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9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年那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4:5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马年春节渐渐向我们走来。年味日益凸显,各大商场超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商战,置办年货的人群熙熙攘攘,街头路边春联铺地,商铺酒店红灯高悬,烟花爆竹也稀拉拉的开始燃放,这一切都在告知,年到了。
   
    可是,却没有过年的期盼和喜悦。虽然春运潮一年比一年迅猛,年货一年比一年丰盛,烟花爆竹一年比一年高档,压岁钱给的一年比一年多,可还是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滋味。
    十二生肖轮回,年年岁岁相似。年复一年的春节没留下任何的回味,只记得赵本山小品中的几句俏皮话。可去年春晚没了赵本山,就没留下什么印象。近十几年来,红红火火的大年没留下记忆。可是那远去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年”却记忆犹新,依稀就在眼 前。
    童年的记忆是最清晰的。六岁时,时逢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少一张吃饭的嘴,父亲把我送到吉林农安县的大姨家。我在那过了两个春节。回顾起来,还是乡下的年最有年味。那真是: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年前,家家杀猪宰羊,蒸粘豆包、年糕。然后用茓子冻在房顶上。姨家的两位嫂子心灵手巧,剪出的窗花和挂千,有孔雀开屏、喜鹊登枝、金娃抱福各种图案。一幅幅栩栩如生。那五颜六色的挂千悬刮在鸡窝猪圈前,上面写着鸡鸭满窝,猪羊满圏。让家禽也沾上里喜庆。除夕夜,大姨家在正厅搭起了供桌,供奉上猪头、馒头,然后全家祭祖,焚香秉竹,按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吃完饺子, 我和嫂子弟弟围坐在火盆边吃爆米花嗑瓜子,玩嘎拉哈。几位长辈坐在一起斗纸牌、直至“接神”。大年初一,我穿上了嫂子为我纳的千层底布鞋。大姨用红头绳为我扎起羊角辫。那红头绳可费了好几道工序呢。先是剪下绵羊的毛,再用颜料染红,然后用纺锤捻成毛线,配成几股。当时扎红头绳的感觉不次于北风吹的喜儿。那年的情景远离我已经五十多年了,却依稀在眼前。
    少年的“年”,是在文革动荡的年代中度过的。那年味充满了政治色彩。在那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的年代,能吃到馒头饺子,能穿件新衣,能接到压岁钱,是孩子们最大的企盼。可是那时提倡过革命化的春节,很多习俗都被作为封资修批判了。父母赏的压岁钱变成了毛主席像章,年夜饭成了忆苦饭。那年除夕,我们边吃野菜团子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这叫新旧社会对比。然后手举红宝书,三呼“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这些程序履行完毕,才吃到那垂涎欲滴的饺子。还有一年,爸爸在年三十那天抱回一台红灯牌收音机,那是我家唯一的家庭电器,是爸爸攒了一年的钱置办的大件。除夕夜,我们全家围在收音机旁听那翻来覆去的样板戏,却也津津乐道。
    青年的“年”,最耐人寻味的是在青年点里过大年。那年,我们几个知青要参加公社举办的秧歌大赛,初二就返回青年点了。知青都放假回家了,人去屋空,室内像冰窖。大铁锅里的水冻成冰坨,我们切一棵白菜把从家里带来的红烧肉倒进锅里,啃着从家里带来的凉馒头,草草地填饱了肚子。初三,天一亮,我们就与社员齐奔县城,参加秧歌高跷演出。我不会踩高跷,就在地面蹦秧歌。几个男知青都是高跷主力,他们穿着戏装,一组八仙过海舞的惟妙惟肖。伴着唢呐锣鼓,那个铁拐李何仙姑开始搭象(叠起两层的造型),高跷队伍开始唱秧歌跑大场,不断变换队形图案,然后分组表演双人对舞、“扑蝴蝶”、“渔翁钓鱼”等。那劲舞火爆,令观众拍手叫绝。可是,却招来另一村高跷队的妒忌。他们唢呐吹得更响,想压到对方。忽然间两队队形乱套了,几名社员摘下捆绑的木跷,作为手中的武器,轮将起来。我们见状不妙,拔腿开溜。一口气跑了三里地。戏服跑散了,围巾跑丢了,棉袄湿透了,脸上的彩妆浑画浑,变成大花脸了。彼此相望,竟乐得前仰后合。那年味,是苦涩甘甜浪漫的。
    进入中年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过年一年比一年富。可咋就却没了盼年的心思和过年的喜悦哪。琢磨起来,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们口味高了。
    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前家家户户买年货、忙下厨,现在不少家庭到饭馆去吃年夜饭。从年夜饭到正月初六,饭店爆满。
    随着新的通讯方式的发展,拜年方式也多了很多新花样,飞信、微博、QQ、翼聊、微信,不同的拜年方式,几乎覆盖到了全部的好友,让祝福不再遗漏。即使是跨地区跨国界,也是近在咫尺。  
    一台春晚,绑架了十三亿中国人的除夕夜。十三亿人的年夜饭,众口难调。虽然对春晚越来越失望,可是她毕竟伴我度过了三十年的除夕,难以割舍。
    出国游、自驾游成为时尚。更多的人选择出游,导致各大景区住宿、门票暴涨,高速公路成为停车场。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必像以前那样,只有等到过年才能吃到美食,才能穿上新衣,现在可谓是“天天都在过大年”。
    对外开放以来,舶来的洋节也冲淡了中国年的年味。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平均起来 每月都在过节。
    也许是人过中年,总爱怀旧的缘故。思念的是那一枝枝点燃的哧花在夜空中划着弧线;留恋的是那大年初一走街串巷相互拜年的叩拜;怀念的是那满街舞动的秧歌高跷;想吃的是那包裹硬币的酸菜水饺;想戴的是那绵羊毛捻成的红头绳,想穿的是嫂子衲的千层底….可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
    那“年”,是一部浓缩人生的编年史,珍藏在怀旧的相册中。
    那“味” ,是一坛陈年老酒散发的醇香,越久越浓,回味无穷。
    可是,谁也不愿意再回那“年”,再品那“味”,就让它作为昨天,尘封在记忆里吧。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更比一年强,明天会是更美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12 21:54:1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更比一年强,明天会是更美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30 15:12: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精美佳构,感受笔者情怀,顺致节日的祝福,马年大吉,万事如意!阖家欢乐,财源滚滚!身康笔健,佳作连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2-3 22:40:24 | 只看该作者
那“年”,是一部浓缩人生的编年史,珍藏在怀旧的相册中。
    那“味” ,是一坛陈年老酒散发的醇香,越久越浓,回味无穷。
构思奇巧!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2-7 19:20:0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回味无穷,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4 09:00 , Processed in 0.01637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