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智地看待世象    艺术地把握世界——评伊夫•博歇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22: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说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等的作品表现的是,在这个摇摇晃晃的世界上,立足未稳的美国知识分子一直在寻寻觅觅自身精神的归宿,那么,加拿大作家伊夫•博歇曼的《街猫》则表现了西方当代底层青年奋斗的辛酸史,在这个奋斗过程中,这些青年群体同样像索尔•贝娄笔下的人物一样在“寻寻觅觅”。不同的是,伊夫•博歇曼笔下人物的寻觅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街猫》描写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生计问题对于他们是同等大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似乎更可以体悟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便无法生存下去,遑论精神的意义。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达,物质生活某种意义上的高度富足,底层社会的艰难和奋斗,逐渐淡出了作家们的视野,同时,也似乎“知趣”地自然远离了作家的作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无论过去还是当下,社会生活的复杂、变幻、难以捉摸,似乎一刻也不曾停止,尽管表现方式不同,人的命运迥异。即使是今天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同样充斥着各种难以解决的矛盾,因此也同样不是人类生活与生存的理想的“桃花源”。
理智地看待世象,可以理解为以正确的历史观点看待生活。作者没有一味高歌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平等、博爱”, 而是把笔触深入社会生活的底层,关注“街猫”式人物的思想、精神,生活、物质,屈辱、奋斗,从一个侧面艺术地再现当代西方繁华都市的阳光、霓虹灯映衬的不都是美好,也有污秽,诸如生活环境的恶劣,人心不古,官僚主义盛行……
通过奇事,幽默,神秘,悬念,描写血泪伴着理想,屈辱与坚韧同在,智慧与拼搏共生,官僚社会的折磨与金钱势力的无所不在,真切展现人物命运。
透过世象,揭示普通的人生如同流浪街头的猫,生与死难入宏大的视野,但真诚、勤劳和智慧的秉性不变,追求温暖、华丽、爱情和财富的权力与希望不泯,尽管不断遭受种种折磨和不公,但始终未曾停息,奋斗脚步不止的本质,引致读者深思。
因此,《街猫》也就在当下社会,当下西方文学界,当下世界文坛罕有地自然烙上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印记,具有强烈的当代批判现实主义的意味。
艺术地把握世界,更多地诉诸于以美学的观点反映生活,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生活。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形形色色。精致、深邃、粗犷、丰富,细腻真切。文本趣味无穷,使得读者在欣赏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在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命运里,得到真正的审美享受。在作者艺术地把握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文本阅读,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艺术典型化的足迹与脉络。
“道俄”、“莫尔森”等啤酒厂家的先生们也平均每周一次给爱美丽路的穷街坊免费提供早餐;土豆玉米牛肉烤馅饼;冷餐桌,酒杯,餐碟;周一减价出售的不新鲜的糕点和面包,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当代物质生活高度富足的西方都市生活,带有强烈的异域风味,是源于生活真实的“移花接木”,合乎人物生活的地域与日常生活特点,令人读来自然、贴切,富有艺术真实感。
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街猫》情节设置的特点,如小说开头出现的神秘的怪老头拉塔布拉瓦斯基,弗洛朗的生活与事业中的关键时刻,幽灵般摆脱不掉的拉塔布拉瓦斯基,以及由此生发的神秘而带点玄幻色彩的故事,拉塔布拉瓦斯基作为一条线索,贯穿作品始终。而这种特点,恰好十分吻合作者的创作初衷与批判现实主旨,透着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蕴与情节构思创造。
从春景到冬景,从乡村到都市,栩栩如生的浮世场景,当代西方民间社会生活的斑斓画卷,风景油画般徐徐展现,辽阔旖旎的魁北克地域风光,变得具体可感,变得立体丰满。
丰满的人物群像,给读者带来深刻的阅读记忆。
爱弥尔的母亲似乎从来不记得自己有这么个孩子,每日以找男人寻欢作乐为唯一职业。小时候为了让他安静一些,甚至将酒掺进奶瓶中,结果让这可怜的孩子从婴孩阶段就成了一个小酒鬼。
一直穿爱丽丝送的火车头背心,用自己的方式捉弄弗洛朗的仇家,烧制煮沸的番茄酱破坏斯里普金的饭店,制作弹弓偷偷射击拉塔布拉瓦斯基的爱弥尔;样貌奇特、行踪诡秘的怪老头拉塔布拉瓦斯基;任何场合都不胆怯,对谁都不拘束,不知忧伤为何物的女人拉歇尔;迷上果戈里且迂腐的热诺姆神甫,寻找梦中情人难得一见的的厨师;斯里普金的奸诈、安热•阿贝尔的忠诚、比科的豪爽、格拉杜的无耻、爱弥尔先生的顽皮……
形形色色的“街猫”式人物,惺惺惜惺惺,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在阴暗的角落自己舔舐伤口,继续带上信仰为生存奋斗。友谊、亲情、爱情、梦想、信仰,小感动,小温馨,成为支撑小人物精神的强大支柱与动力,向前,不断向前。这个群体与那些尔虞我诈者,官僚主义者,奸诈、无耻……共同构成了《街猫》立体而多样性的人物群像,一起演绎着当下复杂、曲折的西方当代都市生活。
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突出表现在小说结尾,带着花圈前来悼念爱弥尔的怪老头拉塔布拉瓦斯基,被爱弥尔的爱猫“早餐”抓瞎双眼,似乎预示着什么的结束,一个新的什么的开始,使得文本活泼、生动,又有余音绕梁之况味。
伊夫•博歇曼的巧妙在于,作品融合了东西方思想之精华,既有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卓越继承,又带着“与时俱进”的强烈时代色彩,精巧与精深同在,深厚与博大共生,堪称巨大创造。
伊夫•博歇曼,无愧为加拿大的“果戈理”和“狄更斯”。
《街猫》,无愧为当代“人间喜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3 19:45 , Processed in 0.01173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