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转]诗词写作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0: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词写作探讨

文/海外逸士



詩的韻味

詩屬于什麼體並不決定于它的形式(即字數)﹐而決定于它的韻味。沒有韻味的詩
不能算詩。有韻味的詩﹐不管它的形式如何特殊﹐沒有人可以說它不是詩。如陳子
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中國的詩始于“詩經”﹐大多為四言﹐讀之古意盎然。到了三國時期﹐曹操也寫了
許多四言詩﹐如“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 暮年﹐壯心不已。”其古意雖不及詩
經﹐但還屬于詩經體。後來發展到五七言時﹐如謝靈運﹐鮑照等人的詩﹐尚無平仄
格律﹐其韻味屬古體詩。到了唐初﹐開始講究平仄格律﹐但尚不嚴格﹐所以崔顥的
“黃鶴樓”詩前四句無平仄﹐後四句有平仄。到了李杜時代﹐平仄格律才最終形成。
杜甫是最遵守格律的﹐但還有不少出律的拗句。但那時詩的韻味已屬于當時稱作
“近體詩”的古詩韻味﹐與五七言的古體詩又不一樣。而新樂府體詩﹐其韻味不同
于格律詩﹐也不同于排律。排律屬于格律詩﹐只是多于八句。八句的律詩在三、四
兩句(頷聯)及五、六兩句(頸聯)中要求用對仗﹐越工整越好。這更構成了格律
詩的韻味。

有的詩雖然有點平仄格律﹐但不屬于古體的詩﹐因為韻味不同。如清初的“剃頭歌”﹕
“見說頭堪剃﹐我亦欲剃頭。有頭皆可剃﹐無剃不成頭。剃且由他剃﹐頭還是我頭。
君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就其韻味來看是屬于打油詩一類的。到了大陸的所謂
“大躍進”時代﹐出現了一種新民歌體﹐如“工人階級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其韻味又不同于打油詩。有的人要想寫古體詩﹐結果用的全是口語化的詞﹐甚至政
治詞匯﹐結果其韻味既不像古詩﹐又不像打油詩﹐也不像新民歌﹐是個非驢非馬的
四不相。

再說詩和詞﹐不僅是字數不同的問題﹐其韻味也完全不同。有人寫的詞﹐其遣詞用
句完全沒有詞的韻味﹐倒像是新體詩。不同的詞牌可以填出不同韻味的詞﹐有的豪
放﹐有的委婉。所以要表達什麼意境韻味﹐就要選擇哪一個詞牌。筆者曾就同一題
意戲作過一首詩和一首詞﹐謹錄以供讀者體會其韻味之不同。詠人造衛星﹕

衛星人造亦堪奇﹐十六裡途一秒馳。星體群中誇異幟﹐電波天外傳玄詞。
不與明月爭輝皓﹐唯向母球盡職司。宇宙星空贊一粟﹐無言繞地自運移。(七律)


異幟起星空﹐一粟蒼穹﹐依依繞地膝前童。十六裡途馳一秒﹐何太匆匆﹖    宇宙
嘆無窮﹐玄秘重重﹐古人千載實難洞。天外電波解傳送﹐氣死蒼公。(調寄“浪淘
沙”)

這寫新事物的一詩一詞只是用同一題材的詩詞說明詩詞韻味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0:54:59 | 只看该作者
詩的語言

什麼是詩的語言﹖這是一個很難說明的問題﹐有時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當你寫詩
立意後﹐你就得考慮選擇用詞﹐以表達你的詩意。實際上﹐在所有的漢語詞彙中﹐
每個字都可以用在詩裡﹐事實上並沒有一批詩用詞彙﹐不像在英文中尚有一些。一
個字或詞語用在詩句裡﹐如能讀上去給人一種詩般的感覺﹐在想象中產生詩般的意
境﹐這個字或詞語就是詩的用語。最簡單而快捷地能找到詩的語言的地方就在古人
詩裡﹐就要多讀古人的詩﹐積累詩的語感﹐常用古人詩裡用過的那些詞語搭配。搭
配得不好的詞語就不能產生詩意﹐就不把它看作詩的用語。例如﹕“梳洗罷﹐獨上
望江樓。”多麼富有詩意。如改成﹕“理髮罷﹐獨上四層樓。”感覺如何﹖毫無詩
意。這就不是詩(詞)﹐因為這裡面詞語的搭配不夠雅﹐用的是口頭俗語﹕“理髮”、
“四層樓”。不是詩的語言。

如此說來﹐是不是我們做詩只能亦步亦趨﹐踏着古人的足印走了﹖毫無創新的余地﹖
當然不是的。你完全可以創新﹐把口頭俗語﹐把現代化的事物放進你的詩中去。問
題是怎麼去構成詞語﹐從而去構成句子﹐才能具有詩意﹐而不是湊成四句或八句就
算作詩﹖這就要有一定的功力。功力來自多讀古人的詩。“讀詩破萬首﹐下筆如有
神。”

寫詩要有感而發﹐把自己的感情放進去﹐才會有好詩。凡是應酬詩拍馬詩﹐決寫不
出好詩。有人喜歡在一個什麼會後﹐湊那麼個四句八句﹐也不管好壞﹐算是詩了。
有人喜歡寫詩稱頌別人﹐特別是名人。這也未尚不可。但須實事求是﹐稱譽不能過
當。過當就有拍馬之嫌。我見過一首詩﹐把另一個會寫點詩的人比作李白。這就過
當了。中國數千年來只有一個李白。現代人寫的詩能跟李白的詩比嗎﹖把這種人比
作李白是對李白的侮辱。這種所謂的詩必屬于被淘汰一類的﹐寫了也白寫﹐還不如
省下時間精力﹐去多讀點古人的詩﹐來提高充實自己。古人也有贊人的詩。如杜甫
給李白的詩中有“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把李白的詩和庾信及鮑照的詩相比﹐
非常得當。

我嘗試用古體形式寫現代事物﹐有“詠宇宙飛船”一詩﹐尚有詩意。錄如下﹕

我買星船載酒遊﹐邀君河漢共吟酬。失重人可隨心躍﹐不系舟能到處浮。
星宙遙看燦邃暗﹐地球回首藍明柔。牛郎莫嘆鵲橋斷﹐載爾同舟渡此流。

俗語當然也可入詩﹐就看你怎麼用法。有一人在文革期間參加“造反派”﹐作了
“頭頭”﹐後來形勢不對﹐他馬上退出﹐在家做逍遙派。我作詩戲嘲之﹕

問君鶴骨緣何瘦﹖疇昔英姿安在哉﹖今日頹唐君莫笑﹐昨天曾作頭頭來。

此詩的詩意雖然不濃﹐不是好詩﹐但還可算是詩。除“頭頭”乃俗語外﹐其他都是
詩裡的常用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1:29:04 | 只看该作者
寫詩與練功

看過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功夫需要越練才能越深。要詩寫得好﹐也須經常練習。
當然這是指古詩。寫新詩是不用練習的﹐只要得到一點意思﹐就可以寫了。就像只
憑力氣一樣﹐有力氣就拿得出﹐沒力氣就寫不來新詩﹐不需要像武功一樣琢磨勤練。
武俠小說裡經常得到一本武功秘籍﹐照本練習﹐功夫就突飛猛進。詩藝要突飛猛進﹐
也要有所依憑。那就是古人的範詩。古人的詩讀得越多﹐寫詩的功夫就越深。要功
夫練得深﹐還要潛心揣摩。讀古人詩﹐如果走馬看花也沒用﹐要潛心揣摩﹐寫詩的
功夫才能與日俱增。寫詩與練功﹐雖然一文一武﹐根本的道理是一樣的。

練功夫要練正宗的﹐不能練邪門功夫。所以詩藝的修練也要按正宗的步驟進行。開
始時先熟悉平仄格律﹐最好按平仄格律練習。等達到一定的功夫層次﹐就能變通﹐
就成了拗句。詩到了上層境界﹐到了三花蓋頂﹐五氣朝元的地步﹐這時候無招勝有
招﹐打破些平仄格律都無所謂了。這是曹雪芹的話。大有道理。但一開始學寫詩﹐
就要不守規律﹐不肯嚴格訓練﹐亂寫一氣﹐是永遠學不好寫正宗詩的。一定會走火
入魔﹐滑上邪道﹐成為非驢非馬的東西。

武俠小說常有出怪招﹐或在意想不到的方位上刺上一劍的描寫。但寫詩不能出怪招。
可以出新意﹐但不能寫得人看不懂。可以用典﹐最好不要生僻。如果沒有用典﹐而
寫出大家看不太懂的句子﹐這也不是好詩。如果沒辦法﹐情願讓句子出律﹐而不要
為了合律讓人看不懂。讓人看不懂的詩寫了也沒意義﹐貼出來讓人看更沒意義。寫
詩的過程可以有兩種﹕一種一氣呵成﹐非常自然。這時偶有出律的句子﹐改了反而
不自然﹐也只好不改。但只是偶然出律﹐不能每句都出律。不然就去寫古風好了。
但古風有古風的韻味﹐不能因為寫格律詩﹐句子都出了格而把它算作古風。一種是
琢磨來琢磨去才寫成﹐這就必須好好琢磨琢磨才能定稿。這樣做成的詩就不能出律
了。否則不是白琢磨了嗎﹖

練功是為了一定的目的。寫詩也要有感而發。心中確有所感﹐發而為詩。這種詩一
定貼切自然。最不好的就是為寫詩而寫詩﹐而且常常“為賦新詩強說愁”﹐似乎不
說愁就寫不成詩那樣﹐所以湊字成句﹐也不管生硬不通﹐弄個四句八句就是一首詩﹐
留下明顯的拼湊痕跡。這是寫詩的大忌。

練功的人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這與學寫詩一樣。有時自己覺得寫得很好了﹐
但在明眼人一看﹐馬上看出了缺點。這也像練功的人一樣﹐自己覺得功夫練得夠好
了﹐一套劍法滴水不進﹐但旁人一看破綻很多﹐不堪一擊。只有練過上一層功夫的
人才能看得出練下層功夫人的缺點。寫詩也是一樣﹐到了上層水平﹐就能看到下層
水平作品中的不足之處。有時自己隨著水平的提高﹐慢慢會看到自己以前作品中的
缺點。於是到了老年﹐爐火純青之時﹐就把年青時的練筆之作都付之一炬﹐只保留
一些精品。許多詩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25:04 | 只看该作者
寫詩與生產

上次談到寫詩與練武有相通之處。這次來談談寫詩與工廠生產也有相通之處。工廠
生產先要進原料﹐就象學寫詩先要閱讀古人的範詩一樣。讀古人詩就是在進原料﹐
把詩的語言藏在倉庫(肚子)裡﹐到要寫詩的時候好用。倉庫裡的存貨越多﹐用時選
擇的餘地越大。如果倉庫裡的原料只有一點點﹐到了要用時拿不出﹐如何應付生產
所需﹖回觀現在網上的初學者﹐常常詞不達意。這是讀詩太少的反映﹐所以不免出
了次品。

工廠的產品必須是合規格的高質量的。這也是我們寫詩的要求。當然對初學者的質
量要求不能太高﹐但產品符合規格是起碼的要求。要寫古詩當然要合古體詩的規格﹐
才能在符合規格上提高質量。剛一學詩就要打破規格﹐是很危險的要求﹐因為就不
能在正規的道路上走下去﹐上了歧途﹐成為所謂的野路子。固然唐陳子昂的“登幽
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說不上
屬于什麼詩詞體﹐但能流傳千古﹐就是好詩。如果誰能夠寫出這樣的好詩﹐不要說
大家不會說他打破平仄格律﹐一定會大加讚賞。所以如果你要打破平仄格律﹐你只
要寫出這樣好的詩來。如果你的詩既不象樣﹐又要亂寫一氣﹐看的人怎麼受得了。

順便提一下﹐什麼是寫僵的詩﹐那是看看象詩﹐用的字也是詩裡的常用字﹐但整首
詩詞讀下來總覺得氣不順﹐彆扭。要幫助改的話﹐還不如自己重寫一首容易﹐就象
裁縫情願做新衣﹐而不願改衣服一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25:32 | 只看该作者
談談寫古體詩的體會

筆者自幼好讀古詩﹐及長﹐亦受過明師指點一二﹐略有心得﹐不敢藏拙﹐願與諸君
共切磋。

有人認為只要是五言一句﹐七言一句﹐湊成四句或八句﹐再加上押韻﹐調整一下平
仄﹐就是古體詩了。這說的是半內行話。筆者挖空心思寫了兩句﹕“昨天他到我家
來﹐帶了老婆與小孩。”其平仄和押韻方面完全符合格律。但一讀之下﹐大家一定
會說﹕“這算什麼詩﹖湊成七字一句在說話而已。”就像“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
攀”一樣﹐決不能算詩。如果有人把我這湊成的句子當詩來發表﹐我一定會自覺羞
愧無地﹐也不用等識者來笑我。

同樣是古體詩﹐也會有韻味的不同。如南北朝謝靈雲和鮑照等人的詩與唐朝人寫的
詩韻味不同。(恕筆者手邊無資料可引用而深談。)沒有韻味的“詩”只能算是說
了幾句特殊形式的話。

早年筆者學寫詩時﹐老師告訴我先讀杜甫的詩打底。這與“紅樓夢”中香菱學詩時
黛玉告訴她的話一樣。或者我的老師是從“紅樓夢”裡學來的﹐亦未可知。但總之
是至理。如果把香菱學詩這一段潛心揣摩一下﹐必有所得。香菱寫的第一首詩已經
很像詩了﹐但黛玉認為還不到火候。第二首詩黛玉認為失之“穿鑿”﹐即太過火了﹐
就是說不貼切自然。在一般人來說﹐能寫到像香菱第一第二首的水平﹐已經很好了。
而香菱的第三首詩才恰到好處﹐火功正好。這樣的論詩已經達到寫詩的最高境界。
現代人是很難學了﹐只可以從中學些道理。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做。”多讀古人的詩是必不可少的﹐就
像學寫字臨帖一樣。如果由老師寫幾個字來讓你臨摹﹐是永遠學不好字的﹐老師的
字會比帖上的還好嗎﹖同樣﹐不應該以現代人的詩作範本來讀。把詩的平仄格律記
熟當然也是要緊的。在讀杜甫的詩時﹐可在字旁表上平仄符號﹐如用○代表平聲﹐
用△代表仄聲。這有助于掌握平仄規律。但有不少古詩是出規律的﹐即不符合一般
規律﹐這是拗句﹐也有拗救。這較複雜﹐這裡暫且不談。初學的人可暫放一邊。

白香山的詩婦幼皆曉﹐淺\近易懂。要學寫詩的人也可找本白居易的詩集來看。如果
你寫了首淺\近的詩﹐先讀幾首白居易的詩﹐看韻味如何﹐再讀自己的詩﹐看看有否
這樣的韻味。俗話說﹕“不怕不識貨﹐祇怕貨比貨。”許多東西的優劣都是比較出
來的﹐包括寫作也一樣。自己看自己的作品﹐常會覺得夠好了﹐挑不出毛病。這就
要請別人看。通過切磋﹐才會有進步。用字要下功夫推敲﹐才會出好句。對自己的
詩要多改﹐精益求精。這是筆者的體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4:25:50 | 只看该作者
寫作語言運\用的一點體會

不管寫什麼﹐總的來說﹐只有二個方面﹕立意與用詞。立意各各不同﹐不在討論之
列。這裡只談一些用詞方面的體會。能夠寫東西的人一定讀得很多。讀得越多﹐寫
得越好。但各人的吸收能力不同﹐讀同樣數量書的人寫出來的東西並不一定會同樣
好。這屬於天賦問題﹐不可強求。閱讀是為寫作打基礎。根據我的觀察分析﹐打基
礎有兩個方面﹕一是從現代文學(包括翻譯作品)中汲取養份﹐一是古文現代文兼
讀(專讀古文的人現在沒有了)。在不同基礎上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文章寫得很好﹐
結構嚴謹﹐層次清楚﹐但這跟人的思維能力有關﹐跟文學根底關係不大。當句子寫
得很通順漂亮時﹐這就顯出了文學根底。譬如﹕“哀愁在她臉上像天邊一抹雲影似
地掠過。”這句話一看就知道﹐這是受了翻譯小說的影響﹐而給我的印象是﹕好像
停在紙面上的靈秀的字。關於中國的書法﹐大家一定聽到過二句話﹕“力透紙背”﹐
“入木三分”。練過字的人都知道﹐到了一定功力﹐寫的字就像刻在紙上。功力不
足的人﹐寫的字就像浮在紙面上。寫作的用句也給人以這種感覺﹐到了一定功力﹐
自然而然會感覺出來。再舉一例﹕唐初王勃寫的“滕王閣序”中有二句話﹕“落霞
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個景色寫得多美。大家多念幾遍﹐覺得這兩句
話有點入紙了嗎﹖不是浮在紙面上。“紅樓夢”裡提到唐朝王維的“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說讀上去每個字都像含在嘴裡千鈞重的一個橄欖。再看一段寫景﹕
“時值夕烏西下﹐遠山銜日﹐白雲鎦金﹐晚霞烘天﹐而裸露之碧空尤覺湛然。更有
落照之余暉抹上全城最高之塔尖上﹐燦然一點﹐亦為之生色。果然是好一幅絢麗多
彩之夕照圖。”這是現代文嗎﹖當然是。每個現代人都看得懂﹐但有古文的骨子在
裡面。所以我建議最好讀些古代的範文﹐可以從“古文觀止”這本書中去選﹐如王勃
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等。這兩篇文章脫胎于四六駢體文。
魏晉時有種新的文體﹐即駢體文﹐開始時非常工整﹐只用四字句﹐六字句﹐輪流交
替使用﹐讀上去美極了﹐後來句子長短有些變化﹐像這兩篇文章一樣﹐但基本特點
還在﹐即句子對稱。對稱的句子讀上去有一種平衡感﹐一種古典的美感。一篇文章
從頭到尾都用對稱句﹐在現代文中沒有必要。所以可以用一些長短不等的句子來打
破對稱﹐使“對稱”與“破”作無規則的交替﹐寫出來的是現代文﹐不是古文。這
是從結構而言。用句方面可以用些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只要用得好﹐就會
有點古典美在裡面﹐決無翻譯小說的痕跡。這是對中國文化的直接繼承。不信試一
試﹐也可拓寬自己的寫作技巧和路子﹐使原來已經很優美的語言更上一層樓。

好的文章可以分三種情況。一是立意好﹐道人之所未道﹐但語言運\用一般。二是立
意平平﹐但語句優美﹐如食珍饈。三是情文並茂。即使古人的文章也可以這樣分。
但手邊連“古文觀止”也沒有﹐無法舉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1:46:32 | 只看该作者
〔紅學研究----大觀園中的詩詞〕

文/海外逸士


一﹑談香菱學詩

喜歡練寫古體詩的同好往往不知怎樣才能把詩寫好。他們粗看了一點古人詩詞﹐就
匆忙動手寫起來﹐結果只有詩詞的形式﹐沒有詩詞的實質。應該怎樣學寫古體詩才
算上了正道﹖當然先得把平仄格律及押韻問題弄清楚﹐才能開始學寫詩。現在先看
一下《紅樓夢》中香菱是怎麼學詩的。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后, 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
時 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
了空儿,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
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
玉道:"什么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
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 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 "怪
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儿看一兩首,又有 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听見說`一三五
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
今听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
理, 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 這
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
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
, 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听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
集>> 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
,次再李青蓮 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
淵明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香
菱听了,笑 道:"既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 我帶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
好的."黛玉听說,便 命紫娟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紅圈
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与你就是了."香
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 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
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
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黛玉笑道:"共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
盡讀了."黛玉道:"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 "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
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
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 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
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菱笑道:"我看他<<
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
`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 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
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 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
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 字和` 上'字,難為他怎么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
,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几棵 樹,遠遠的几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
碧青,連云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正說著
,寶玉和探春也來了,也都入坐听他講詩.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
在多,听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
不 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說著便把
陶淵明的"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了出來,遞与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
:"原來`上'字是從` 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香菱又逼著黛玉換出杜律來,又央黛
玉探春二 人:"出個題目,讓我謅去,謅了來,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 我
正要謅一首,竟未謅 成,你竟作一首來.十四寒的韻,由你愛用那几個字去." 香菱听
了, 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 坐
臥不定.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帳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
, 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別混我."一面說,一面作了一
首,先与寶釵看. 寶釵看了笑道:"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她
瞧去,看她是怎么說."香菱 听了,便拿了詩找黛玉.黛玉看時,只見寫道: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帘外挂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 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
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香菱听了, 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
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异.只見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
黛玉那邊去了.一齊都往瀟湘館來.只見黛玉正拿著詩和他講究.眾人因問黛玉作的如
何.黛玉道:"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于穿鑿了,還得另作."眾人因要
詩看時,只見寫道: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只疑殘粉涂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帘看.
        寶釵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 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
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几天就好了."香菱自為這首妙絕, 听如此說,自己掃了興
,不肯丟開手,便要思索起來.因見他姊妹們說笑, 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閑步,挖心搜
膽,耳不旁听,目不別視.一時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閑閑罷."香菱怔怔答 道:"`閑
'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眾人听了, 不覺大笑起來.寶釵道:"可真是詩魔了.都
是顰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說,`誨人不倦',他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之理."
        話說香菱見眾人正說笑,她便迎上去笑道:"你們看這一首.若使得,我便還學,若還不
好, 我就死了這作詩的心了."說著,把詩遞与黛玉及眾人看時,只見寫道是: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 緣何不使永團圓!
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社里一定請你了."
        現在我們來看黛玉是這麼評香菱三首詩的﹐看看我們能從中受到些什麼啟發。香菱
第一首詩﹕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帘外挂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評為“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這裡“不雅”的說法可以認為是措詞還很
稚嫩﹐不夠老練。第一句起首平平﹐沒有問題。一般老手作詩起首常是平平﹐不一定
要突兀﹐好像一開始就要吸引讀者眼球一樣﹐但結句常應有餘意﹐有玩味。第二句
就太俗了﹐毫無新意。後兩句語氣稚嫩。“玉鏡”﹑“冰盤”都是用熟了的詞語。
所以這第一首詩就讓黛玉斃了。現在看第二首﹕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乾.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餘容猶可隔帘看.
        黛玉的評是“過于穿鑿”。寶釵的評是“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 字倒還
使得”。詠“月”與詠“月色”的區別恐怕還不難理解﹐但黛玉所說的“穿鑿”是
“穿鑿附會”之意﹐把意思領會錯了。但進一層又可看到﹐這詩寫得過頭了。寫詩
措詞都要確到好處﹐才是上品。現在不少學寫詩者常要用些奇巧之字﹐就以為是有
新意。其實這是兩回事。有新意是在“詩意”上﹐不是在用奇巧之字上。沒有新意﹐
只有花俏之詞是沒用的。詩貴凝重﹐不能輕佻。就像一個字在那裡﹐唸上去要像嘴
裡含了個幾千斤重的橄欖一樣。回過來看香菱的詩。首四字“非銀非水”不但詠的
是月色﹐跟月亮本身沒有關係﹐就是詠月色﹐也形容得太過份了﹐不凝重。第三首
詩﹐黛玉認為確到好處。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 緣何不使永團圓!
        這首詩裡雖無“月”字﹐但句句暗應著月亮。這樣的詠物詩被認為是好詩。如果把
月亮怎麼又亮又圓﹐挖空心思形容了一番﹐未必就是好詩。特別這詩最後一個問句發
人深省。因此﹐能把這三首詩之間的差異琢磨透﹐一定能寫出好詩。當然還要有自
己的詩詞功底配上去。

寫過月亮的人﹐可以把自己詩詞與這第三首對照研究一下﹐必有收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4:00:21 | 只看该作者
俺也品品: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帘外挂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寒字没有贯通,有些可惜。颈联合掌。挂字重。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乾.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餘容猶可隔帘看.

起句不乏奇思。承接感觉隔。后半好于前半。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蛾應借問, 緣何不使永團圓!

起句稍逊。白、绿、红,颜色稍多。挑骨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9-20 12:33 , Processed in 0.02043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