾问。朱?生于天津,定居北京,出身职员,成分学生,大学专科机械设计专业毕业。1965年任职于北京市汽车配件厂,工程师,2001年退休。受家世影响,自幼酷爱传统皮簧和昆曲艺术。悖于戏曲改革潮流。斋名“离山堂”,取“离山?远”意。少年时起,为保留前辈名家古调遗音,几十年间不断搜求京剧、昆曲老唱片,得收藏家钱顺明、李承煊、吴小如、陆萼庭之助,入藏甚富。主张私人收藏用于公益。部分珍品唱片借陈于北京戏曲博物馆(湖广会馆文昌阁),供参观;提供谭鑫培全部真本唱片出版《谭鑫培》CD唱盘传世(1997);为北京音像公司提供大量原版唱片,出版《京剧百年音萃》(2005);向《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天津卷、河北卷、江苏卷提供大量昆曲唱片资料;为戏曲家翁偶虹(1908-1994)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梨园夜话》提供配套的京昆音响数据;为南京甘熙故居纪念甘贡三曲家诞辰110周年出版《友恭堂》纪念册而撰写《甘贡三先生昆曲唱片赏析》(2000)。1974年撰《离山堂昆曲唱片目录》,广泛请益昆曲前辈,几经增补,分别刊载于《中国昆剧大辞典》(2002)、台湾中央大学《昆曲研究数据索引》(2002)和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唱片研究与存目》(2004)。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始观摩北京昆曲研习社清唱和彩串活动。随同邑曲家苏锡龄(1909-1966)和伊克贤(1904-1966)习昆曲。越丙午,师皆罹难。七十年代初得曲家李伯琴与友人崇光起荐,复向俞派唱法在北方的典型传人曲家袁敏宣(1909-1974)学曲,工官生、巾生。师感其诚,乃冒风险为字斟句酌、纠正舛误,以《长生殿•闻铃》等剧授之,遂得窥俞派清曲唱法之真谛。袁师复荐往谒俞平伯(1900-1990)曲家请益。甲寅师殁,挥泪撰《袁敏宣师小传》。遵袁师嘱,长期追随曲家周铨庵(1911-1988)度曲,十余年间得授生、旦剧多种。总结习曲中对俞派各腔唱法的领会,撰《俞腔表解》(1975),经许姬传(1900-1991)先生转达,昆曲大师俞振飞(1902-1993)阅后颇为重视,掷书往还,愿为指导,遂得俞师亲自指授《辞朝》和《闻铃》念白等,后俞师将《表解》荐与1991年“上海俞振飞艺术研讨会”发表。1986年夏参加首届北京市京剧昆曲业余爱好者电视大选赛,清唱《闻铃》【武陵花】一曲获小生组第一名。复于1988年中秋在苏州虎丘曲会以《闻铃》【武陵花】第二支和《辞朝》【入破第一】两曲而夺魁。工昆曲老生则师从“京朝派”曲家叶仰曦(1902-1983),精研《长生殿•弹词》唱法,得悟红豆馆主“京朝派”唱法遗风三味。又得授《望乡》、《寄子》等剧,体会标准南派唱法与“京朝派”同源、同理。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为录制《弹词》唱、念片段并播音介绍(1996)。2002年曾撰《纪念著名京朝派昆曲家叶仰曦先生百年诞辰》文发表。研讨曲韵曲律又师从川籍曲家何静源(1893-1976),并随何师曲叙于其挚友夏承畴词宗寓(1975),丙辰何师逝世,为整理遗稿《昆曲的特具各腔》(未能发表)。七十年代中期还向许雨香弟子张琦翔(1922-1982)学曲,得授《赏荷》、《亭会》诸曲;经张引荐,得识京昆名票张伯驹和昆弋前辈韩世昌,曾聆韩世昌说《痴梦》;后为纪念韩世昌逝世二十周年撰《韩世昌先生二三事》(1996)、为纪念其百年诞辰撰《韩世昌赴日本演出始末》(1998)。1979年加入恢复活动后的北京昆曲研习社,在同期组、研究组和宣传组担任工作,负责组织清唱同期、学术讲座和展览、编辑《社讯》等。曾撰《不寻常的历程》(北京昆曲研习社四十年简述、1996)。1985年起任社务委员会委员。因自幼右腿残疾(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中度跛行,故不谙舞台彩串,转而业余从事戏曲史料和艺术遗产的整理和研究,秉承的宗旨是“述而不作”:不搞自我创作,只为他人服务。六十年代后期起,得戏曲研究家景孤血(1910-1978)辅导和指授,确立自己严谨翔实的研究风格。师逝后,为整理其遗述,陆续发表《刘赶三何曾嘲讽李鸿章》(1981)、《戏曲史料札记二题》(1982)、《读〈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札记》(1982)、《精忠庙首琐谈》(1984)、《杨小楼艺术道路的启示》(1994)等篇,1993年为纪念景师逝世十五周年,撰《回忆景孤血先生》长文。又得戏曲史家王芷章(1903-1982)指导,重视档案等第一手史料的使用。师故后曾为撰《徐小香何时南返???戏曲史家王芷章先生遗述纪略》(1985)。八十年代初期起,感北方昆弋史料之湮没,乃越俎代庖,相继为昆弋名?侯玉山(1893-1996)整理撰写艺术专论《我演〈钟馗嫁妹〉》(1983)、《北昆重排〈金不换〉感怀》(1986)、《昆曲〈千金记•别姬〉的演出和特点》(1992)以及昆弋史料回忆录《北方昆弋渊源述略》(1985)等;为昆弋名旦马祥麟(1913-1994)整理加工《昆曲〈棋盘会〉的演出和特点》(1986)。另撰《也谈北方昆弋和〈丑思凡〉??北昆“三老”访问综述》(1984);为昆弋前辈刘韧(1904-?)记录整理《北方昆弋琐谈》(1985)、《〈怡志楼曲谱〉纪略》(1985);为北昆艺术家侯长治(1934-)整理《我为刘巍排〈夜奔〉》(1997)等;还有北方昆弋专述《昆弋庆生社第二度在天津的演出》(1984)、《北方昆弋(河北部分)概述》(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以及北方昆弋艺术家传记、昆弋班社、子弟会、术语等条目多种。为南方“传”字辈艺术家王传蕖(1913-2003)记录整理回忆录《苏州昆剧传习所始末》(1983),得著名戏曲研究家赵景深(1902-1985)先生赞许,为亲撰《评语》一篇(1984)。扬州曲家郁念纯(1912-1997)先生病笃时,为其代笔撰《王正来〈九宫大成〉译注•序》。香港曲家顾铁华(1937-)创编《合纱泛舟》和《顾曲周郎》,观后撰评论《昆曲创编剧目的“移步不换型”》(1997)。又为顾铁华先生记录整理专论《昆腔水磨调和俞派唱法》(2000)。应赵景深先生主编《戏曲论丛》之邀,为撰《谁最早在京演〈贵妃醉酒〉?》(1986)。是曲家王守泰(1908-1992)教授主编的昆曲理论巨著《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南、北套编写组成员,在北京为编写工作公关,并撰写《昆曲〈牧羊记•望乡〉曲牌联套艺术赏析》(1987)。为陆萼庭(1924-2003)先生主编《中国戏曲精编•昆曲卷》撰《北方昆弋老艺术家》(1988)。1990年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活动期间,在北京京剧史研究会年会上发表《应该重视徽班进京初期史料的研究》专论。同年,在北京昆曲研习社讲座主讲《徽班进京与昆曲》。在北京电视台“戏迷天地”栏目播讲《昆曲清唱的特点》(1996)、《北京高腔钩沉》(1998)。在苏州市苏昆剧团讲《我之京剧昆曲比较观》(1997)。多次主讲《白先勇版〈牡丹亭〉之得失》(2004-2007)。是《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昆曲部分编写组成员;是《中国戏曲志•北京卷》编委;《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昆曲部分收入朱?清唱《闻铃》【武陵花】和《弹词》【一枝花】录音乐谱。是南京大学《中国昆剧大辞典》领衔撰稿人,是台湾中央大学《昆曲辞典》主要撰稿人,主要为撰写曲家传记、曲社条目等(2002)。与钮骠、傅雪漪等合著《中国昆曲艺术》(1996,撰《昆曲的支流》和《昆曲对其他剧种的影响》章)。在北京艺术研究所主编《北京戏剧通史》三卷本(2001)中,为撰《民国时期北京的昆曲》章。为纪念俞平伯先生百年诞辰,撰《俞平伯生平昆曲活动与研究》(2000)。为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办85周年,撰《苏州昆剧传习所师生与北京曲家、曲社的渊源》(2006)。浙江杭州《百戏斋》月刊开辟【浙江著名业余昆曲家介绍】栏目,推荐和亲撰浙江籍业余曲家传记近百人,以尽桑梓之情(1997-2008)。纽约海外昆曲研习社2005年为保留昆曲清唱资料,出资录制朱?清唱曲目《弹词》、《辞朝》、《闻铃》、《八阳》(片断)、《折柳阳关》(与欧阳启名合录)CD两盘。应邀任课中国传媒大学,为2003至2007届戏剧戏曲学研究生讲授《昆曲清唱研究》、《京昆艺术比较》、《戏曲艺术专题》等课程,并穿插为度曲《游园惊梦》、《折柳阳关》、《寄子》及散曲曲牌若干。自1979年以来曾随其度曲者略有:严渭渔、居思凭、张仕君、徐鹏(美国)、马磊、陶金(英国)、樊暮雪(美国)、王鹏、宇文若龙、赵文林(苏州)、田丹丹(南京)、洪巍(上海)、陈春苗(香港)、廖雪云(香港)、张惠玲(香港)、刘骏业(香港)等。(学昀)

?少年时迷恋昆曲艺术,以著名曲家袁敏宣周铨庵、叶仰曦为师,唱法遵循俞氏父子。曾谒俞振飞张伯驹许姬传、俞平伯、赵景深、夏承焘等诸先生。唱法遵古,且能曲甚多,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古法研究家。又搜集京昆唱片,藏有多种罕见之品。著有《中国昆曲艺术》第三、第四章及昆曲论文多篇。有女公子朱佳,亦能歌唱,常演出《游园惊梦》等昆曲名剧,且擅长京腔,尤爱程派,可谓承父之业。朱先生2008年春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昆曲大典》项目撰:【按】本人数十年来热心昆曲。近年愤于文化主管部门政策措施根本错误,使昆曲事业在国内、国际南辕北辙,传统艺术遗存,因之泯灭殆尽,势已不可挽回。自述(2008)云云,亦是意决淡出曲界、独善其身,自我了结之作。


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3-24 23:39:44 | 只看该作者
好令,好注释,受益,问好楚山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3-25 15:03:11 | 只看该作者
痛今朝古法无存,
唱也求新,
念也求新。
改革声高,
钱权嘴大,
独揽乾坤。
画虎成猫样本,
偷红就绿精神,
恼煞朱君,
别了勾栏,
独善其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3-25 15:03:39 | 只看该作者
好曲。。好介绍。。问好老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4-6 13:30:11 | 只看该作者
有关部门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致使南辕北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时有所闻。朱先生此一别,定是昆曲界一大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4-6 13:31:04 | 只看该作者
“画虎成猫样本,
偷红就绿精神”可谓入木三分。赏读楚兄大作,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4-6 20:21:41 | 只看该作者
再赏佳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5-2-19 07:35 , Processed in 0.03466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