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9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床前明月光”的“床”含义异说质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1: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本办公室同仁,就诗仙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字歧义产生激辩。彼此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余思考各方观点,觉得还是传统的观点符合李诗风格。现将拙见抛砖引玉,与读者诸君切磋一二。
  关于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的含义之争古已有之。有“胡床”说,有“井栏”说等等。可是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还是沿用“室内卧榻”之意。究竟是否后人真的曲解了李白当初的原意,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质疑精神非常难能可贵。中华民族自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后,思想功能已经被历代统治者阉割殆尽。而今纵然是对文字的歧义,也显得难能可贵。余此文并非用来否定“床”的哪种含义,只能算是众多理解中的一说而已。
  首先,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李诗具有超凡的想象力,“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力“上穷碧落下黄泉”,非通常诗词之喻可比。
  创作此诗时乃秋季,“胡床”乃便床,常常为室外所用。秋季天气已凉,不太可能在室外用床,如果是在室内,也不太可能用折叠便床。况且,如果是室内,是胡床还是正式的卧榻,对“诗义”来讲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胡床”说不太合乎情理。
  井栏说,与李诗风格相去甚远。李白,月下看着井,诗性大发,写出“床前明月光”!这与李诗想象丰富的风格不太相符。此说的依据,“疑是地上霜”之句的“霜”不可能是在室内,就更与李诗想象丰富风格相抵触。把“疑是地上霜”似梦似幻的感觉,解释成李白真的“怀疑”地上是霜了,诗情画意荡然无存。使那种梦中醒来,仿佛置身大自然中的似梦非梦的虚幻意境,变得索然无味。.
  此纷争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床”字究竟是什么含义。而在于基于此教给学生一种辩证的认识态度。在给小学低年级讲此诗,不必讲歧义纷争。给小学高年级学生讲此诗,告诉学生关于“床”字的含义存在分歧即可。对于初高中学生,可引导学生就此纷争的各种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质疑成论的精神。使学生形成严谨的认识态度,不能够证实,亦不能证伪的先存疑,留待以后出现新的证据后再下结论。不应该把个人主观臆断当成定论告诉学生们。但有必要明确考试应该如何解答。否则在应试教育的当下,学生会在考试中吃大亏。或可能影响孩子的人生走向。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交流通畅。许多传统观念歧义并存。其中大多数考证不是基于唯一的实证。不让孩子知道这此分歧,或者依据个人理解,轻易告诉孩子们哪种观点是错误的,都是不明智的。这往往会导致孩子们认识上的概念混淆。把歧义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们论辩,有助于孩子们认识能力的增强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良师,不应该仅仅是告诉学生成论,帮助学生记忆。而应该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4-14 02:14:31 | 只看该作者
金井,银床。个人认为李白在院中漫步,写下的这首诗。
旁证:睡觉的床,不论是床,还是地。意境不够。而且屋内也不太会有秋霜。你可以查一下霜是如何产生的。
旁证:李白好动,这首诗并不像脱衣服睡觉前写的。而像是他睡不着时之作,李白绝不会垂头丧气的坐在床边,而是走在庭院,遥望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4-14 02:23:03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不论是那种床。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屋内,以我的见识应该是主颓废。而庭院,应该有报负,理想。
另:如果是屋内床,末句“故乡”,则表达了归隐,灰心。
如果是庭院的金井银床,那么“故乡”,实为“故国”,我并不知道李白写这首诗的年代,但是很有可能是“安史之乱”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4-14 02:27:0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作品,那么诗中“明月”与“故乡——故国”。就有了一种时间,空间,静与动,的遥相呼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4-14 02:32:52 | 只看该作者
天上光,地下霜。我还是觉得紧扣战火,或是百姓的民不聊生。这也是经常用的手法,美景衬愁情。无情对多情。天上,又可表朝廷。
第一句的明月,是明月的行为。
第三句的明月,是李白对明月的期盼,希望朝廷,天子可以恢复盛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14 02:33:10 | 只看该作者

标题

李白出生日期:
公元701年。
此诗727年。
26岁,刚开始,不应该很想家。不是很想家,情感不够厚重,是不能用来写诗,诗很纯洁的。还应该是国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4-14 02:48:32 | 只看该作者
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
安史之乱(公元757年)
727年在和吐蕃打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中华国风文学论坛 ( 京ICP备19001385号 )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19号

GMT+8, 2024-11-27 09:19 , Processed in 0.01963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